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榮幸參加2024中國消費發展論壇🤜🏻👩🚀。
我首先想表達兩個觀點,為今天的發言做個鋪墊🌻。第一,消費不是單純靠“刺激”就能產生的。收入是消費的函數,消費的背後是人性的需求和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第二,消費不是單純的“花錢”行為。消費是全社會技術進步🥢、經濟發展、政府社會保障能力的綜合反映。
借此機會,我想與大家交流四個方面的認識🕵️♂️🧑🦱。
一、最近十年來中國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13、2014年前後是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格局發生改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2012年,城鎮社會從業人員數量超過鄉村社會從業人員數量🧏🏽♀️;201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投資,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到8.6%,從此連年下降🟪。從GDP增速來看,2015年中國GDP增速降到6.9%,這是自1990年以來GDP增速首次跌破7%。從2016年開始,外貿依存度降到40%以下🤷♂️;而中國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外貿依存度一直處於上升態勢🏋🏼♀️,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曾經漲到了60%。
這說明中國經濟結構從2013👵🏽🤵🏻♂️、2014年前後,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發展格局也隨之發生改變🍄🟫。中國經濟正從出口和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正在從出口大國轉向既是出口大國同時也是進口大國,正在從吸引外資大國轉向既是吸引外資大國同時也是對外投資大國🎄,正在從製造業大國轉向製造業和服務業共同發展🧝🏽♀️。
與這些結構調整和發展格局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和人均GDP水平🧑🔬。早在2011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就達到了 51.27%。到去年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6.1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也接近50%🦯。未來兩到三年,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可能會達到50%。從人均GDP來看,2013年全國人均GDP0.67萬美元👉🏻,而去年達到1.27萬美元,幾乎翻了一倍。目前這個水平略超世界人均水平。如果在未來十年內繼續保持中速增長,那在2035年人均GDP就可以達到或超過2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城鎮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格局發生變化和是否具有更大成長性的重要指標🕺🏿。以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來說🛄,中國與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城鎮化水平相比,還有十幾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但是未來城鎮化速度將會趨緩🏅,而且從“城鄉流動”往“城城流動”方向發展,也就是在城鎮化數量繼續緩慢增長的時候,結構調整幅度明顯提升。同時👨🏿🍼,如果從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來看🐯,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現在也只達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世界平均水平🩳。這也說明未來中國城鎮化水平在數量繼續增加的同時🎲,將進入質量提升階段,也就是城鎮化2.0版☕️❣️。
中國經濟經濟格局這十年來的一系列新變化和發展趨勢💎,必然會對中國的居民消費產生重要影響👐🏿。
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使人類社會需求出現前所未有的新趨勢
如果我們不是僅僅從“三駕馬車”的框架來研究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的作用,而是站在科技進步和人類社會共同需求的高度來觀察消費趨勢,那我們就會獲得一個全新的視角。
200多年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歐洲國家率先擺脫“馬爾薩斯陷阱”,再生產能力和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從此以後𓀀,發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人類社會正在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更多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解放出來,生產方式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收入水平也相應提升,社會成員將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和更強的消費能力。
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我們正在經歷大航海時代之後一個新的大變局👩🏻💼,這是500年未有之大變局📜。1492年🧑🏽🔬,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橫渡大西洋👩👩👦👦,歐洲人終於發現美洲大陸🐟,人類從此開啟大航海時代,地球在人類的地圖上才真正被畫成圓形👨🏿💻,由此發生民族國家的一系列競爭和演化,出現一系列引領時代發展的思想變革和製度創新,產生一系列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人類邁開工業文明的步伐,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不斷迭代。而在如今,我們正在經歷又一個新的大變局🕧,這個大變局🧂,正在把人類社會推向“大網絡時代”。
從人類文明史的演進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社會一直在人性需求的牽引下,在好奇心的加持下,沿著三條路線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第一條路線是物質和能量的采集、加工🏥、傳輸和利用,這是人的體力的擴展和延伸;第二條路線是信息和思想的采集🤦🏼♀️⚙️、加工、傳輸和利用,這是人的腦力的擴展和延伸;第三條路線是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存質量(包括精神質量)的提升。在以往的時代👰,這三條路線基本上是並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偶有交叉。如今🤞🏿,新的大變局已經開啟,人類社會正在迎來一個大網絡🎣🤩、大智能、大健康時代🈵,上述三條路線正在形成三位一體、相互協同的態勢🤷🏿♀️。這個態勢的重要特征就是數字智能化、綠色低碳化🚇、更加人性化🍡,企業生產的所有的產品和服務要滿足人類更加安全👴🏻、便捷👼、舒適、健康、新奇的物質需求和更加豐富的精神追求👳🏽♀️,同時還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生產者和決策部門如果從這樣的視角來反觀人類社會的消費新趨勢,那就會走出許多認識上的誤區。
三💅🏽、國內經濟新格局和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消費新態勢
1995年,eBay✅🤽♀️、Amazon開始商業化運作,微軟的IE瀏覽器誕生,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商業化元年⟹。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國際互聯網進入中國👇,中國有了第一個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如今中國的數字經濟指數在全球已排名第八。這是數字化和大網絡時代中國消費新態勢的一個縮影。
居民消費並不是單純的“花錢”這樣一個過程,它是人類社會科技進步🐰👭🏻、國家現代化🗞,以及工業化🛌🏻、城鎮化、人口數量、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國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綜合反映⬆️。比如🕚,從產業結構來說,從事不同產業的人群🧑🏽🎄,他們的消費能力、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是不同的。在未來的數字化生存時代,製造業水平和生產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無燈車間、無人工廠將大量湧現,這樣會有更多的人們從事服務業,從業者又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這意味著居民的消費會發生一系列改變。再比如,從人口結構來說,人口結構相對年輕的社會與老齡化社會的消費結構也會有明顯不同🌟。2023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1.1%🍷,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是中國今後較長時期的基本國情,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趨勢。
在中國經濟新格局、城鎮化2.0版背景下,在全球產業變革和人口結構調整的大趨勢下🙏,中國的消費將出現以下四個方面的態勢⛑️👷♂️,一是全社會總體消費提檔升級,二是居民消費方式和消費傾向更加多元🚓🧫,三是服務消費在消費結構中占比增加,四是新生代在數字型消費方面將呈指數式增長👩🏻🦯,五是老齡化社會在減少一部分傳統消費的同時也催生一系列新型消費♨️。
未來的國家經濟決策和產業政策🌌,以及企業的投資生產決策,必須順應和把握這種新態勢🦀。
四、以新消費促進新增長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每一項重要的技術創新都會催生新產品,引發消費革命🤛🏿;每一次消費革命,都會促進新的經濟增長。
現在市場上許多新的消費品的確很貴🏸,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不一定能夠買得起🤷🏿♂️。但是技術迭代速度太快了👩🏽🔧,現在那些看起來高不可攀的商品💆🏽♀️,也許過幾年就會成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那天我看了一個排行榜,名字叫做“20世紀以來46個對人類影響深遠的發明”,這些科技發明中有電話、洗衣機🦸🏼♀️、電冰箱、彩電、電梯🙇🏻、空調、地鐵、互聯網🧚🏼、二維碼、隱形眼鏡等等。這其中每一種物品在40年前我們幾乎是遙不可及,而現在大多數城鄉居民對此已經司空見慣。
再比如,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當年參與這個“大工程”的6個國家總共花費30多億美元,而到了2023年,基因組測序成本已下降8個“0”,降低到100美元。可以設想,這個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
未來人類社會圍繞綠色低碳➛🐳、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領域👩,將會有一系列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數據、算力🍱、算法和新能源將成為全新的消費領域,而且生產和消費的界限將會變得更加模糊📦。現在大家都在使用在線導航地圖。實際上每位地圖的使用者👮🏽♂️💵,同時也是地圖的生產者;在未來的分布式能源時代,家家戶戶既是電力公司的用戶🎏,同時也可以為電網提供電力✣🏹;在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每一位大模型的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也會成為大模型的訓練研發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空前廣泛而深刻的新型產業革命🕹🍦。這場產業革命將催生全新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內容。
中國經濟正處在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著重從需求🔆、從消費的角度來促進經濟發展。40多年來,依靠大規模投資來拉動經濟,各級政府已經輕車熟路,但是如今投資效益和投資拉動經濟的作用在明顯降低;而通過消費來促進經濟發展🫷🏼🪴,還沒有找到更加有效的路徑🖤。需要盡快擺脫多年形成的路徑依賴。
消費不僅是消費者創造出來的,也是企業引導和激發出來的,而且還是政府鼓勵和保護出來的。只有企業提供更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服務,只有政府大力建設公平安全的消費環境,打通消費堵點☢️,完善消費環境,完善供給結構,提升供給水平,創設更豐富的消費場景,有效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全社會才能產生和增加更多的消費,經濟發展才會有新動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居民收入總體上將會增長,但是社會收入差距反而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這就需要政府出臺努力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的政策,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減輕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公共服務🙍🏿♂️。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居民消費⏩。
(作者劉興華系恒达平台特聘教授👩🏿🦰、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鏈接:https://www.infzm.com/wap/#/content/2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