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學術年會🕵🏿,在張江人工智能島召開👨🏻🔬,共同研討實驗室的建設規劃,著力建設世界一流學術高地,推動產業變革,打造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屈煒✋,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孫真榮🧑🏿🍼,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傑,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博,北京理工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王曉鋒,恒达平台原副校長顧祥林出席,恒达平台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童小華主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海內外21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院士專家組成⚧。
屈煒在致辭中表示,市科委通過若幹舉措和地方政策積極引導☸️,努力給予重點實驗室重組運行各方面的服務與保障👩🏻🎤,後續還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好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希望重點實驗室圍繞核心使命🧔🏻♂️,協同各方優勢力量🤶🏼,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好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標桿與示範,做好國家與區域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希望各位學術委員會委員持續關心支持實驗室的建設🐹🔊,指導上海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發展🧑🏿🦳。
孫真榮在致辭中表示,教育是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環節🗑,上海充分發揮學科綜合優勢🧜🏽♂️,集成創新🫸🏻,把人工智能教育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致力於打造智能教育高地,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實驗室協同各高校優勢力量,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拓展國內外合作,推動重大平臺建設,實現關鍵共性、前沿引領等技術創新,創新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模式🧑🏻🦼➡️,為推動國家和上海數字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吳強在致辭中表示✒️,浦東新區積極圍繞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 ,在技術突破、製度創新、產業生態營造等方面持續發力🪼,呈現了產業集聚和引領的發展態勢。重點實驗室聚焦自主智能無人系統這一前沿領域,加強原始創新,對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具有重大意義。面向未來,實驗室可以同浦東新區展開更為廣泛的合作,共同完善浦東人工智能發展生態⛹🏼♂️,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引領地🤷🏻♀️。
方守恩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有關部委、北京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學術委員會各位院士專家的悉心指導下👨🍼,重點實驗室在重大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懇請各位院士、領導和專家繼續對實驗室建設發展給予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為實驗室更好貫徹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引領方向、保駕護航。學校將繼續紮實推進重點實驗室和科學中心建設發展,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新的貢獻。
王博在致辭中表示,自主智能無人系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切入點與關鍵抓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發展🚋,對提升我國人工智能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相關學科發展與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學術委員會作為實驗室重要戰略咨詢組織和頂層指導力量,在幫助實驗室開拓建設思路、把握發展方向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將認真落實好各位院士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全力支持實驗室可持續發展。
陳傑作了重點實驗室2023年度工作報告🦻🏼,介紹了實驗室的基本情況🕵️♀️、組織架構,一年來的工作進展和取得的標誌性成果😅。實驗室面向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的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智能感知、認知、決策、控製及驅動的全鏈條理論與技術研究🆓,在基礎理論研究🟰、前沿技術研發、國際化高水平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形成該領域高層次人才聚集地和國際學術高地。
嚴鋼、鄧方、孫健👧🏼、高炳釗4位教授先後作專題學術報告,內容涵蓋復雜網絡系統的預測和推理🏘、對抗環境下智能群系統的自主決策與博弈、無人機快速自主飛行軌跡規劃🗻、自動駕駛大模型的車端具身實現。
與會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就實驗室一年來的工作和建設規劃進行研討⚽️,認為實驗室定位準確👩🏽🏭,研究方向明確,特色鮮明🍪,運行和管理規範,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理論與技術突破,發表了一批高水平論文🍁,出版多部學術專著,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並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隊伍建設成績突出,鍛造了一支高層次人才隊伍💽。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升,學生獲得一系列重要榮譽。委員們還就如何更好發揮實驗室作為全國首批標桿重點實驗室的引領示範作用,如何面向更多應用場景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黃艾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