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把電動汽車作為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決策,認為電動汽車不能有效解決二氧化碳和汙染氣體的排放問題。其實不然🏊🏻。當煤電比例降至65%時,電動車能實現30%的碳減排
煤電比例逐年降低,電動汽車可有效解決間接碳排放
最近有人提出,鑒於目前我國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結構,電動汽車不能有效解決二氧化碳和汙染氣體的排放問題,從而質疑把電動汽車作為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決策,其實不然𓀏。
第一👆🏽🕵🏽♂️,發展電動汽車是我國應對石油短缺嚴峻挑戰的戰略抉擇。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若2020年我國轎車保有量達1.2億輛,20%是小型電動汽車,每年可節省汽油約2300萬噸,相當於近1億噸原油提煉的汽油產量。因此,電動汽車的普及將對中國能源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第二,發展電動汽車是解決我國大中城市空氣嚴重汙染的根本途徑。傳統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已占大城市空氣汙染物的70%—80%🚡,成為城市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第三👸🏽,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煤電比例逐年減少⚰️,可以有效解決電動汽車間接碳排放的問題👐🏼。當前,我國煤電約占發電總量80%。據研究,當煤電比例占87%時,電動汽車和傳統汽油車的碳排放已經達到平衡點;當煤電比例降至65%時,和傳統汽車相比🤼,電動車會實現30%的碳減排。
技術、市場條件等決定發展電動汽車應以小型車為突破口
發展電動汽車的合理路徑是什麽?應以小型車為突破口🤲,因為它是技術可支撐、政府貼得起、百姓買得起、市場需求大的現實選擇。
在研發方面,我國已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奇瑞🫴🏿、比亞迪研發的小型電動汽車✵,市內一次續航裏程可達100公裏,已能滿足代步交通的需求;有的還可裝備極小排量燃油發電機,能提供補充電力🎹,行駛更長裏程,已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
從大眾消費層面講,現階段電動汽車技術和成本都更支撐小型車的發展。電池成本、容量和充電條件的限製是阻礙電動汽車進入市場的關鍵因素。小型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只是中型車的一半👩🏿🏭,量產後的價格還會降低30%以上,且運行成本僅為同級別燃油車的1/3甚至更低,因此在技術和市場上更有可行性。
小型電動汽車比較容易解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諸多難題⛹🏼♂️。它可用220伏民用電,在家中或停車場使用充電樁充電🥥,慢充時的功率只相當於一臺家用空調✸,充電樁的成本僅為千元。我國每天有9億多度的夜間低谷電,可供數千萬輛小型電動汽車充電,還能減少建設調峰電站的大筆投資。
本土市場潛力巨大,也是發展小型電動汽車的一張“王牌”👩🏼🏫。中小城市被視為“汽車企業決戰未來的主戰場”。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及中小城鎮也正爆發出驚人的購買力,小型電動汽車兼具經濟性與方便性,更能滿足這些消費群體的需求。
推進小型電動汽車產業化🧛🏿➜,政府須采用財稅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導
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是小型電動汽車產業化成敗的關鍵,應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第一,明確發展重點,堅持標準和基礎設施先行🥷🏽。政府要抓緊電動汽車發展規劃,把發展小型電動車放在優先位置👩👧,作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點予以支持🍱🗽;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布局和分工,加快產業鏈形成,扭轉當前電動車發展的無序狀態,防止出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防止以發展電動汽車之名進行傳統汽車生產的重復建設;要抓緊具有電動汽車特色的電動車標準和充電設施標準的製定💆🏽♀️,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為小型電動車進入市場創造條件🫴🏻。
第二🫲🏼,推行綠色補貼和稅費製度,大力推動小型電動汽車發展🙅🏼😔。我國普遍存在“住大房、乘大車、吃大餐”的消費觀念👦,有悖於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目標。許多發達國家並非如此,小型車在歐洲和日本非常普遍,日本1升排量以下的微型車占轎車保有量的40%以上👂🏿,2008年新車銷量排行前十強中的六款為微型車。我國應借鑒日本的小四輪車法🫳🏻,出臺支持小型電動車發展的政策,增加對小型電動汽車補貼和免稅優惠,並通過提高大、中型燃油車相關稅費🤶🏼,平衡稅收🤏🏽。各級政府應將小型電動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帶頭使用,發揮表率和導向作用。
第三🦹🏻♂️,加強科技投入,力求重大技術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技術很難通過引進獲得,須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十一五”期間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還不到發達國家政府或大公司一年的投入。我國應大幅度增加投入,加強動力電池的基礎科學和競爭前技術的研發🚪,尋求原始創新的突破。引導建立產學研聯盟,分工協作🎈🐏,統一部署🚶♂️,加快電動汽車產業鏈中薄弱環節的研發👷🏻。采取實際措施🦸♀️,加快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的標準研究👾🧑🍳,堅持標準優先,防止浪費,保障安全。
(作者🧑🏼🌾:徐冠華為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陳清泰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http://www.ce.cn/macro/more/201008/09/t20100809_21701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