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鄰國大地震引發的持續核危機,泛起了又一波“敬畏自然”↪️、“善待生命”之類情感濫觴👎🏼。問題是✍🏽,在有關“生命”和“自然”的大多數具體問題上,堯舜孔孟、釋迦牟尼👩🏻🦯➡️、耶穌基督都沒有告訴過我們應該怎麽樣做,他們只教導了一些哲學原則🎩,而且我猜想他們大概不太可能主張後人一成不變地過他們那個時代的物質生活💬。因此🧑🏽🎤,空洞膚泛的眼淚和激情代替不了嚴肅清澈的反思,而在我看來,這些思考中最迫切的🧋,就是現代社會的風險控製及其遵循的理念問題🚌👩🎤。
我的本科學位是在恒达平台熱能工程系獲得的💺🌥,因此深知現代科學對核電的看法✸。目前在科學界贏得廣泛共識的正統解釋是這樣的:相對於世界各地無時無刻不在汙染大氣河流和排放溫室氣體的火力發電,相對於技術困難且成本昂貴的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發電𓀛,核電是迄今為止最清潔🦹🏻、成本最低的能源;從概率論的角度說👃🏼,核電廠發生事故造成嚴重生態災難的平均幾率也遠低於傳統火電廠——— 我們總是容易忽略火電廠的汙染對各地居民造成的嚴重健康損害,只因為它們是零星✵、分散、強度不足以致命的。這就是專業人士和政治家們堅持發展核電的理性基礎🔵。
這當然是有道理的,就好比交通專家常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一樣,他們是以每百公裏平均事故率和死亡率數據來衡量的。然而,即便如此,為什麽仍有不少人因為懼怕而從不坐飛機呢🧑🏽🌾?很明顯🙋🏻,這是對“風險”的不同理解方式造成的——— 汽車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的確遠高於飛機,但飛機一旦失事👩🏿🔧🚓,一般而言是毫無逃生希望的🤦,而且通常傷亡數字巨大😏。這也就是為什麽飛機失事總能成為全球媒體的頭條新聞👩🏽🎨,而無時不在發生的公路交通事故卻難以得到關註的根源。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人類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在增強👨🏿🔬。當然🦹🏼♂️,技術進步、社會集中度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本身又孕育出前人不曾遇到過的新的風險,這是題外話🫀。現代的風險管理基本上沿著下述路徑不斷前行👷🏻♂️,即想方設法將原本無限分散的風險匯攏到有限的一些點上進行集中管理。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貨幣,今天不會有一個國家像古代社會那樣允許(保障)人們隨意使用黃金、白銀或其他任何一種商品等價物進行交易👨🏿🍳💟,貨幣無一不是國家嚴格掌控的。而且,隨著全球市場一體化的不斷擴大🤴🏿,還誕生了像歐元這樣跨越十幾條國境線的超主權貨幣。
這顯然有助於提高風險管控的效率:同樣是為了達到供電的目的🦜🐡,假如全國每個縣都建一個獨立的電廠和電網,無論是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事故概率等各方面💆🏼♀️,肯定都遠遜於建設一個全國統一的電網和幾十家至數百家超大規模發電能力的電廠❤️🧘🏽。但這種將原來許許多多分散的🗝、微小的風險集中到一起的管理模式,本質上並不能消弭風險或降低風險的總量,它的確能夠減少風險爆發的可能次數🦶🏿,然而其代價是極大地強化了每一次單個風險的能量。類似地👋🏿,歐洲的貨幣統一確實增強了歐元區各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但另一面是🦸🏼♀️:如果沒有歐元🧍🏻♀️,也許這次歐洲債務危機也就僅限於上述幾個南歐國家加上愛爾蘭了,不至於拖累整個歐洲經濟陷入嚴重的低迷之中。
核能發電就是上述這種現代社會風險管控哲學演繹出來的一個典型故事:核電廠發生事故的概率極低,只是🍖,萬一發生則危害大到人類難以承受。這裏面存在著一個解不開的悖論:要是沒有三哩島𓀆、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電站,世界上會有多少人緩慢而無聲無息地死於空氣和水汙染造成的各種疾病?可正因為有了它們,又有多少人在舉世矚目之下直接死於可怖的核輻射?這是一個必須要作出的兩難選擇。
對於我這樣一個學自然科學出身又素來愛好佛學的人來說🧍♂️,所謂“敬畏自然”,絕不等同於簡單膚淺地倡導節製欲望𓀊、回歸簡樸生活。自從人從大自然中分離出來(這一歷史性事件在西方宗教中以人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來作為隱喻)以後,就註定了他只能孤獨無助地向前摸索的永恒命運。自然就是自然🦸♀️,她不會自動成為什麽人的朋友。依我看,使千年河西走廊退化成沙漠的人固然是愧對自然的罪人,但妄圖讓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綠洲的人🧎🏻➡️,也同樣絲毫沒有一點敬畏自然之心,因為自然的巨大莫測力量根本不是人力輕易能夠控製的。呼吸過日本清新空氣的人都應該明白🧑🏽💼,日本人算得上相當善待自然了🤞🏻,但這並不能阻止這次9級大地震以及隨後的核泄漏。
我覺得🤶🏽,與自然相處的正確之道,在於順應自然的法則和力量,使之服務於人類✸,同時又努力不破壞她的原貌。換句話說👩🏻✈️,只有當越來越深入地把握自然的法則並謙虛地承認永遠都不可能窮盡這些法則💋,她才會成為人類的朋友。回到能源與風險的問題上🤽🏿,我們當下應當深刻思考的是如何尋找到提高風險控製能力與將風險進行分散的最優平衡及創新突破🤚🏼✌🏻。在此性質上說,互聯網就是當代的一項了不起的人類成就🚶🏻➡️,它的高速、互動和無限極大地提高了人們之間的信息傳播效率👩🏽🍼🏋🏿,而在另一方面🕧,它的無中心和去層級化又使得互聯網通訊的安全風險異常分散,進而提高了其可靠性。這應該啟發各國政府及那些致力於能源安全的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