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楊曉林🕉:動畫電影——尋找個性化和人格化的形象

來源:文藝報   時間🎱:2012-07-04  瀏覽:
      好萊塢動畫電影在世界電影市場上的所向披靡,在中國市場上的“肆虐”,讓無數的中國動畫人、觀眾🎂、以及文化產業管理者羨慕嫉妒恨。中國動畫在自家門前屢屢折戟沉沙,淪為好萊塢巨無霸動畫電影的炮灰👨🏿‍🎨,這無論如何都是國人幾十年來的一個難言之痛。對比好萊塢🤩,中國動畫電影問題多多🤵🏽‍♀️,而角色形象的問題尤為突出。

  早期好萊塢動畫的角色性格比較單一👨🏻‍🔧,善惡分明,外在造型上臉譜化和類型化現象特別嚴重,但其概念化的設計和童話神話中的人物形象比較吻合🌷🧽。但是近年來👨‍🦲,人物形象趨向多元化、復雜化和個性化👩‍🦽‍➡️🆖。處於善惡邊緣上的人物,有瑕疵、有缺點的人物日益成為主角🗣,人物的心理刻畫也是相當深入。

  如《功夫熊貓》中阿寶被塑造成了一個喜劇化的凡人英雄🎟,他貪吃好玩,笨拙可愛;《蟲蟲特攻隊》中外表毫不起眼的螞蟻——菲力,被蟻群視為禍害,最終🧲,它以勇氣和才智成為英雄;《海底總動員》中父親馬林是一只飽受嘲弄的小醜魚,為了拯救兒子🧛🏿,它可以戰勝種種困難🈷️,穿越其他生物都不敢涉足的深海♠︎,贏得整片海洋的尊重;《戰鴿快飛》中的英雄恰恰是那只連飛行都困難的幼年白鴿🌎;《四眼天雞》中拯救整個星球的是一只體型瘦弱的小公雞🧚🏿‍♂️↖️;《小鼠大廚》中的小老鼠和小廚師🌳,廚房中的每一個人🎰,包括大廚、女廚師,甚至美食家都是性格復雜且有缺憾的人物;《超人總動員》中生活在普通人當中的超人們正遭遇著中年危機。在《鯊魚故事》《快樂的大腳》《天降美食》《拜見羅賓遜一家》《冰河世界》系列中角色亦是如此,其缺點和生活中的“我們”很相似。

  這是好萊塢動畫電影由原先的來自童話神話、高於現實、浮在空中🍴、表現公主王子和貴族生活🧙🏻,向反映現實生活🎿、反映底層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轉化的必然結果。如果說早期的以迪士尼為代表的好萊塢動畫中的王子公主類的豪奢生活和浪漫愛情🏄‍♀️👼🏻,提供給觀眾的是一種壓抑在心底無意識中的臆想滿足的話,那麽當下好萊塢動畫中並不完美的平民小人物的各種苦惱則讓觀眾很快就會對號入座,產生認同感。

  中國動畫中多復仇故事,這和中華民族歷史上屢受異族欺淩,歷史傳記和小說神話中多宮廷喋血的內容有關🕜。作品的主人公大都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從早期《鐵扇公主》和《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天書奇譚》中的蛋生、到後來的哪吒、沉香、梁山伯、紅孩兒、張嘎🤵‍♂️、兔俠、核桃、嶽飛、楊子榮等無不如是🧑🏻‍🚀♟。由於代表正義和被侮辱被傷害的主人公大都擔負著血海深仇🧑‍🦯‍➡️,擔負著雪恥報仇保家衛國、拯救黎民百姓的重任🥔,因此角色出身往往“根正苗紅”,往往都是天賦異稟⚱️,在造型上也是一副儀表堂堂的英雄像。他們大都能得到異人指點或高人相助,往往都比較虛心好學,懂禮貌,愛國愛家愛天下。作為英雄或者說是要長成的英雄,他不能如好萊塢動畫中的人物一樣是街頭混混——如《小姐與流浪漢》《阿拉丁》《魔發奇緣》《蘭戈》的主人公🤹‍♂️,不能有先天性不足,如貪吃愚笨的熊貓阿寶(《功夫熊貓》),像假小子一樣在家中把事事都搞砸的花木蘭(《花木蘭》)和身體畸形的卡西莫多(《鐘樓駝俠》),也不能沉淪如《獅子王》中的小獅子,邂逅兩個腦子不靈光的朋友,沉浸在無所事事飽食終日的歡樂中🐟,樂不思蜀🟣。或者出身即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異類如《小鼠大廚》《泰山》中的主人公👩🏽‍🏫📓。

  而紅色動畫往往講述的是聰明機靈的兒童團員🤦🏼‍♀️、紅軍小戰士或者小八路與愚蠢的“蔣匪特務”、日本鬼子之間的鬥智鬥勇。結局一般都是封閉式的——小孩子的勝利和大人的失敗🛩🦸🏽‍♂️。小孩子如何玩弄大人於股掌之上是影片的看點,這種“小鬼當家”故事的謎魅就在於展示“老鼠戲貓”般以弱勝強、以智勝力的過程。其喜劇性和看點也就集中於小孩的頑皮🤌🏿、機智,以及惡作劇的屢屢成功👨🏻‍🍳,童趣化和遊戲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紅色動畫中,由於要突出小孩們的“根正苗紅”和“苦大仇深”,實際上就要表現其早熟——心理的成人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製了童趣和“孩子性”的表現⚡️,其補救方式就是常常通過成人的愚笨來襯托小孩的聰明。

  此外🏄🏽‍♀️,亦正亦邪的反角也是好萊塢動畫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現象🪐🤹🏿‍♀️。如《金銀島》中的盜賊頭子生化人希爾佛,《美女與野獸》中的王子,《怪物史萊克》中的史萊克,《變身國王》中的國王🧑🏼‍⚕️,《玩具總動員》中的大熊玩具,《卑鄙的我》中超級壞蛋格魯等都是這麽一個“變好的壞人”,他們性格復雜🚴🏻‍♂️,煥發著無限的魅力🚸。而中國動畫中主要角色太呆板📉,缺少童趣👨‍🦽,亦正亦邪的反角幾乎缺失,這是由於動畫宏大的主題和宣教使命所決定了的。

  中國動畫電影的形象問題是與中國動畫的歷史語境和慣性密切相關的。縱觀中國70年來的動畫電影發展歷程🤸🏼🔝,動畫電影和社會意識形態大變化幾乎呈現出一種共振的狀態,其工具性和宣教性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敘事話語,常常通過歷史故事和神話題材這樣的外殼來予以表達👨🏿‍💼。像神話題材的《鐵扇公主》(1941)表達的團結戰勝敵人的主題與上個世紀40年代全民抗日以求得民族戰爭的勝利密切相關🦗。《大鬧天宮》(上1961、下1964)、《孔雀公主》(1963)也是與上世紀60年代二元對立的階級鬥爭的政治現實同調。

  進入新千年,動畫電影對現實、對普通人的生活間接地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如《小虎斑斑》《紅孩兒大話火焰山》《虎王歸來》倡導的都是新千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關註的生態保護主題🏂🍥。但總體而言,以武俠、歷史、神話為題材的動畫電影對現實還是架空的👌🏿,也就是說對當下的現實生活是視而不見的,一直在編造臆想和夢境,如《龍刀傳奇》《勇創天下》《魔比斯環》《勇士》《風雲決》《喜洋洋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麋鹿王》《兔俠傳奇》《少年嶽飛傳奇》大都和現實不搭調,都在講述一個少年如何成長為英雄,其套路就是正邪鬥爭的慣有模式,忠良或正義者蒙難,少年發誓報仇,拜名師學絕技🚚,最終打敗邪惡,升格為英雄👨🏼‍🌾。其中武俠風範和花樣翻新的動作看似層出不窮,實則千篇一律。而兩部科幻動畫電影如《魔比斯環》《超蛙戰士》欲與世界市場接軌,師法美日卻不得其要領💏,講述的還是中國式的復仇和保家衛國的故事🙂‍↕️,角色皆為怪力亂神,與現實完全無關。

  由於中國動畫承載著過於強烈的額外使命,因此盡管也在表達一些共通的情感和價值,如親情🍈、友誼、團結、英雄主義等🧑‍✈️,但是毋庸諱言,人物形象還是要個性化和人格化,而不是神化和不食人間煙火,這是世界商業動畫角色塑造的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個性化的時代,也是一個人人都可成為英雄💁🏼‍♂️、都能創造非凡業績的時代👩🏻‍🎤。缺乏人情味、個性化的動畫形象,忽視文學精神⚈、文化底蘊的動畫理念🐓,越來越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桎梏,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式的理念革命,中國動畫才可擺脫人造的枷鎖🪒。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