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沈祖炎在“影響中國——第三屆中國鋼結構產業高峰論壇”上總結分析了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鏈的發展現狀🧑🏽🔬、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並為促進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發展提出了若幹建議。
建築鋼結構產業巨大與國外差距也大
沈祖炎指出,目前,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僅主體鋼結構製造業的產值就超過600億元,已經形成了以鋼材生產、鋼結構設計、構件加工及製作👧🏼、構件安裝以及相關聯產業的一個產業鏈🙎🏽♂️。建築鋼結構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
沈祖炎說,盡管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發展迅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粗鋼產量持續快速增長且總量很大,但建築鋼結構用鋼量占總鋼產量比例不高;二是設計標準基本覆蓋了建築鋼結構領域,但在高性能鋼應用技術👖、若幹新型結構體系方面尚待完善,多數從業人員對建築鋼結構應用的適用性和合理性還存在誤解;三是鋼結構產業鏈尚待完善,與鋼結構產業相關的配套產業滯後於鋼結構產業本身的發展,與鋼結構體系相適應的建築體系開發及三大板材產業還剛剛起步等。建築鋼結構國外經驗值得借鑒
國外的鋼結構製作加工業重視鋼結構體系建築的研發👨🏻🦲,鋼結構製作加工業提供從設計到施工的全套服務。他們從項目的招投標階段就開始介入,推薦鋼結構體系🧑🏽🌾,直到最後施工完成。沈祖炎認為,我國的鋼結構製作加工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主要表現在以下3方面。
第一👁🗨,在鋼材產品方面。高性能鋼材包括高強度鋼、高抗震性能鋼、高焊接性能鋼以及特厚鋼板和超薄鋼板等材料的生產存在量少👨🦱、質差等問題🧑🏿🦱👨🏻🔧。
第二👳🏻♂️👩🏽🍼,在鋼結構加工業方面。鋼結構體系建築的開發是鋼結構加工業得以迅速發展的前提🧖♀️,它能使鋼結構加工業完成從設計🌎、製作、安裝施工到營銷等全套服務,能使鋼結構建築成為商品,成批生產↔️,充分體現現代工業化生產的優點,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改善舒適性和提高耐久性☞。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已經結合自身的國情開發了多種鋼結構體系建築並取得突破🦨🧏♀️。我國才剛剛起步,需要奮起直追🫰🏻。
第三,鋼結構咨詢服務業方面🤹🏻♀️。國外十分重視鋼結構咨詢服務業,歐🤌🏻💂🏼、美🦸🏼♀️🙆🏻♂️、日等國家(地區)均建立了鋼結構行業咨詢服務機構。我國雖也有了鋼結構行業咨詢服務機構🚰,但離真正起到推動鋼結構產業發展的作用,還相去甚遠。
建築鋼結構產業發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目前,發展建築鋼結構產業得到國家技術政策的支持,而且越來越明確🧙🏼😀。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一步成熟🎭,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將進入到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沈祖炎說,建築鋼結構具有“輕、快🍐、好、省”的特點,除了具有輕質高強性💆🏽♂️、優異的材料性能、製作安裝工業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較好的耐久性等優勢外,還具備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可循環利用😹、有效實現“四節一環保”的綠色要求的優越性🏮。建築鋼結構產業發展的瓶頸
沈祖炎認為,製約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的發展有4大瓶頸。
第一,鋼結構產業鏈問題。我國建築鋼結構產業鏈配置存在上遊結構用鋼材產品不能完全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科研成果轉化不及時、設計隊伍薄弱等較嚴重的問題。
第二,對鋼結構的認識問題。整個社會對建築結構中采用鋼結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仍存在很大的誤解,導致鋼結構方案往往只是用在其他結構方案不能解決的項目上。市場忽略了鋼結構“輕、快🍜、好✬、省”的特點✩。
第三🧜🏻♂️,設計理論與隊伍問題👵🏼。現有的設計技術和方法沒有充分利用鋼結構的延性優勢,導致鋼結構的“輕質、高強、塑性好”等優勢不能帶來明顯的經濟優勢。“笨、重”工程的出現凸顯鋼結構領域的建築及結構設計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第四👧🏼,其他潛在製約因素。譬如,鋼結構企業在前期研發過程中投資過大🧑🏻🦱;現有的工程建設招投標模式🏗🍱、工程承包模式、市場價格機製等不利於鋼結構產業新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的實踐😭;缺乏有效激勵鋼結構產業發展和工程應用的有效技術政策等👩🏻🦼。
建築鋼結構產業發展的8個建議
為發展我國的建築鋼結構產業,沈祖炎提出了8個建議🤧。
第一🍚,遵循科學發展觀,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大力引導在建築和土木工程中采用鋼結構。著重宣傳鋼結構優點,逐步改變市場及業主的觀念,為推廣鋼結構應用消除思想障礙,建立正確觀念。
第二🤷🏼♂️,推行強有力的技術政策和市場政策,國家和地方政府應推出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提升業主采用鋼結構的積極性。例如🔓🧑🏼🦲,采用鋼結構建築可以適當降低稅收率,采用鋼結構體系的建築開發商可以得到貸款優惠等等。
第三,建立起科學的市場運行機製🧝🏼♂️,推行“集設計、施工和商務於一體的總承包機製”⚈。
第四👷🏽,應認真研究和建立合理的工程招投標機製,重視重大鋼結構工程對行業技術的榜樣性、示範性和引導性。對不合理的結構體系🪁、對不合理的能耗建築✭、對不合理的投資規範都應該實行一票否決。
第五🙎🏼♀️,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大在鋼結構領域研發投入,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形成科學的理論攻關、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機製🧑🏻🎓。應從製度上激發鋼鐵企業在高性能結構用鋼的研發和應用技術的熱情🏋🏿♂️👉,保障新鋼種的推廣應用🦹🏽♀️🤾🏼♀️。
第六🤰🏿,全國和地方有關行業協會💃🏿、註冊師考試中心等應聯合高等院校對土木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鋼結構工程設計🍌、製作和施工方面的繼續教育✋🏿,全面培訓和提高對鋼結構基本原理🌬🕷、設計理論和製作施工技術等方面的水平。
第七,改革行業協會的運作機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市場和技術方向方面的引導作用。行業協會應組織共性技術攻關,幫助鋼結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不斷發展調整📶,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
第八🚣🏿👨🏼⚖️,在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中應提高有關鋼結構課程方面的比重,至少與混凝土結構並重,為今後的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打下紮實的基礎。
□本報記者 宋京平
http://www.chinajsb.cn/old/content/2012-12/31/content_80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