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6日𓀕,中國農業大學副校級領導幹部崗位公開選拔述職答辯會在該校東校區舉行。作為一名專業相關人士,筆者觀摩了這次答辯會的全過程🦝。雖然這是該校副校級領導幹部的一次正常換屆,但其采取的選拔方式及其產生的影響卻絕非平常。
同以往的幹部選拔方式相比,中國農業大學這次選拔副校級領導幹部有如下特點:
一、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崗位的行政級別高、數量多
無論是在中國農業大學內部,還是在全國其他高校,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崗位已不是什麽新鮮事。單就從中國農業大學來講,自從新的校領導班子上任以來🕵🏿,該校面向海內外公開選拔幹部崗位已進行過多次🌸👩🏿🦰。但這些崗位的行政級別一般都是正處級及其以下職位。這次中國農業大學公開選拔副校級崗位的行政級別是副局級,而且是一次拿出5個副校級領導崗位面向全國公開竟聘👝,這在該校沒有過,在全國高校的幹部人事製度改革中是首次🙍🏽♂️,就是在全國範圍內的幹部人事製度改革中🧗♂️,也是未見先例。
二、述職答辯會競爭激烈
由於以往的公開選拔方式多是采取簡單的或是形式上的差額(甚至是等額),因此,參與公開竟聘人員的積極性以及竟聘的“場面”是可想而知的。但這次中國農業大學公開選拔副校級領導崗位則不同以前⏱。公開選拔5個副校級領導幹部(分別是教學副校長👩🏻🎓、基建後勤副校長🦋、財務副校長🪶、科研副校長、校產副校長)👊🏿,符合報名條件的竟聘者多達20人🧍🏻♀️。其中校內占16名🧑🏿🎨,校外占4名。校內的16名竟聘人員中🪶👨🏽🔬,其中有6名是現任的副校級領導幹部🚴🏽♀️,另10名則是來自該校不同部門或院系的具有正處級別或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的精英。在這次公開述職和答辯會上👨🏽🦱💎,或是兩個校內現任副校級領導幹部競爭同一個崗位,或是處長或教授們向自己的現任“直接上司”發起沖擊🦸🏼,或是有備而來的校外竟聘人員與校內竟聘人員同“臺”獻“計”🍝,場面之緊張🧝🏻♀️,競爭之激烈,聞所未聞,令連續聽取述職答辯長達8個小時半小時(午間僅有1小時的休息)的現場“聽眾”難有倦意。
三👨🏽🚒、有一支構成獨特的評判“隊伍”
以往確定領導幹部的考察人選🐹🥡,常常是由本單位的黨、政領導直接提名,但中國農業大學5名副校級領導幹部的考察人選(10名)卻是由一個構成獨特的考評委員會決定。這個考評委員會的成員除了有該校黨委書記瞿振元🧛🏼♀️㊙️、校長陳章良等四名校領導外💆🏽🦒,還有全國人大常委、中國農業大學首任校長毛達如教授🥼、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俞家慶👳🏼♀️、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嶽素蘭🧛🏿、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何建坤、該校戴錦瑞院士、汪懋華院士、計成🥠、李寧🍶、常近時👞、焦群英四位教授和本校學生會主席楊寶權同學共15人組成。如果說讓校外知名人士參與對竟聘者的考評在以前不多見的話,那麽讓學生代表參與對副校級領導幹部竟聘者的考評更是一種創新。每一位竟聘者除了要公開述職並回答考評委員會成員的提問外(至少有兩個委員會成員提問)👨🏿⚖️,還要接受來自該校各分黨委(黨總支)的副處級以上幹部、教授代表、教代會代表、職代會代表、民主黨派代表共270人組成的民主測評小組的民意測驗。他們的測評結果將被作為決定最終人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述職答辯會受到的關註多
由於副校級領導幹部崗位的公開選拔工作橫跨黨的十六次代表大會,也是因為這是一次全國高校人事製度改革的初步嘗試,中國農業大學校沒有進行新聞“炒做”,而是把公開選拔副校級領導幹部的公告“悄悄”地搬進該校的新聞網,依此來向國內外傳遞信息(盡管如此,“發覺”這一消息的《北京晚報》還是很快進行了報道)。結果表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校公開竟聘5個副校級領導崗位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了校內外的廣泛關註:教師們感到學校將來的發展有了希望🚸,意欲竟聘者迸發出了壓在心中已久的熱情🌞;校學生會的同學一得知消息就召集部分院系的學生會主席進行學習討論,表示一定會珍惜這次當家作主的機會🐡。在公開述職答辯會場,除了考評委員會成員🚱、學校各方代表和本校的竟聘人員外🪷,還有來自山東理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央農業幹部管理學院等單位的3名副局級和一名正處級幹部(競聘者);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的領導同誌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這次公開述職答辯會;中國海洋大學的領導同誌也到會場進行了觀摩🎨。由於受答辯會場的座位數量所限🔻,還有近百名師生員工在另一大教室裏通過網絡視頻觀看了述職答辯會的現場情況。
在21世紀,民主社會將是現代國家的一致追求🍁,也是我國政治發展的目標。要建設我國的民主政治🚮,關鍵在於建立民主的幹部人事管理製度👳。筆者觀察到,在這次公開選拔5位副校級領導幹部的組織過程中🎣🌔,中國農業大學大膽摒棄了“暗箱”操作🛌🏻👏🏽、“內部”考察等傳統的用人方式🥣,向那些僅有毅力或身體健康但無“野心”的領導幹部說“bye-bye”,他們以“公開”和“公平”來促進“公正”🦸🏽♀️,力求讓那些政治素質高😒🏃♀️、知識素質廣博、能力素質(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優秀人才進入該校的領導幹部隊伍。中國農業大學這種以公開的述職和答辯選拔領導幹部的方式具有開創性,體現了中共中央《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符合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關於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要求🚣🏼。盡管在具體的操作程序上尚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但他們已經開創了中國高校人事製度改革的先河👩🏻✈️,在全國的幹部人事製度改革中,也堪稱是一次創舉。
人民網 (2002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