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東省43所高校全部完成了後勤與行政的規範剝離,部分學校的供水、供電、交通等交給了社會企業🧑🏽🦱。
在進行後勤社會化改革時,山東高校各有妙招。聊城師範學院在原來的兩個大實體的基礎上🔙,組建了後勤服務產業集團,撤銷了總務辦🦼,成立了董事會和後勤管理辦公室,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製,完全拋棄了過去那種以行政命令管理後勤的做法,集團真正做到了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在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去年集團創收近800萬元👩🏽🦳,上交學校195萬元⛑。
山東大學把後勤集團機關的5個部精簡為3個部,下屬10個實體全部設立獨立的財務機構🐕,實行總經理或主任“一支筆”製度,實體財務主管由集團統一委派,並參與實體的決策管理👩👧👧。去年集團實現了1.45億元的總產值。在3校剛剛合並👩🏽🔬,新山大發展提速的情況下🐄,水電暖通訊保障水平明顯好於往年🙋🏽♂️。集團特別製定了工程決策初審製度,僅此一項就實現審減額600萬元,保證了投資效益,維護了學校利益👶🏼。據山東省教育廳的統計結果顯示👨🦰,43所高校共組建了71家大實體👩🦰、328家小實體,分流正式職工5705人,占原後勤職工的92.5%。原來後勤是花錢的,現在全省高校後勤實體自己掙出職工工資1.5億元,加上通過收費增收6000萬元,共節約出2.1億元,“反哺”到教學👨🏿🏫、科研第一線🧽。
《光明日報》200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