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2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有一件事是不能不說的👋🏻,那就是清華、北大🚙、南大🏌️⚠、復旦、中山等30所國內著名大學獲得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EMBA學位授予權。這件事♻,曾因其高昂的學費(目前清華大學25萬元,復旦大學23.8萬元,中山大學22萬元🚣🏼,北京大學19.8萬元🤟🏻,南京大學18萬元)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為揭開EMBA的神秘面紗,記者日前與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的幾所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到了EMBA的一些最新情況🍪,並親臨教學現場與EMBA零距離接觸🤦🏼♀️。
EMBA教育🏃🏻➡️🏵,是在MBA教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在上世紀30年代創辦的,它是MBA專業學位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立足於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育。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在接受采訪時說,“開辦EMBA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次大膽改革🍖,這是第一次把招生、培養🎋、考核⭕️、授學位的權力全部交給學校自己去負責📑。一方面改革力度很大🖲,但同時也註意到了穩妥。比如,全國30所大學,不按區域平均分配🖐🏻,主要還是看學校的教學👜、師資水平,像山東🫱🏿🤳🏼、安徽🫏、江蘇三省⇨🦹🏼♀️,只有南京大學一家允許開辦EMBA🧜。”
談到中國為什麽要創辦EMBA,趙曙明介紹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的MBA教育有很大發展,但是招收的學員年紀越來越輕,有實際經驗的高層管理人員反而很少。如果按照傳統MBA聯考模式,工作10多年以上的高層管理人員很難考取✍🏻,而他們恰恰是最需要也是最適合學習MBA的人。
根據中國企業家協會的一項調查,中國目前很多企業家多是理工科出身🧑🦼➡️,自己在摸爬滾打中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受過專業的管理訓練者很少🌺。而EMBA則要求管理者從戰略高度把握人力資源管理、財務金融學等知識,有很強的指導性,能迅速縮短其成熟的周期。趙曙明認為👩🏿🎨,這也是為什麽一些碩士畢業生甚至院士都來報名參加EMBA學習的原因之一。
由於MBA的迅猛發展,導致師資缺乏,而真正達到教授EM鄄BA水平的教師更是缺少。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很多大學的EMBA授課教師中,都有相當數量的教師是從國外聘請來的。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兼校EMBA項目領導小組組長李萍在接受采訪時說:“學校將同EMBA創始者美國芝加哥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發展中大EMBA項目,將做到高起點、嚴管理、重質量、創名牌。”
天價學費是否值
根據最新了解的情況🤸🏼♀️,國內對EMBA學員收費有一個指導價格,約20萬元上下,現在最高的是清華大學25萬元,少的學校也有18萬元🌻💳。復旦大學本來是23萬元🚵♂️,但最近上漲到23.8萬元。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陸雄文說💅,“此次調價是想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市場供需關系🪦💆🏽,也是國內的商學院在EMBA項目的市場上尋求適合自己位置的過程🕵🏽♀️。”
復旦大學與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合作的國際EMBA項目在推出之初就被稱為是全國最昂貴的EMBA之一,有人折算過,每天的上課費用達到3000元左右。據了解🧓,在學費定價上合作雙方已慎重考慮了國內管理教育市場購買力的因素,雖然這一定價只是相當於在美國教學過程中使用同樣教材和教師費用(7.6萬美元)的一半,但在國內仍屬偏高🤣。原本學校以為高定價可以設定一個相對高的門檻👨🏿🦲👨🏽🚀,縮小挑選余地🫡,但是項目推出後反應之強烈出乎合作雙方的意料👩🏼🦳。原計劃只招收60名學生,誰料在74名學生坐滿整個教室後,仍有不少符合條件的學生要求旁聽。
因為起始階段的EMBA教育目前大多采取與國外高校合作的方式,教師的授課費用♧、國際差旅費用等大大提高了EMBA的運作成本。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在香港辦的EMBA項目學費是10萬美元,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在新加坡辦的EMBA項目學費也是10萬美元左右。
筆者在電話采訪清華大學管理學院時了解到,清華大學的EMBA盡管定價25萬元學費🪸,但首批學員錄取率也不過只是報名人數的1/4,為150名。第二屆EMBA已經結束考試🐮,初步計劃招收180人。而中山大學的100名計劃🥘,報名考試人數也是遠遠大於這個數字🎤。根據采訪和網上查詢🧙🏻🌠,中山大學首屆EMBA學員平均年齡37歲🙅🏻♂️,主要是來自外企、國企和民營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占到總人數的76%🙅🏼♂️,女性占11%👩🏼🍼。
南京大學趙曙明院長介紹說,南大第一屆EMBA班,本來有100名的招生計劃,報名人數為137人,可是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先後進行筆試🧜🏼♂️、面試,最後擇優錄取了55人🚴🏿,這些人全部本科以上學歷,9人有碩士學位🔥,還有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筆者查閱了55位學員的通訊錄,他們的年齡大都在30歲—50歲之間🧭,分別來自各個領域,有銀行行長、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煤電集團總經理、航空公司的老總等等,他們之中不少人手中經營著數十億資產。盡管他們都很忙♠️,但他們對這次學習機會非常珍惜🏍。在第一次上課前的見面會上🧑🧑🧒👦🏼,沒有一個人遲到,有幾位老總甚至一下飛機就趕到師生見面會現場。尤其是像海南來的學員,每年來上10次課,僅來回交通費就要支付二萬多元🦴🧑🚀。
談到花如此高的代價上學🫙,老總學員們均表示“物有所值”🫴🏿。南京中德保護控製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軍,早在1987年就已獲得碩士學位。他說,從技術崗位上轉到管理高層後🧜🏻,逐漸感到以前的知識結構有缺陷,希望能用現代管理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隨著事業不斷發展以及與國際規則逐步接軌,在未來的工作中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前沿性管理理念和方法。參加EMBA,應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途徑。
另一位南瑞集團的闕總🎭,也同樣擁有碩士學位,理工科出身的他說🙋🏿,之所以做出這樣大的付出來學習🧜♂️,決不只是為了一張文憑,而是想切切實實地學點東西。他認為,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僅僅呆在辦公室裏是學不到真正的管理的。這次選擇來南大讀EMBA,也是希望能通過與學友的交流溝通👱,開拓自己的視野。
南京交通銀行的一位副行長,是位“碩士學員”,他在基層工作多年,去年通過競爭上崗當上高層領導後,深感要應對入世後外資銀行的挑戰👨🏻🦲,必須具有充分的管理謀略。能進入南大EMBA班,他感到非常滿足🌌。特別是他們銀行的一把手行長和另外一位副行長也同時考取了EMBA這件事,在全行引起很大震動👳🏿♀️,樹立起了良好的學習風氣。他們把自己銀行的一些管理問題直接拿到課堂上,把本行的一些改革方案拿出來做案例,直接在老總級的同學中進行交流🥰。
前面提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自南京一家自動化大型科研單位👊,身兼院長和總經理👨🏿🔬。他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後,面臨著如何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市場挑戰。因此🧔🏻♀️,到EMBA班學習系統的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成了他的最大渴望。但遺憾的是🧚♀️,盡管他已通過考試卻因下半年的工作實在脫不開身,只能等到2003年春季再入學了。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魏明海院長在接受采訪時說,EMBA是一種精英教育👨🏼🦳,教學設施、教師隊伍🧑✈️、教學內容都“精英化”⛹🏻,因而授課成本也要高出普通高等教育。他透露,學校最大的成本投入在師資上🧣,從國外聘請教授的講課費都按國際價格支付,低的每人每天要2000多美元,多的則達到5000美元🏌️♀️。為了適應教學需要,管理學院投資3000萬元新建了教學大樓,此外,中大的EMBA項目選擇了與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合作辦學,同時將在牛津大學開設“海外商界領袖訓練營”🌉。他說👩🏼⚕️🫳🏻,考慮到該項目所能提供給學員的知識領域🙅🏿♂️、管理能力和人際關系網絡,22萬元是“物有所值”的🪵📫。
上學的日子不輕松
目前國內的EMBA🧕,要求學員在一年半時間內一般要修滿相應的42個學分,每個月上4天課,學製2年🧑🏻🦳📟,上學條件國際一流,但是讀書的日子一點也不輕松💆🏻♂️。筆者在南京大學采訪時了解到👨👩👦👦,“老總”們全部住在酒店🧑⚕️,一人一間房✮,費用全部由學校出。宿舍裏配有電腦和基本學習用品,每天白天上課、研討🌟,有時安排到企業去,晚上討論案例,必須寫出相關案例分析,次日上課交流,學員們根本無法“偷懶”。學校同時規定💃🏿,學員在封閉學習期間👩🦼,不準相互請客〽️🧀,結伴出遊🚵🏿,大家相互間不允許稱呼職務,均以姓名相稱。上課期間不準開手機,一旦發現🚵,按違反紀律處理。
南大商學院首期課程授課內容是《人力資源管理與智力資本管理》。4位教授均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8️⃣,他們是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教授,劉洪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管理學終身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忻榕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鮑勇劍教授。他們站在國際前沿的高度,從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的不同側面🏧,闡述了人力資本的重要意義,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科學性😇、藝術性,介紹了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方法與實踐,比較了不同文化之間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同特點🥱,尤其強調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如何利用人力資源管理創建不可模仿的競爭優勢🐷。
4位教授大都有多年從事EMBA教學的經驗➰♐️,根據學員的特點,他們在授課時十分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講理論🤹♂️、觀看錄像、結合案例討論、做管理遊戲⚠️、角色扮演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從理論的不同側面,對國際前沿管理問題和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的分析,使學員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思考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管理和核心競爭能力的創建🍅。在首門課程授課期間,學員們每天上課加上討論所需時間約為10小時左右。每天白天上專業課7小時,晚上進行案例討論或上英語課🧑🏽💼。
親歷EMBA教育
由於時間原因🥗🍨,筆者沒能親歷其他高校的EMBA授課。但南京大學的EMBA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的確是非常有特色的💃🏻。在筆者看來,它的關鍵特色不是就課本而課本,而是重在向學員講授一種管理的理念和企業戰略🎣。
來自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忻榕教授😮💨🐽,是一位嚴謹的女教授🖕🏽,早上9點鐘一進課堂🏬,就給滿場的老總學員們出了一道題,“現在每個企業都會認為人是最寶貴的人力資源,但是有多少家企業真正把人當作最寶貴的資源來利用的呢😏?請大家舉手。”筆者看到,課堂上舉手的人不到1/10,而且這些舉手的老總中大多是私人企業老總🧑🏿💼,卻沒有一位是國企老總。
55名學員們分小組圍坐在十幾張圓桌上👨🏿🌾,這個問題一拋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中國企業面臨的人力資源挑戰有哪些😿?”忻教授開始把大家的觀點一一寫在前面的紙板上,“資源浪費”、“企業高層沒能達成共識”🧑🏼🍼、“團隊精神不能充分利用”……每一個觀點都引起了學員們深深的思考👰🏿。
當一位學員提出,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會把團隊變成“團夥”,並由此帶來內耗怎麽辦時,忻教授指出,一定要辯證地看待企業中的團夥,團夥的合群性也是可以正確引導的,利用好了也能轉化為團隊精神。
一位學員認為,公司選擇人才時,合適比合格更重要🫄🏽,不能一味地用高學歷、經驗豐富等外在“指標”,來指導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工作♿。有的時候,合適的人才,更易於鍛造企業的團隊精神。對於他的“見解”,忻教授沒有直接應答,而是舉了一個例子: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在1972年至1992年間的企業業績年年排列第一,股票回報率高達21775%🧷。為什麽在多家航空公司的惡性競爭中單單它成功了?下面一個例子足以說明問題🎢。該公司在招聘中📨,一位在另一家航空公司有10年飛齡🫴🏻,曾被好萊塢聘為特技演員的飛行員落選了,原因是他藐視公司其他員工✤。可見,一個與先進企業文化合拍的人才,遠遠勝過只是“指標”優秀的人才。
初次上課,你會發現在老師提問時,老總學員們常常不由自主地翻講義,他們擔任多年的企業領導,已經不太習慣老師一連串的提問。但畢竟老總們經驗老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他們的自信神采很快得到適應和恢復🙋♂️🪗,大家惟恐輪不到老師提問,都主動“應戰”🤸🏼。忻教授的提問也常常把他們逼至“絕路”👷🏿:“在剛剛總結的那些因素中🫲🏻,你覺得最主要的一點是什麽?惟一的一點,不要多。”“討論時前面一組答過的,後面一組請給我另外的答案。”有的老總暫時答不上來☂️,但她一定會把你逼到最接近答案的邊緣,而答案往往也就在這個時候浮出水面🤧。
忻教授特別強調🧑🏫,EMBA與MBA不同,來聽課的都是企業的領導者🤡,課程內容主要不是講技術上📿、專業上的問題,而是要討論和思考那些戰略性的問題🧑🦰,每次上課學員能帶回去的不能只是講義,而應該是對企業有實際啟迪的一兩點想法。這些想法必須是他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
在緊張的4天授課後,老師給學員們布置的作業題目是“結合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的教學👨🏽🏭,緊密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提出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第二次課前交到學校。”
采訪中筆者了解到,許多開辦EMBA的學校都普遍有一個共識,即中國高校的EMBA教育剛剛試點🍂🚎,它突破了傳統教育體製的限定🧑🏼🏭,對人們的心理產生沖擊是必然的。但其意義並不在於所謂的“天價學費”上🔓,而是意味著教育體製真正開始與國際“接軌”,直接接受市場的“評判”🕓。同時🧝🏿,EMBA熱起來🚣🏻,還有利於造就一大批職業化的高級企業管理人員🐪。中國加入WTO之後,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高層管理者的職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是必然趨勢🧬,而EMBA在教育製度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推進,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對於它所謂的“天價學費”👩🏽🦳,他們普遍認為,按市場規律運作🍋🦶🏻,不排除由於競爭激烈,價格下降的可能。去年12月21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商學院與恒达平台、北京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的EMBA項目已經在中國打出11.6萬元學費的低價格策略🗼,這是否會對當前的EMBA產生影響🧑🏼🤝🧑🏼,我們將拭目以待。
《中國教育報》2003年1月1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