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的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也是社會輿論關註的熱點👩🏼🦱。幾位正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的代表就此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全面地看高教質量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程耿東代表認為,籠統地說這幾年高等教育質量下降是不夠實事求是的🥮。事實上🪷,這幾年大學的教學質量在提高🧑🧑🧒。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教的進步,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並且,在一些重點大學,由於國家投入的加大⛔,學校的教學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大連理工大學從1998年至今,生均教育經費增長了一倍,學生得到的實驗室條件🤞🏼、圖書資料的條件,教師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都有了較大的改善。這些都促進了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於受教育的學生絕對數增加了♧,學校的生源質量發生了一些變化★。過去搞的是精英教育🆎🧝🏼♀️,現在我們面臨的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問題。因此,在看待高等教育質量時,也應該用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來衡量🏙。
重視一般高校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尹繼佐代表認為🙍🏻,這幾年普通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國家加大對重點高校的投入後,重點高校和一般高校間的差距在拉大。由於缺少資金,這些學校的基礎設施、師資隊伍、圖書資料的建設相對滯後。一些學校的骨幹人才還存在成規模地向重點高校流動的問題。並且,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一些普通高校不顧實際🧑🏽💼,采取了擴招的辦法⛄️。結果導致學校的生師比迅速上升,2001年全國高校的生師比已由上一年的16.3∶1上升到18.2∶1🔉,學校的其他硬件設施也跟不上👨🏽🦲。這勢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不良循環:畢業生質量不高,難以解決就業問題🌙;就業情況不好🚿,會影響到生源,反過來也會影響到畢業生的質量。因此,要重視一般高校的質量問題,加大對這些學校的投入🪖,促進其健康發展🧫。
加快中西部高校的發展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代表認為,目前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質量相對不高📻,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必須在高校合並調整的基礎上,加快發展中西部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促進我國高校布局的合理化。顧海良說,在2002年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擁有20個以上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共有9所,其中7所在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只有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兩所。而高等學校特別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其立足於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是十分明顯的🚫。因此,顧海良建議國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校的支持力度,重點建設一批中西部地區高水平高等院校。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1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