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一次大跨越,高等教育的總規模擴大了一倍,創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任何大跨越,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原有平衡的打破,擴招後🤱🏻,在諸多不平衡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在這次政協會上,一些來自高校的委員也就此談了自己的看法。
培養模式應多元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李延保認為,高等教育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之後,學校領導者必須用市場的眼光,重新審視所提供的教育。這是由於隨著教育供給的擴大🦫,高等教育市場將逐步由現在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其特點就是受教育者將有更大的選擇權,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更加註重質量、更加註重品牌,將質量視作生命,樹立質量第一的戰略指導思想,爭取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任何不註重質量的學校,最終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他提醒諸高校,現在很多學校的註意力還放在規模的盲目擴大上🤵🏽♂️,但今年大學生就業“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已給學校敲響了警鐘。他相信,學校之間的競爭很快就會從規模之爭轉到品牌之爭上,競爭的結果是國家文憑慢慢淡化,學校文憑得到強化🐜。
競爭—規模到品牌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認為,既能滿足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又不影響國家若幹所重點大學質量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辦社區學院,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達到保證教學質量的目的。
他說,我國高校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大家都想成為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型大學🧿,這樣的研究型大學需要許多高水平的教師和大量貴重設備。大家都把成為寶塔尖部學校作為目標🛒,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反而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因此,要迅速提高教學質量,必須盡快推行分層次和分類型辦學,避免浪費大量寶貴教學資源。我國當前最缺的就是社區學院類型的學校🎢,這一模式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非常普遍🎑,它使得那些大量無法接受正規大學教育的青年人有一個“出路”👵🏻。他認為,今後擴招應以辦大量社區學院為主𓀔,如果這一模式推廣,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會快速提高,既保持擴招👨👧💁🏻,又不影響國家重點大學的教學質量。
特色是核心競爭力
內蒙古大學校長旭日幹認為,特色可以體現水平,從這個角度說,特色就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他說,特色的形成是學校在分析了自身學科優勢🦵🏿,結合社會需要而確定下來的。內蒙古大學的定位是教學科研型大學,重點培養高水平的少數民族學生🏄🏻♂️,蒙古學研究🔀、草原畜牧業和生命科學三個學科使學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由於特色鮮明👨🏼🎨,擴招後,學校規模翻了幾番✌🏽,但其生源質量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這也說明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1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