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記者日前在采訪中遇到一位求職女大學生👨🏼,她叫王麗🧑🏻🔬。王麗參加了四五次人才招聘會,目前仍然沒有找到工作。王麗告訴記者🦹🏽♀️,她之所以參加多次招聘會而沒有找到工作,與她拒絕回答招聘單位有關個人隱私的問題不無關系🖼。
王麗告訴記者🙌🏼,她第一次參加人才交流會🤹🏿♂️,就在一家商業公司的攤位前遭遇了個人隱私問題。當時,招聘人員用毫不尊重的口氣問她是否有男朋友🤾🏼♀️,談過幾次戀愛,婚否以及如何看待婚外性行為👧🏽🪼,等等🛺。這些問題王麗不願回答📙,她認為🚵🏼,這些問題屬於個人隱私🤸🏼。自然𓀅,王麗的求職材料被這家招聘人員當即退回。王麗有些委屈地說🪟:“我應聘的職位是公司文員,而招聘人員不關心我的寫作能力以及處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卻偏偏問這些問題,他們要幹什麽?”
更讓王麗不可理解的是➜,在後來參加的幾次人才招聘會上,她同樣遭遇到招聘單位問及個人隱私的問題,這既讓她感到難過👂🏿,又讓她感到無奈。
王麗說♑️,她至今也沒有搞明白,招聘單位關心這些個人隱私到底有什麽用🫵🦴。
王麗是個性格倔強的人,她說,父母和好朋友知道她的遭遇後,都勸她“順應潮流”,回答招聘人員的問題就是了👩🦲,不要為此耽誤了找工作。可王麗卻不這樣認為,她說:“我不願意為了找工作而放棄自己的人格尊嚴。”她認為,一些用人單位認為現在大學生難找工作了,就可以隨便提一些個人隱私問題👩🏻🦳🙍🏼,甚至帶有侮辱性的問題🌊,比如🏂,如果客戶提出要與你發生性關系,你應該怎麽辦,等等▫️,這種問題的提出極不正常。王麗認為,大學生不能因為找工作困難👖,就放棄人格尊嚴🫷🏻🛍。
同王麗一樣🧙🏼,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不少這樣的大學生求職者🩷,他們普遍對個人隱私被侵犯表示無奈。一位大學生說,剛開始遇到有關個人隱私的問題🧚🏻♂️,覺得很尷尬🧖🏻♀️,但隨著參加招聘會的次數的增加,大家發現,在招聘者眼裏,應聘者根本無隱私可言。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問題見多了便不怪了。
還有一位大學生求職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求職過程中,他感覺求職者似乎都處在劣勢地位,有種“任人宰割”的感覺☎。
采訪中,許多大學生求職者都強烈呼籲🫲🏻,國家應盡快出臺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保護求職者的個人隱私權不受侵犯;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要更新觀念,註重求職者的工作能力,樹立起尊重人才先從尊重人才的個人隱私做起的新觀念。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2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