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大學生寫血書悔過 重點高校無奈面對散漫生

    來源❎:   時間📌:2003-03-29  瀏覽:

    多門課程不及格 天之驕子紛紛寫下悔過書

    對付散漫大學生 重點高校無奈人盯人防守

    一個班30名學生就有20人拿不到學位,有的剛上大三就丟了60多個學分

    面臨退學,給校長寫血書信誓旦旦改過自新,沒多久又繼續曠課打遊戲

    大學使出管理小學生的辦法☎️:兩幫一,寄成績,寫計劃♑️,表決心,家長簽名

    在北京某重點高校👩🏽‍🎓,一名二年級學生因經常在網絡遊戲中奮戰,多門學科不及格,面臨退學🔏。後來,他給校長寫了一封血書表達放棄網絡遊戲👴🏿、改過自新的決心,並提前結束寒假返校補習。但開學沒多久,老師發現他又在曠課打遊戲。

    在這所高校,因為沉迷於網絡遊戲、缺乏學習動力和目標等多種原因🏌🏼‍♂️,相當數量的學生因考試不及格而被“掛科”,最嚴重的一個班30名學生中有20人將拿不到學位👱🏿。這些學生中既有大一新生⛑,也有即將畢業的學生,“掛科”學分累計最多的超過60個。這意味著👩🏻‍💼,很多學生在大一就落到了被勸退的地步🌃。

    為幫助“掛科”太多的學生總結學習中的經驗和教訓,該校要求學生寫下書面保證和製訂重修計劃🤟🏼,這些高中時期的優秀學生🌷,寫下了從未寫過的“保證書”👯‍♀️、“悔過書”🏋🏼。

    事實上🧅,在北京很多高校👩🏻‍🎓🩺,學生因類似原因學習成績下降、考試不及格拿不到學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其中◾️,既有一些基礎較差、適應能力不強的學生,也有曾經成績優異的高考尖子。

    “聽哥一句話,剩下兩年趕緊補吧!”

    2000級的小路曾經是一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但現在成了全年級倒數第一。回顧兩年半的大學生活,他最大的感受是“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熬過高三💇🏻‍♂️,感覺一身輕松👨‍👧‍👦,大學的環境也相對寬松🌥。我是一個沒有自製力的人🏮,一下子就忘記了自己是學生。聽高年級老鄉說,大學課程不難🙅‍♂️,平時上課聽聽,最後一個月努把力就過去了。帶著這樣的心理,我平時上課經常不去,結果大一上學期就掛了兩門,連高中最得意的數學也沒及格🧦。

    “大一下學期新買了電腦,更是成天在宿舍瘋狂打遊戲💇🏿‍♀️。這學期掛了四門。我也曾想過,這樣下去怎麽辦💁🏼‍♂️?可是最終沒有抵擋住遊戲的誘惑👌🏽。現在回過頭想想,是我親手把自己的生活推向了火坑🥅。我後悔🐾,我恨遊戲,更恨我自己。

    “大二上學期,是掛科最多的一個學期☕️,也是最需要檢討的一個學期。這個學期宿舍裏的電腦開始多起來,大家就嘗試聯網玩遊戲ℹ️。我一頭紮在裏面,網越來越大🧟‍♀️,我也越來越自以為是🤹,甚至有了不拿學位證和畢業證,以後自己出去發展的念頭。期末考試時,有些科目甚至都不去考🦹‍♀️💮。想到這裏,我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個嘴巴子,然後問自己🧐☑️:你把自己當成誰了👧?放著一條正常平穩的路不走,卻往泥潭裏鉆🐫!

    “大二下學期,我還繼續沿著上學期的路走著,越陷越深🧘🏽‍♂️。然而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明白自己以前的幼稚,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事情源於期末考試前一段時間🤛🏻。我們一起組建局域網的朋友們聚了一次,也給98級的師兄送行🥮🧑🏿。一個我很尊敬的師兄過來問我:‘你現在掛了多少個學分了👮‍♀️?’我滿不在乎地說:‘60個左右吧💠🏃‍➡️。’他一下變得特別激動,跟我說👩🏻‍🦳:‘兄弟,聽哥一句話,剩下兩年趕緊補吧👩🏼‍🎓👮🏽,不要和哥一樣,一輩子都不甘心啊🧛🏽!’說到這裏,他的眼淚開始冒了出來,‘你看看這些98級的兄弟💁,哪個拿到了學位?還有幾個同學畢業證都沒有🦹‍♀️,現在就像廢人一樣🧑🏽‍🎄,我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你還有兩年👐,努力啊,別到頭來後悔🤾🏽‍♀️!’”

    老師講的是漢語👱🏽‍♀️,我聽到的好像都是外語

    小陳是2001級學生⚠,惰性是他最大的敵人⛑。

    “毫無疑問,在中學階段我是一個表現挺不錯的學生,否則我也不會跨進這所大學的殿堂🌭🙍‍♀️。然而,仿佛就在一刹那🌙🔼,我在學習上失去了動力。也許是學習方法的原因,在功課上我變得極度沒有成效,最初的那點努力都打了水漂兒🧲。在掛了好幾門後,我的意誌消沉了,變得得過且過。我甚至懷疑當初來上大學的選擇是否正確。漸漸的,講臺上的老師似乎離我遠去🏌🏻‍♀️,他們講的是漢語👂🏽,但我聽到的好像都是外語。每當上課,我都傻愣愣地坐著,聚精會神地‘聽’著,但那尷尬的感覺🕊,如坐針氈般地難受🚤。

    “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學,心想只要花更多時間獨立鉆研👩🏽‍🦲🧏🏽‍♂️,一定能夠迎頭趕上,就能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平等交流👂🏻。於是🔝,我花在課堂上的時間很快少了😮,可這項計劃也很快落空了。由於自律不嚴,把希望寄托在自學上的我學習更難有成效🎀。有時⚃,我會由於外界刺激🦃,猛然醒悟,紮實地學一兩天,但時間一長,這股勁頭又會漸漸消沉。

    “10月28日那天🫑,我們要開始學習一門新的主修課🐉,我決心一定不能丟這門課的學分👨🏼‍🦲🔱,前一天晚上便上好了鬧鐘。第二天👇🏼,當鬧鐘響起時🍫,我身上的惰性又發作了,處在朦朧狀態的我,竟理智地一下把它摁下去了。等我強撐著眼皮醒來,拿起鬧鐘一看已經9時了。

    “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打算今後改正壞毛病,堅持做到不曠課,不早退➡️,並調整好心態🚶‍♀️‍➡️🧍🏻,努力學習🫵🏿。希望老師和同學監督我,給我一個追趕的機會🫃🏻🙅🏿‍♂️。”

    爸爸說:我的心像被刀絞一樣

    這是現在在班裏排名倒數第一的一位班幹部的檢討。

    “當我爸爸看到那張可怕的成績單時,他只是輕輕地對我說🎑:‘我的心現在就像被刀絞一樣。’我知道這句話的分量。全班倒數第一名的成績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但事實證明🧍🏻‍♂️,在殘酷的競爭中👩🏼‍🌾,墮落+放縱=毀滅。上學期是在‘逍遙’中度過的,逍遙的代價就是對學習的徹底放棄。除了玩的經驗🤷‍♀️👋🏻,我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高中的第一和現在的‘第一’確實讓我苦澀不已,這是我自找的。我們這些差生都被另一類毒品所侵蝕———就是網絡遊戲🤴🏼。我被這個毒瘤侵害的幾個月中,一有時間便去奮戰,上課無心聽講,腦中想到的只是遊戲中的片段,而不可能有絲毫的空間來容納題目、公式。”

    大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該校對一個畢業班的學風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生活和學習習慣決定了學生四年大學生活的成敗🆙。

    報告把學生分為四類🏄🏻‍♀️。一是“學而不厭的領軍型”🐬。這種學生堅持以學習為本🥷🏻,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幾乎不玩網絡遊戲,一般能在全系名列前茅,基本上能考取或被保送讀研究生🤡。這樣的學生占全班的6%—10%。

    二是“學習認真成績優良型”🤼‍♂️。他們學習比較認真🦋,成績也不錯。除了學習之外,也能夠較多地接觸生活和社會,具有實踐精神。只是由於涉及方面太多太雜,學習成績不如第一類學生,但其他方面收獲很多🧘🏼‍♀️✍🏿。這部分學生中,很多人英語能過6級,不少人考取了研究生,就業時也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們大約占50%🧑🏽‍🎄。

    三是“頭腦聰明臨陣磨槍型”。他們占30%—40%😚,平時不太用功🐲🧖🏽,但思想上重視學習。多數在考試前幾個星期才開始學習,但學習效率和效果不錯。他們平時一般專註自己的愛好👋🏼,如英語、編程、電腦遊戲、體育等,在某方面有自己的專長。這部分學生考研的不多,多數目標都是找一份好工作。由於準備充分,又有一技之長,一般能找到讓他人羨慕的好工作👮‍♀️🧊。這部分學生影響力大,班裏和宿舍的風氣基本上由他們決定。這些學生偶爾也有不及格的,但補考能通過🧗🏻‍♀️。

    四是“沉迷遊戲欲罷不能型”,這類學生占5%左右。他們多是網絡高手,很聰明🧘🏼‍♂️,但由於“沒有時間”學習💇🏽‍♀️,往往每學年都會有通不過的課程👨‍🏫。他們自己也能覺悟🛶,但禁不住遊戲的誘惑📢。

    該校一名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說,這份調查表明🧚‍♀️,大學生中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有的同學自律意識強,不輕易受外界影響🤽🏽‍♂️,學習刻苦。有的學生則自律性差,或者迷戀網絡遊戲🫗,或者沒有學習目標和動力👱🏽‍♀️,學習越來越差,甚至在一年級就夠上了開除的標準💂。這表明,大學的管理正在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擴招、獨生子女增多、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像管小學生一樣管大學生

    為整頓學風🗳,幫助已經掉隊的學生趕上來,北京的這所高校加強了對學生的管理力度,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要求學生寫下書面保證並製訂重修計劃。下面是一個學生的“學習計劃”

    星期一🔚,7:00—10🍍:00背英語單詞,做試題10:10—12:00法律基礎14:00—17:30自習19:00—22:30自習

    星期二❌,7:00—8:00背英語8🙂‍↔️🎽:00—9:50編程原理10😁:10—12🪷:00計算機操作系統14👩‍⚕️:00—17👍🏼:30自習

    星期三,7⛹️‍♀️:00—8👱🏿‍♀️:00背英語8💁🏼‍♀️:00—9:50計算機系統結構

    ……

    “我們近期還召開了各年級班會,狠抓學風建設。”該校某學院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一些做法:學院先統計各年級“掛科”較多的學生,標準是,一年級10個學分的,二年級20個學分的,三年級30個學分的⚡️,四年級實在不能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的🖨,大概有100人左右,學院組織輔導員和這些學生談話,找出學習落後的原因,要求學生寫出書面體會、製訂學習計劃,並要求家長簽字,寒假和暑假向學生家長寄送成績單🆕🧑‍✈️。從本學期開始🛎👩🏽‍💻,學院開展“兩幫一”活動,兩名學習好的學生幫助一名學習差的學生,督促該生認真聽課、自覺上自習🙋🏿,同時為他(她)答疑解惑。同時👩‍👩‍👧‍👧,把差生名單交給任課教師,上課時重點點名,進行“人盯人防守”。

    “這好像是對付小學生、中學生的辦法🤵🏽‍♀️,大學生也要這麽管嗎?寫學習計劃,也是我們上小學時經常幹的事,大學生也需要嗎?”記者問。

    “確實需要。”這位負責人肯定地說,“昨天我參加了一個班會,先是學習好的同學發言,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後表決心👦🏼,要認真幫助學習差的同學💆🏽‍♂️。之後,學習差的同學發言🧑🏼‍✈️,剖析自己差的原因,然後也表決心,請求同學們監督、幫助。當時的場面特別讓人感動,好學生哭💇🏼、差學生也哭,班主任也在一旁哭。”

    “事實上Ⓜ️👨‍❤️‍👨,這樣做也確實有效果🧎🏻‍♀️。”這位負責人說,各班開完班會後的當天晚上我們就到宿舍檢查🤾🏼‍♂️,所有的人都上自習去了。現在00級學風好了很多,在宿舍裏,學習差的學生自覺地斷了電腦電源👈🏼🕶,有的還把電腦打包準備帶回家🚶‍➡️。

    “對於18歲已經成人的大學生來說,需要像督促小學生一樣管著嗎?”

    “別看已經18歲了,可現在的學生最缺乏的就是自製能力和自理能力。”這位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名沉迷網絡遊戲而不能自拔的班幹部寫下的“悔過書”:“雖然我已經18了,但我的心卻不是這個年齡💷,始終有一顆玩心充斥著,經不起丁點的誘惑,這些誘惑也吞噬了我的自律☎️、自信🚴‍♀️,甚至良心。”

    他說🪸,很多學生明明知道不該沉迷網絡遊戲,不該逃課荒廢學業,可一旦玩上了遊戲就不能自拔🕴🏼。

    同時,學院向家長寄送成績單🤾‍♀️🥶,光這一項費用每年就是上千元,可好多信件被退回,因為學生留的是假地址。從這一點說🎙,學生雖然不願意讓家長知道自己在校的表現,但仍然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

    大學生為什麽缺乏自製能力和自理能力?該校不同院系老師都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學到高中👩🏻‍🚀,習慣了父母包辦👫🏻♊️,只要學習好,能考上重點大學👒,可以不和客人說話,可以不幹家務🫅🏼,可以不為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操心。他們一方面缺乏自理能力,一方面缺乏必備的責任感和自製力。到了大學,失去了家長的時時呵護,沒有了老師的百般寵愛💂🏽‍♂️,事事需要自己做主,到處都有競爭👆🏽,不適應感👫🏼、失落感陡然而生😬。

    大一還不是他們學習最吃力的時候,大一功課並不緊,很多學生還有高三的沖勁兒,成績不好的最多也只有一兩門功課不及格。到了大二,對大學的神秘感消失,“大學平庸感”出現,認為大學也無非這樣🆓,高中的沖勁兒漸漸淡去。沖勁兒沒了,目標也沒了。過去學習的惟一目標是高考,而大學衡量學生的標準是多元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於是不知道大學為什麽學🙂‍↕️。

    一名剛剛被勸退的學生的話,也印證了老師們的看法。

    這名學生說,剛到大學,發覺大學的生活充滿了自我的色彩,脫離了父母的管教和束縛,放縱的情緒就像洪水般湧現🫷🏿。每天的生活都由自己打理🦹🏼‍♀️,身上的惰性和一切不安定因素都暴露無疑,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逃課成了家常便飯,根本無心碰一下書本,每天只要不學習,寧願在宿舍躺著睡覺🚛。

    擴招和後勤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也加劇了學生成績的下降👨🏽‍⚖️⚄。該校一些老師認為,過去一個年級是1000名學生,現在是3500名學生🧂,根本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實行小班授課🛡,二三百人在一個大教室上課,老師認人都認不過來👩🏻‍🦯,根本不可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公寓建在校外🤠🏏,管理上學校又不能插手,學生宿舍燈火通明🤌🏼,有的學生徹夜玩遊戲、看光盤,沒人管沒人問😋🍦。曾經有一名學生,晚上同學玩遊戲他不能休息🫃,只得披著大衣到教室裏睡覺。他給校長寫信質問:“這絕對不是我想像中的大學📄!”

    “我們也知道這些措施不能從根本上治理學生中的問題,也有人說既然實行學分製了,學生考試不及格是他自己的事👨🏽‍🔧。”這位負責人說,“問題是,我們的國情不容許學校只管教學🧆✔️。在沒有找到更好的管理辦法之前,哪怕是小學生的一幫一、小紅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辦法,我們都只得試試。”

    編後

    這篇報道讓所有的編輯震驚🦵🏻,為“一個班30名學生中有20人將拿不到學位”,為大學生們因多門考試不及格而寫下的“悔過書”,為重點大學采用的小學式管理辦法🦸。

    有過大學經歷的人都熟悉“60分萬歲”這句話📛,很多人還是它的親身實踐者⚆。雖然這種說法和做法並不可取,但它至少說明:大學生們對待學習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保證及格,順利拿到畢業證👳🏼‍♂️、學位證。而報道中提到的這些學生🪸,連這道底線都放棄了,明明知道沉迷於網絡遊戲的結果是荒廢學業,荒廢學業的結果是被勸退或者拿不到學位,他們卻仍然不能自拔。就像一個人已經看到了前面的萬丈深淵,但就是停不下腳步。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批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而缺乏自製力?是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缺失了什麽內容🕐?是因為網絡遊戲本來就是無法抵禦的洪水猛獸?是因為擴招和後勤改革後學校的管理沒有到位?還是因為大學的學習內容、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失望了🧑🏼‍🍳?面對眾多荒廢學業的學生⚁👨‍🍼,學校采用管小學生的辦法來管大學生會有成效嗎?這些問題恐怕不是一篇報道能回答的,我們希望看到學生、老師😷🐳、學校管理者和廣大讀者🦂,就這個問題闡釋自己的看法🧑🏿‍⚖️🧚‍♀️,發出自己的聲音。

    《中國青年報》 (2003年3月27日)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