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𓀝,我國高校科技經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國高校科技經費總量達到219億元💨🕶,增長幅度超過25%;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497項🧓🏻,占項目總數的77.13%;高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4項,占授獎總數77.8%♎️,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43項。這些數據表明,一年來,我國高校科技工作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這是記者從今天在江西南昌召開的全國高校部分科技處長會議上獲知的消息。
據教育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02年是我國高校科技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高校科技工作者以鄧小平理論、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這主要體現在🛸:高校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宏觀指導得到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更加凸現🙍♂️;高校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8️⃣;科技體製改革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穩步前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
據悉🍷,2002年🔛,我國高校在國際一流雜誌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如吉林大學“原始被子植物新類群——古果科的建立”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SCIENCE封面🤬;清華大學“連續碳納米管長線及其應用”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上。
2002年🏵,42個大學科技園投資總額為297億元,其中學校投資69億元,吸收社會投資200億元,為社會創造了10萬個就業崗位;6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簽訂技術轉讓♦︎、合作開發項目2922項😦👰🏻♀️,合同額達8.24億元。
據介紹🚣🏿,2003年全國高校將面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大力推進體製改革和製度創新,把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功能的協調發展,科研走在前頭,構築適應國際科技發展趨勢🤾🏻♀️、高效完整的大學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
另據記者從會上獲得的信息,2003年教育部將啟動“高校科技創新工程”,進一步提高高校的原始性創新能力和在關鍵領域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問題的能力;將會同科技部對第一批2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進行評估🫴🏼,對提出申請的第二批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單位進行驗收,評審第三批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申請單位👨🏿;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研究建立客觀👩🏻🦰、公正🍟、科學的科技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分類指導與管理;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合作🧗🏿,鼓勵高水平大學面向世界辦學;吸引國外一流學者到國內工作🦻,促進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創新管理隊伍🩹,啟動高校科技管理人員的培訓計劃🦌,分批對高校科技管理人員❤️🔥、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
《中國教育報》2003年4月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