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對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隨著對“非典”認識的加深和全民眾誌成城抗擊“非典”活動初見成效,人們開始由恐慌、焦慮🏌️🧑🦼、哀怨變得理智、冷靜和勇敢——
對很多2003屆大學畢業生而言🐈⬛,“SARS”(本文中與習慣說法“非典”通用)這個原本陌生的詞匯👽,將伴隨他們充滿磨難的求職經歷一同刻在記憶中。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212萬,比去年增長46%。正當人們為2003年畢業生就業工作捏著一把汗的時候🕗,“SARS”這個“惡魔”也在悄然蔓延……
校園招聘——全面叫停
自去年11月廣東發現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至今,國內已有25個省(市、區)發現疫情🙌🏽,尤以北京、廣東👷🏼♀️🈴、山西👨🏻✈️、內蒙古最為嚴重👮🏼。在北京數所高校還發現了數十例學生“非典”病例💇🏼♂️。在此情況下🫃🏼,為保護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或控製疫情擴散,各高校紛紛采取緊急措施💸,限製人員流動☛,各類校園招聘活動也一律暫停。
4月24日,上海市人事局根據上海市政府的要求發出通知🤴🏻,上海市暫停舉辦各類非常設和常設招聘會。據記者采訪了解,自4月中下旬以來,全國各地基本已停辦了各類大型招聘會、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北京科技大學學生處副處長何進告訴記者❤️🔥,北京科技大學目前已經取消或暫停了包括公司小專場在內的現場招聘活動🧑🏽🔬,嚴格控製學生出校跨地區流動求職🤸🏽♀️✖️,同時也暫停接收用人單位到校內舉辦招聘活動。據記者了解,北京乃至全國各地的大多數高校都自發采取了類似措施。
湖南理工大學學生處副處長毛全周告訴記者,發生“非典”疫情後🙍🏽🧗🏼♀️,學校采取了封閉管理,暫停了一切現場的招聘活動。在湖南發現疫情時,該校還有部分學生在疫區的單位實習👱🏿,學校對已經回校的實習學生進行了隔離觀察,對於尚未回校的學生,要求他們盡量暫時不要歸校🤾🏼。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告訴記者,自4月24日起👨🏿,該校原有計劃舉辦校園招聘活動的單位,已經全部推遲或取消了🚝🏊🏽,此後仍有些單位希望到校舉辦招聘活動,均被婉言謝絕,但是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聯系仍在進行🤹。
四、五月間🤛🏿,本來是求職、面試、簽約的高峰期,因為“非典”的肆虐👩🏼🎤,這個春天變得靜悄悄。
“非典型”求職——對抗“SARS”
在疫情警戒何時解除尚不明朗🧑🏽🏫、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基本被阻斷的情況下🧘🏿♂️,如何繼續組織開展招聘活動,畢業生如何求職🔪?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網絡、電話、短信等“非典型”方式🛩。
據了解,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高校建有校園網,一些高校還建有專門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去年7月發布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上網率為84%🦩。另一項針對15所首都高校3000多名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北京高校師生上網比例已經達到97.6%,而且網齡超過一年的達74%以上;86.4%的人擁有E-mail信箱,50%的人主要靠電子郵件進行日常聯系,網絡求職也很普遍。這些為充分利用網絡抗擊“非典”對就業的消極影響奠定了基礎。而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作用🛋,被很多高校作為走出當前畢業生就業困境的一個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費毓芳告訴記者🌋,在上海市出臺政策暫停各類招聘活動之初,學校就開會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網絡來加強供需雙方的溝通🐸。他們在學校就業工作網站上的顯眼位置開設了“學生自薦”欄;將近期的招聘信息放到主頁的醒目位置🚒;在5月10日舉辦了“網上畢業生就業工作縱橫談活動”🆓,由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和上海市教育部門有關領導與學生進行網上交流🧝🏿♂️,幫助學生了解形勢,調整就業心態和就業策略。費毓芳老師說🚭,學生要減少流動☔️,但是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卻不能停歇下來🙎🏽♀️,他們反而更加忙碌🎅🏽。他們積極行動起來,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收集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並向學生發布,同時將學生的面試材料製作成“電子版”💇🏿♂️,發送給用人單位。目前上海交大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全部深入到各院系,與各院系相關負責同誌一起研究如何開展就業工作。
在“非典”時期,中國政法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都堅守工作崗位,同時采用了多樣化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校園網、電話、傳真的作用,及時發布就業信息🏄、電子公告🖐🏼;就業中心開通就業咨詢服務熱線💆🏽♀️,及時接待🐏🛳、解答,幫助同學們解除求職過程中的疑問;召集各院系就業工作負責同誌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通報情況👨🏻⚖️,收集意見,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段時間畢業生辦理就業事宜,就業中心盡量采取網絡、郵寄、傳真的方式,以方便學生。
在各高校的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一大批就業指導工作者正在自己的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抗擊“非典”的特殊戰鬥🤞🏼。
綜合性的人才網站在“非典”時期得到畢業生的特別青睞⚖️。中華英才網內容部負責人孟莉告訴記者,4月以來,學生網上投遞簡歷和用人單位發布需求信息都有較大幅度上升💅🦹🏼♂️,這一方面和進入求職高峰期有關,另一方面也有現場招聘受阻的因素影響。很多公司將原定的校園招聘會改到網上進行,如AUTODESK公司原定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西安舉辦校園巡回招聘會👩🏻🦽➡️,現改為通過網絡接收簡歷。同時💺,一些公司也將部分招聘測試考核🧑🏼🦳、篩選環節放到網上進行🦀。5月10日,中華英才網還與上海市數家傳統媒體合作舉辦了跨媒體的虛擬會場招聘會。
戰勝“非典”——迎接“遲到的春天”
這場災難已經給畢業生的求職擇業帶來了諸多不便👨🏽🦰,它到底會給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這需要冷靜、客觀地分析。
“按照以往的規律𓀁,四📵、五月正是畢業生求職擇業的高峰期,此時發生“非典”疫情,對簽約情況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北京科技大學學生處副處長何進說👿,“很多學生已經和用人單位有了初步意向,需要到用人單位去面試,但是現在學生沒法出去了💃🏼,一些公司的招聘🦹🏿、面試計劃也更改了,這些學生一下子被‘吊’在半空了☁️🧩。”
“非典”還帶來學生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實習⤴️、就業派遣等方面的問題,但是一般認為✍🏽,這些可以通過學校調整教學計劃來適應🏌🏼♀️,不會導致學生的培養質量有多大的下滑。
碩士招生考試復試的推遲🧑🏿💼,對那些參加考研的學生有較大影響。因為今年碩士生入學考試復試采取的是按120%比例進行的差額復試,進入復試後能否被錄取的不確定性增大🙏🏿,這使得一部分進入復試的學生更加焦慮,擔心在落榜的同時又錯過就業時機😳。
上海交大畢業生就業辦主任費毓芳在采訪中告訴記者🧑🏻🎤,該校到目前為止🤪,已經簽約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占60%左右🤸🏻♀️,後續的壓力還非常大🛒。費毓芳認為🦻,目前受影響最大的是跨地區就業的學生👰🏽,對於上海交大這樣的重點大學,學生的生源地和就業去向都比較分散,遍及全國各地,因而受到的影響和沖擊會比地方院校更大一些。
湖南理工學院是所萬人大學,本地生源占絕大多數,該校學生處副處長毛全周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約有70%的學生簽約或有了就業意向👨🏼🔬。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軍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簽約的畢業生約占畢業生總數的30%👳🏿,除此之外還有30%以上的學生參加了考研🏃,另有一批學生和用人單位有了意向🤱。李軍說,目前學生情緒比較穩定,都在積極和用人單位聯系👼🏻⇒,很多招聘活動只是“延期”而不是“取消”🫓🌷。因為“非典”的原因,有關就業審批手續會延遲一些,簽約高峰期也會相對滯後,但是總體來講✊🏼,影響不會太大🐡。
“‘非典’對就業的影響不只是暫時的溝通困難,招聘活動無法進行,更重要的是‘非典’對經濟的影響,必然產生連鎖反應🧑🏻🦱,傳導到就業環節,用人需求量會縮減🪘,目前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苗頭。”費毓芳所言正是很多高校相關部門所擔心的👨🏼🍼。
‘非典’對中國經濟發展到底將造成多大影響📌?國內經濟界人士以及國際上相關機構的看法都不統一👨🏽🦲,同時各種評估和預測也處在動態調整之中。最近8家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預測,如果“非典”疫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控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非典”仍然難掩中國經濟的光環。國內經濟界專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保持7%的經濟增長率問題不大👷🏿♀️。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開局良好,GDP增長達9.9%🐠,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運行良好👴🏻。如果“非典”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製,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都將是暫時和有限的。目前我們看到,在黨中央的果斷、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眾誌成城的“圍剿”下,北京、廣東等“非典”高發區病例已經出現明顯下降趨勢🚵🏽;部分地區疫情已得到有效控製;隨著對“非典”認識的增加🧑🏼🎄,人們開始走出盲目的恐慌情緒;在國家的各項配套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各項經濟建設活動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預計💂🎨,在疫情得到控製後🧉,被暫時中斷的就業活動將重新啟動,被抑製的用人需求將重新釋放出來,少數行業部門(如醫藥衛生、環境化工等)用人需求還可能有所增加🤹🏽♂️🙍♀️。
在記者采訪幾家高校時👚,學校的就業工作部門都在加緊開會研究對策👩🏻🍳,安排部署,力爭把“非典”的影響降到最低🪨。對於畢業生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克服焦躁心理,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共同走出就業難關🕺。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自信、樂觀✯、科學、勇敢地面對👨🏿🦲,終將戰勝“非典”,迎來就業“遲到的春天”!
《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1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