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面試途徑 參加網上招聘 簡化就業程序
5月16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學7位同學經歷了一場特殊面試。每個學生坐在計算機前👨🏿🦲,在10分鐘的時間裏與主考官一問一答🤽🏽♀️⌚️。身在北京的他們看不見主考官,但遠在廣東的主考官🐵👨🏻🦰,卻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用人單位想在簽約前看看學生👦🏻,特殊時期🙋♂️,只有采用特殊方法了。”北京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韓經說,這家來自廣東的民營企業的要求,代表了很多用人單位的想法。為此🗳,學校投入5000元,購買了這套網上視頻設備。
四五月份本是高校就業高峰期,可非典的到來,擾亂了高校正常就業程序🥥。為了避免疫情擴散與傳播👨🏻🍼,北京一些高校采取封校政策,與此同時💇🏼,用人單位也盡量減少外出,預定的校園小型招聘會紛紛被取消,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幾乎陷於停滯🙍♂️。
為此🤽🏿♀️,各高校八仙過海🤪,想盡辦法🤹♀️,力圖減少非典對學生就業工作的負面影響。
北京科技大學的網絡視頻技術,只是其中之一。同時,學校就業部門還加緊與用人單位的聯系,以期收集更多的就業信息🙂↕️。
網絡在非典時期成了高校就業工作的“新寵”🟤。5月21日💂,由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網上招聘會🧑🏼🦰🦙,吸引了很多學校的註意🏅,紛紛報名參加👱🏽♀️。各高校的就業網站目前也都非常紅火🫴🏽,同學們可以從中及時了解相關就業政策、信息與技巧等𓀌。
派發就業調查表也是學校了解學生意向的一個重要渠道👆🏻。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它向還未簽約的同學派發調查表,詳細了解同學日後的去向:是考研還是工作,工作的具體意向是什麽。北方交大則登記學生們的求職意向🙏🏻,一有機會📿,立刻告知學生。在非典肆虐的一個月裏,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落實了幾十位同學的就業問題🎖。
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北方交大為例,學校不少畢業生都已回家🖖🏽,學校陸續向畢業生發出信件🚊👩🏻🦽,介紹各種就業政策,詳細說明各個階段的就業進程🧚🏿,並提醒學生應該註意哪些工作💚。
就業指導電話熱了起來。據北方交大招生與就業處處長陳峰介紹🐬,原本在校內可以進行面對面的就業指導,因為非典爆發而改變了形式。與以往不同,現在的指導更加個性化🤷🏼。比如,不少畢業生都表示想保留學籍與戶口🏛,暫不找工作。老師就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逐一分析此種做法的利弊得失💁🏽♀️。
特殊時期特事特辦,很多學校還不約而同地簡化了就業程序👨🏿。以北京大學為例👫🏼,針對一些要簽約的用人單位✸,把就業辦公地點搬到校門口👷♂️🙋🏿♀️。一些用人單位堅持面試🔚🚶♂️,學校為保證學生出行安全🤾🏻♀️,幹脆派專車接送🙆🏽。
對很多用人單位而言🦊⤴️,學校的“啰嗦”也是到了極點。北京石景山區法院看中了中國政法大學的一位同學,按照程序,這位同學應該與其他學生一起去法院體檢。可政法大學不放心讓學生外出簽約,按照政法大學目前的規定,學生外出時間不許超過4個小時⛩✊🏽。經過雙方協商,學校與用人單位達成一致,由學校出面擔保,在學校附近找醫院為學生體檢🧗♂️。
非典時期就業工作不易。此時,來自用人單位的支持最讓校方感動♦️。讓北方交大陳峰處長感慨的是♝,他接到了幾個來自用人單位的電話:“你們受到很大沖擊,我們可以做些什麽🚃?”
據了解,截至目前,多數高校只有一半左右畢業生落實了去向。某高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就業指導的教師說💁🏼♀️,今年的就業形勢原本就不太好,加上非典的影響,就業率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就算不錯了😀。
《中國青年報》 (200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