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給孩子買禮物是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但記者聽說⬇️,許多矛盾竟然也就由此而生。不少家長抱怨自己小孩恨不得什麽都買,一點也不體諒家裏的實際情況。無獨有偶🧊,一位叫謝甫武的讀者,近日寫信到編輯部,他從他身邊的兩個孩子說起🦈:一個才上小學🫸,父母都是工薪階層🙅🏻♂️,但零花錢每月都會超過100元;還有一個,已經念到大二,居然還不會自己買東西🤪,要麽買得太貴,要麽根本不實用。他說他發現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現在條件好了,家長怕的不是孩子花錢,而是擔心孩子“亂花錢”🌵。那麽🚵🏻♂️,何不借給孩子買禮物的契機,大大方方地開始理財教育呢?
在對南京的一些家長和小學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怕孩子亂花錢早就是成年人的一塊“心病”了;不過與此同時🙅🏼♂️,對孩子進行合適的理財教育,卻一直還是大多數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一個“盲點”。南京市青雲巷小學辦公室的鮑老師🀄️,直言他對孩子們越來越大手大腳感到擔憂👳🏿。“他們衣食無憂,手頭有錢又喜歡花樣。像什麽‘百變小鷹’之類的卡通卡片,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可他們著迷啊,經常在校門口聚在一起買。”雖然學校有時也會對孩子進行節儉和衛生方面的教育🎆,但鮑老師感慨道都是不系統的♒️,“真的該有專門的理財教育課程指導一下。”“從小學會如何把錢花在最該花的地方很有好處。短期看,是讓他們懂得節製🫧;長遠看𓀂,其實培養了他們的理財能力和習慣👴🏻,而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益☄️。”昨日👋,走在少兒理財教育“前沿”的南京經濟學院附小的大隊輔導員許紅,這樣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自從1996年該校開辦“少兒經濟學院”後9️⃣,學校已經高興地看到了不少孩子的進步♦️。“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會被要求參加諸如十元錢怎麽用的課題小組討論;三、四年級的,我們要求他們每天記賬;到了五🤵🏻♂️、六年級,則直接進入學校專設的少兒超市、少兒銀行,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得到理財教育🪃。”許紅說,家長們最“感謝”學校的是🧑🏿🌾,這些孩子如今均以亂花錢為恥,並且他們的購物消費也會比別的孩子理性得多。(文/馬燕 劉樸)
《揚子晚報》 (2003年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