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報載🍣: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商品推銷課考試采用了一種全新模式——書本知識占總成績的60%,學生的營銷業績則占總成績的40%。該校的這一舉措,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叫好者認為🙆🏽,這種作法將有助於實現大學生理論與實際的較好結合💈。反對者則認為✍️,這種方法對那些從農村來的沒有社會背景的學生顯得有失公平✋🏽。
眼下,學期將至👰🏿,不少高校的期末考試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大學生由於沒有升學壓力,學習態度與中小學時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大學,公共課及專業課考試的授課人、命題人和評分人多為同一個人。同時📜,在高校的考試觀念中,存在著重視書本理論知識的考察,輕視甚至忽視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考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考試模式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靠突擊、考後全忘記”的現象。也正是基於此🏌🏿♀️,一些大學生雖能夠考取很高的分數🥞🛵,卻不具備知識的實際轉化🪄、應用能力。
要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目的,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要讓學生畢業以後能夠有一項謀生的本領。這種本領不應是純粹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將這種理論與社會實際有效地結合起來😦。倘若大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嚴重脫離社會實際,那麽這個人不僅浪費了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也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對考試的每一次革新,也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難和阻力。但直到今天,對考試的改革仍在延續,對考試改革的各種爭議也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商品推銷課的考試引入營銷業績👨✈️🦹🏻♀️,無疑為我國高校考試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這種思路就是要大學的考試面向社會改革🪠,從原先只重視純粹理論知識的考察,轉變到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考察,也要重視理論實際轉化、應用能力的考察🧚🏼。教育是要教會學生適應社會,學會生存,大學考試改革決不能因這種憂慮而停滯不前。
光明日報 (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