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近在廣東高校采訪時發現,一項名為自主創業的統計數據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校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統計表上。把自主創業計入一次就業率對於學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
“把自主創業計入一次就業率更準確”,廣東省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朱國華這樣認為✉️🏃🏻➡️。
朱國華說,只要能夠自食其力、養家糊口就應該算就業👎🏻🧑🏿🦳。簡單來講,就是有工作幹就行,不管你是當老板還是當工人👨🦲。現在,戶口和檔案的作用越來越不被看重,國家單位的概念也漸漸被淡化,這種形勢的發展勢必把就業的外延擴大👦🏿。如果僅僅將就業率限定在傳統的統計方式上,反饋出來的就業信息會產生某些負面效果👯♂️,例如,用人單位知道可供選擇的學生還很多🦄,就有可能提高門檻,這對畢業生就業是不利的。如果就業的渠道拓寬了,學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盡快找到工作。
據悉,廣東省教育廳從2001年開始就把自主創業計入到一次就業率當中,還出臺了核實就業率的措施,從核查就業學生是否真的有活幹、有收入,到防止學生和學校在就業率方面做假都有細致的條文規定。
朱國華解釋🧏🏿,以前都是以派遣證為依據來統計一次就業率🚊,其實,這樣不符合事實,一些到私營企業工作和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需要轉關系🍿,也不需要派遣證✍🏽。現在,學生只要向學校提供該就業單位的工商登記🧑🏻🎓、註冊等證明,通過核實、確認🌂,確定準確無誤即可計入就業率之內。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院長柳柏濂認為🪰,把自主創業計入一次就業率中對學生是極大的鼓舞🤗。從學校來講,就業率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它使學校的教育和教改更加有依據🛑🧝🏼。
該學院大四學生梁錦坤說,學校的就業指導方向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不可小視。如果像自主創業這樣的就業方向不納入就業率統計中🌇,那麽學校在這方面的積極性就會相應降低,自然影響到學生的就業選擇🙋🏻。現在,學院將新建的工業中心作為培訓基地,為在校生提供一種環境,包括模擬在實際情況下創業可能遇到的各種障礙,這樣,學生在就業時底氣更足🔃,選擇面也隨之拓寬。
此外,廣東省也在今年全面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團省委在全省選取100家經營規範、效益良好🕣、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示範基地,通過公開職位、自由報名🩹、擇優錄取的方式,在廣東省高校中挑選綜合素質高、學習成績良好、具備一定專長的大學生到示範基地掛職鍛煉👨🏼🔬,給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一個提前演練的機會
網200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