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作為跨入社會的第一步如今備受在校大學生關註。近日,記者從本市一些高校👨🏻🦲、人才市場了解到🤜🏿,崗位不多🎱、觀念有誤使大學生實習遭遇瓶頸。
學生🕗:找不到“婆家”托關系
本市一些人才市場盡管已開出實習項目,為大學生找實習“婆家”,但崗位太少,且大多針對大三、大四接近畢業的學生🌰,而高校每年為大學生掛職鍛煉提供的崗位更是杯水車薪💪🏽。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大二學生小吳學的是金融,想找個單位實習。為此她動員了不少親戚,甚至鄰居的同事都成了她走後門的對象🩲。最終,通過小學老師📭,小吳去了本市一家銀行國際結算部實習。
一家單位負責人說🏠,目前🦎,往往一場招聘會會遇到三四個大學生要求實習。
知情人士說,由於涉及保障🐢、利潤等問題👨🏿💼,大學生實習很敏感🪪,不少中介機構因顧慮而放棄了做“紅娘”的機會。
單位:學生到單位就想做正事
“現在的大學生實習期望值太高,一進單位就想盡快開始正常工作,而一旦願望無法實現🤦🏽♂️🏦,馬上就顯得毫無幹勁。”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本市一家計算機公司人事經理說,由於公司有自己的操作流程🙆🏼♂️,出於謹慎🔩🧑🦱,大學生進去實習,單位會首先讓其幹些雜務,但不少大學生因為端茶送水與自己的期望相差太遠而放棄了👲🏿。
專家:雙方不妨簽份實習協議
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咨詢顧問包亮說🩸,對單位而言,讓大一大二學生實習,實際上有利於降低其人力成本👩🏽✈️,而且能為今後貯備人才。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說,大學生需要擺正心態👨🏼💻,不要對實習期望太高,進單位後應先從最小、最細微的事情幹起。
包亮建議,為單位與大學生做“紅娘”時,中介機構不妨讓雙方協商簽訂一份實習協議,明確一下三方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把大學生實習規範起
來🏊🏼。
摘自《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