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創業是否靠譜”的爭議不斷。日前,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近3年,就業大學生創業率穩定在3%左右🫰🏼,每年創業大學生人數超過20萬人💇🏿♀️。
大學生創業的真實狀況怎麽樣?泡沫和風險有多大?當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創業,將對中國社會發展和教育帶來哪些影響?記者近日在多地進行調查。
大學生創業率六年翻番
近年來🚵🏼♀️,一些大學生不再因長輩的懷疑和告誡而止步,而是毫不猶豫地投身於創業,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試圖改變社會。
《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近5年來🏂,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連續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7屆的3%💓,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萬應屆畢業生的總量計算,年創業大學生的數量超過20萬。而東北師範大學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多數大學生創業並不是出於就業困難,超過90%的大學生是主動的機會型創業。
在被譽為“創客之城”的深圳➞,很多大二、大三的深圳大學學生紛紛找項目🌀、組織團隊🈸,“再不創業就老了”是很多人的心聲🧏♀️。對這裏的學生而言💧,“進大學就不花父母的錢”是一種很普遍的生活態度。學校裏的洗衣房、旁邊的便利店乃至服裝店等等⛹🏼♀️,都是校友自主建設的。
拒絕“標配”人生
《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5—2016》數據顯示,73.16%的創業者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排名在前30%;76.2%有學生幹部經歷🏊🏻♂️🕵🏽♀️;65.7%有勤工助學經歷;21.42%是中共黨員。創業者的素質普遍較高,多數是大學生中的精英人才🎾。
拒絕“標準化配置”,讓人生更加自由🧚,這是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普遍心態。“過去,更多人希望到500強公司就業。但是🚖,現在有能力進入這些大公司的人,越來越多選擇自主創業🧝🏻♀️✔️,為自己的夢想做點事🏄。”畢業於北大匯豐商學院的孫海峰🧑🏻🎄,從一家高薪的金融公司辭職,和校友一起開發互聯網二手車金融平臺。雖然暫時收入還不如在公司打工🎂,但他樂在其中:“創業者呼吸的空氣都不一樣🎁。”
“這也許可以視為中國年輕人一場新的思想解放🏇。”光谷創業咖啡執行總經理宣潔說。創立4年☸️,光谷創業咖啡在全國已經有20多家🙎🏻,正在孵化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超過300個。
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創業的社會背景⛳️,還包括日益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家庭。銳氣十足的年輕90後,其背後是60後、70後的父母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
幾年前𓀐,6名深圳大學的畢業生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路演”,觀眾是他們的父母,產品是他們原創的服裝設計⛴。幾年後🧚🏼♂️,他們的創業公司已經成為營業額超4000萬元的企業。“父母不急著讓我們就業,而是允許我們可以試幾年🤵🏼♂️。”他們說。
創業倒逼教育轉型
大學生創業蓬勃發展📮,與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相關部門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包括登記註冊、稅收🎋、融資、培訓、指導等支持服務。天津規定,對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註冊,開辟“綠色通道”支持自主創業。西安規定🙍🏽,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可享受不超過20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
全國多地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貸款,政府給予貼息。各大高校的創業孵化器也對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無償或者低成本的租金辦公條件。
值得關註的是,超過90%以上的創業項目失敗率🧬,提醒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審慎選擇項目,直面困難和挑戰。
“不少創業計劃書激情澎湃,但連基本的盈利模式都說不清楚。”一位投資人表示🫢🧑🦯,如何使用資金也是考驗🧎♂️。有個團隊拿到100萬元天使投資後“燒錢”很快💆🏽♀️,但幾乎所有的花銷都沒有發票,最後清算下來,能折算固定資產的只有幾臺電腦✊🏽。
對創業者的系統培訓支持🧔♂️,也成為大學生最迫切的需求之一。《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盡管全國各大高校已陸續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但接受過系統教育的創業者僅占17.43%💐。
據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院長趙北平等專家介紹,大學生創業的意義,不僅是提供新的就業崗位,也在倒逼中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轉型🫅🏽:“要改變知識灌輸型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他們自由發展,勇敢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據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 烏夢達 李勁峰 孫飛 張漫子 劉江)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6/28/content_4815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