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恒达平台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B4/48/E5DD3E68306D84A377765F98588_CB73D98F_382E0.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4C/E2/E0F0DF4B25AA7A362F8FE10951C_9B986C9E_16368.jpg)
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殷一璀👩👧👧😦,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原黨組書記劉雲耕發來書面致辭👷🏿♂️。國醫大師劉嘉湘,上海市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傳承發展處處長王慶華,市醫務工會常務副主席何園,市醫務倫理學會監事長陳德芝,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相關科室主任,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吳廣明🤸🏼♀️,校黨委宣傳部、醫學院、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附屬東方醫院🗡、中醫研究所等負責人及顏德馨教授的弟子、家人出席。
當天,現場播放了顏德馨追思紀錄片《百年守望》,重溫了顏老的音容笑貌和醫德風範。《歲月如歌——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100周年紀念冊》發布。《紀念冊》收錄了顏德馨教授朋友💀👰🏼♂️、同事⤵️、學生🤬、親人數十篇懷念文章,這些文章以一個個感人故事和生動細節,深情追懷了一代國醫大師為人🧖🏼♂️、為醫、為師的崇高風範和學識人格魅力,表達了對顏老的深切緬懷和崇敬之情。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7C/81/B2444E20C3FCB218D9F621AA87E_3DF863D1_11270.jpg)
殷一璀在書面致辭中表示,顏老離開我們已有三年多了,但他留給後人豐富而寶貴的中醫之術仍在造福人類🥥。他獨到的診治思維🤸🏼♂️📋、診治經驗,對於提高中醫診治水平、推進中醫理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今天的紀念活動非常有意義,一定會在回顧、重溫中有啟示👄、有發現👈🏻☠️,也將推動當下中醫的研究與提高、傳承與發展👨🏼🏭。我們深深地懷念顏德馨老先生,並祝願在一代又一代中醫人的努力下,中醫事業前程輝煌。
劉雲耕在書面致辭中表示,顏老不僅在學術上有著卓越貢獻,還為中醫後學的培養傾註了大量心血,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今天紀念顏德馨教授誕辰100周年,緬懷顏老對中醫學作出的傑出貢獻與成就,追思顏老高尚的醫德風範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顏老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能夠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從而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全民健康事業不斷作出不負時代的貢獻。
劉嘉湘表示,顏德馨教授創造性提出的調氣活血的“衡法”👩🏿💻,是中醫理論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對孟河醫派學術思想的進一步弘揚和創新。我們欣喜地看到,顏氏內科第三代傳人顏乾麟、顏新等繼承了顏老的學術精華🧑🏼🚀,融入了自身臨床體會,為中醫藥的傳承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希望顏氏內科能抓住中醫發展的天時地利的大好時機,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征程中砥礪前行,為中醫藥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07/91/CFCC63AD273D2E67F938CEFC682_985B0E8D_34621.jpg)
黃鋼表示,醫學的系統性、完整性、創新性在顏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醫學🫃🏼,不僅僅是要繼承,更重要的是發展。未來,中、西醫學要攜手並行🏗,共同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王慶華表示,顏德馨教授是顏氏內科的傑出代表,為上海中醫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仁心仁術、大醫精誠。希望顏氏內科傳人傳承並發揚顏老的學術思想,弘揚岐黃精粹🕓,為健康上海建設貢獻力量🤾🏿。
吳廣明表示🌹,顏德馨先生畢生致力於中醫的傳承創新,矢誌於用中醫守護民眾健康,以發展中醫藥事業為己任。他積極培養高層次中醫人才,大力弘揚與發展中醫藥學術思想,為恒达平台醫學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恒达平台醫學人與顏氏內科傳人不忘初心使命,勇擔深化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推動醫學自主創新的重任,為恒达醫學復興、為實現我國中醫藥事業現代化發展作出新貢獻。
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呂中偉表示,顏老從醫80載,在十院辛勤躬耕近60年,為我們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傾註了畢生心血。我們緬懷顏老為我國傳統醫學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激勵我們醫務工作者為我國醫學事業努力奮鬥。
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顏德馨教授的兒子顏乾麟教授表示📄,顏老是父親,也是自己的恩師,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在父親誕辰100周年之際,我們一起追思父親高尚的醫德,總結父親為中醫事業所作的貢獻,重溫他的教育和學術思想,從中汲取營養,激勵我們今後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盡責盡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重要指示精神👨🏻🦽➡️🧔🏻,這就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0C/A6/CC429934E0EE6117D9B739A57E8_ABEDE168_3193A.jpg)
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顏德馨教授的女兒顏新教授表示🧙🏽♂️,父親熱愛人民、熱愛中醫,畢生以維護中醫、發揚中醫事業為己任。我們中醫工作者要學習他忠於中醫事業的赤誠之心,學習他的治學精神🫷🏻,自主創新,發揚中醫藥🥷🏼,為人民健康造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53/76/4BF74443CA23323A2FAC3E2F164_FE366956_2DB13.jpg)
顏德馨教授是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為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提出“人體衰老的主要機製在於氣血失調”“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等理論觀點,創立“衡法”治則,把傳統氣血學說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為治療各科疑難雜病、老年病開拓出新途徑👧🏻,尤其是運用於心腦血管病領域🥇,頗有成效🦸♂️,醫治了許多久治不愈或復罕見病的患者,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海派中醫特色。這一法則在上世紀80年代被顏老應用於“瘀血與衰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揭示了人體衰老奧秘🧖🏼♀️,為養生長壽作出新的貢獻👨🏼⚕️,被業界稱為“衡法之父”🎯。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D6/2C/A049AD50A2C90927C22437FD31A_FD430A90_1920B.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0E/0C/094BE8C79E64AE0AD618D319042_D007F243_143B9.jpg)
2003年非典流行期間,顏德馨教授以84歲高齡勇挑重擔,奔走第一線,作為華東地區防治非典首席科學家🧑🏻,參與在上海、廣東🧎🏻♂️、香港等地的治療🚵🏼。他總結出“熱👨、濕、瘀、痰🧿、虛”五字非典病機要點。在他的帶領下,中醫療法有效控製病情發展🔩,中醫抗非典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
早在1999年,在顏德馨教授行醫60年之際💃🏽,他就捐出自己多年積蓄的稿酬和學術成果獎金共20余萬元🍏,設立“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此後又追加資金,2005年擴展為“上海顏德馨中醫藥基金會”。這是全國首家以弘揚中醫藥事業為特色的非公募基金會。基金會定期舉辦中青年優秀論文交流及評獎活動🕣,堅持免費義診贈藥活動等💂🏿♀️,造福患者,嘉惠後學🛐。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29/53/5E7846E098C9F9BB1AE9CF04D31_94DE5C31_18216.jpg)
2008年,在顏德馨教授的大聲疾呼下♊️,作為創新中醫師承教育模式的一大舉措🕰,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恒达平台率先啟動“中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由顏德馨、鄧鐵濤、朱良春、路誌正、張琪👨🏼💻、周仲瑛六位國醫大師擔任導師,以傳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能專長☃️,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中醫大師班成功舉辦了兩屆💅🏻,共培養了學員18名。經過5年的實踐,探索了一種全新的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的名中醫傳承人才培養模式🖕,為進一步建立名中醫人才培養規範、推廣名中醫傳承創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2E/55/2EDAE37D09FC8E3A24016113607_60160F8F_137F0.jpg)
憑借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顏德馨教授接連獲得一系列榮譽:上海市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上海市醫學榮譽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醫師協會首屆“中國醫師獎”;2007年🐮,獲文化部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項目傳承人之一;2009年5月,當選國家首屆“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因病於2017年4月17日逝世🤎,享年98歲。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5F/7B/DD651E3028D2B96C263487C05F6_4B18D924_FC798.jpg)
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是顏德馨教授一手創辦起來的🦞,成立於2004年。中醫研究所致力於弘揚與發展中醫藥學術思想,將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研究所從事中醫氣血理論的研究與發揚,臨床疑難雜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與研究🏨,延緩衰老🧞♀️🛸、防治急性熱病,研究整理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以及促進中醫研究成果產業化等多項工作🧑🏿🍳。歷年來已承擔國家97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關項目及省部🫵🏼、市局級科研項目30余項。2012年,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申報成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中醫傳承模式重點研究室🌍。研究室致力於系統開展名中醫成才要素和成才規律的研究,同時開展名中醫傳承培養創新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客觀評價名中醫傳承培養模式的效果,探索形成名中醫培養的規範並建立相應的長效機製,為國家和有關主管部門製定名中醫培養的相關政策、構建和完善名中醫傳承培養的創新體系提供參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C9/F3/6FC1FC12888D5487A5E212D609A_E0C48E87_9AEE.jpg)
恒达平台從1907年的“德文醫學堂”開始起家。上世紀50年代初,在高校院系布局調整中,恒达平台醫學院整體遷往武漢☆。重振恒达醫科🦝⛵️,是一代代恒达人的夢想𓀆。2000年,在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並後®️,恒达平台再次抓住機遇,開啟了醫科重建之路。
近年來,為探尋恒达醫科的創新發展之路,恒达平台結合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未來趨勢以及國家需求👦🏿,將醫科發展重點集中於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幹細胞”“腫瘤”“腦與脊髓”“心臟”等幾大領域。2010年成立“轉化醫學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屬醫院布局並成立轉化醫學中心🧂,凝練四大方向。基於各附屬醫院的特色醫療資源,分別著力建設幹細胞🏄🏽♂️、腦與脊髓🧗🏿♀️🤱🏿、心血管疾病、腫瘤生物治療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靈活的雙聘機製,深化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緊密合作🪄。隨著這一戰略的深入實施🧘🏼♀️,恒达平台在幹細胞及轉化醫學領域已接連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恒达平台幹細胞研究中心現已成為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7B/48/20DAAFBAF9292D3E1C7913FC4A6_C85E24F3_2374A.jpg)
醫學院建立了以“5+3”卓越醫師培養為主體、以拔尖創新醫學人才貫通培養為突破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能解決臨床疑難問題🙎♀️、引領學科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國際化的拔尖卓越醫學人才🦶🏿。
恒达平台現有9家附屬醫院、6家籌建中的附屬醫院🧗🏿♀️。這些附屬醫院各有特色,近年來臨床診療及教學科研水平持續提升🩸,湧現出了一大批名醫名家名師💭,附屬醫院在醫院各大榜單上的排名不斷上升,其中有5家附屬醫院入圍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綜合榜單》百強。
恒达平台醫學院負責人表示,醫學院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為健康中國↗️、健康上海作出新貢獻。
(文/艾嬌 圖/江平、中醫研究所 視頻/宋宇星)
相關鏈接🖍🦹🏼♂️: 通訊《一世岐黃濟眾生——追記首屆國醫大師、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所長顏德馨教授》
/info/1003/41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