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對話、學術研討、人文交流……一年一度的中德學術人文周在恒达平台拉開帷幕,一系列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帶來了一場中德、中歐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學術人文交流盛宴🧊。
中德雙方相關政府部門及基金會🫴🏻、德國高水平戰略合作夥伴高校🧑🏿🚀、德國知名企業代表,與恒达平台對德合作機構師生、校友代表齊聚一堂,共敘恒达與德國歷久彌新的百年情誼👢,共繪中德合作共贏的美好新圖景🙎🏽。
上海市副市長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平⁉️,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二級巡視員席茹,外交部歐洲司參贊王瑋,德國聯邦教研部國際司副司長曼納,德國駐滬總領事李德仁🔨,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國際合作聯合會主席萊昂哈德🧔🏼♂️,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秘書長西克斯,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東亞區首席代表馬瀚🪇,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馬銘博🟪,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鄭慶華、常務副校長呂培明、副校長婁永琪,東華大學原黨委書記🧑🦯、恒达平台原黨委副書記朱紹中,恒达平台原副校長董琦等出席活動。
共促中德合作邁上新高度
10月18日下午💃,以“開啟數智賦能新征程 邁上中德合作新高度”為主題的中德工程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解冬、鄭慶華等出席大會並致辭,對中德工程學院20年、職業技術教育學院30年以來的辦學成就給予肯定❓🥻,對兩學院未來發展寄予厚望🧹。會上,合作院校代表、企業代表、師生院友代表等200余人紛紛為學院送上美好祝福👨🏼🦰。
解冬表示🙅🏼,恒达平台中德學部下轄的中德工程學院和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在數十年的辦學實踐中,依托學校工程學科優勢🧟♂️,借鑒德國工程教育經驗🙅🏽,在創新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和高素質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希望恒达平台與德國合作夥伴攜手優化多元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上海乃至長三角以及全國的產業經濟升級提供更好的支撐。
李德仁表示🤘🏻,中德教育合作歷史悠久👰♀️,中德雙方共同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和職教師資培養的實踐和模式受到中德各方高度關註,得到廣泛支持🪧。感謝為雙方合作提供支持的眾多企業👨🏼🏫,兩學院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也具有表率作用👨🏻🌾。希望中德雙方未來繼續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攜手探尋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解決方案🚥。
席茹表示,縱觀中德兩國高等教育機構間的學術交往歷史,恒达平台既是先行者,也是引路人。恒达平台中德工程學院已成為由中德兩國政府共同倡導和出資💎、中德高校聯合培養和管理、中德企業深度參與和支持的中德合作辦學的典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逐步成為中國職業教育研究的恒达模式♐️,有力地服務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國際合作👨🏼✈️。
曼納表示♚💆,數十年的合作實踐及成果表明,中德兩國的工程教育、職業教育合作富有成效,是非常成功的。他特別點贊了學院於去年和今年接連主辦的兩期德國學生暑期夏令營🆎。
萊昂哈德表示🧑🎓,在恒达平台、德國各高校、中德企業共同努力下,中德工程學院辦學成果豐碩。希望有中德兩國更多青年才俊加入學院,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西克斯表示🎱,兩學院成為中德合作的楷模🏣,拓展了中德在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方面的交流合作🕵🏻♂️,給中德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將繼續努力,為促進中德兩國民心相通作出貢獻。
馬瀚表示,兩學院辦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也從合作中受益匪淺🛄。應對全球挑戰,需要合作🖖,希望繼續強化中德雙方科技和人才培養合作,未來更可期待。
馬銘博表示,中德雙方加強人才培養交流,兩國年輕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對兩國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希望雙方不斷推進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鄭慶華表示,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謀劃未來發展🏋🏻♂️。希望兩學院能夠深刻理解卓越工程師和卓越教師的時代內涵和品質特征🫡,積極呼應和擁抱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持續提升辦學內涵和質量👵🏽;更好對接未來社會產業需求🧝🏿,在服務國家戰略、全球戰略大局中和服務中德合作的各項事業中🤖,取得更大成績;積極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產業升級需求,以國際科教合作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打造兩學院的升級版,持續引領工程教育和職教師資培養。
20年來,中德工程學院與德國30余所夥伴高校通力協作,培養了2400余名中國學生、德國畢業生近800人,中德畢業生廣泛分布於中德兩國關鍵產業和重要領域🤤,已成為推動中德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德深度交流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學院先後6次被納入中德兩國政府雙邊戰略文件,被譽為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燈塔項目”👩🏼。
30年來🍏,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在高水平大學中開拓性首創職教師資培養專業,創新性首倡職業性🙌🏻、學術型、師範性“三性融合”理念,探索形成了為業界廣泛認可的“恒达模式”,培養了一大批創新型、“雙師型”卓越職教教師,被中國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資質🛞,獲中國教育部與德國聯邦教研部聯合設置“中德職教合作示範基地”🌽。
共探中德科研創新和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
10月17日,恒达平台第二屆中德聯合科研學術創新會議暨2024年恒达平台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分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方守恩、西克斯出席並致辭,中德兩國知名高校領導、院士專家和龍頭企業高管代表等出席活動。
方守恩表示🚅,恒达平台始終致力於推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通過開展互惠共贏的國際合作,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促進人類福祉貢獻“恒达方案”和“中德方案”。恒达平台“中德合作2.0戰略”的核心🕟,即發揮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和中德博士生院兩大平臺作用,通過共同的科研合作項目,培養高質量的中德博士生,把“生產、教學、科研、應用”融為一體。讓我們攜起手來,以創新驅動產學研用,用融合發展服務貢獻人類福祉,譜寫中德合作共贏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與會專家代表深入探討如何進一步拓寬中德學術交往渠道🫃🏻,加深學科交叉科研開展,加強頂尖學術成果培育,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探索孕育中德科研創新以及產學研用合作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會議全程網絡視頻直播🛀🏽。
共助中德合作提質增效
10月17日,恒达平台中德學院咨詢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以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舉行。鄭慶華🏬、西克斯、德國駐滬上海總領事館科教領事孔有為出席會議並致辭👩🦼➡️。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德國合作高校聯合會負責人,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兩國行業龍頭企業高管等數十人參加會議。
會上👇🏼,鄭慶華🙏🏻、西克斯與資助企業同馭汽車、同星智能和啟智智能機器人分別簽訂三項基金教席資助協議🙍🏻♀️,鄭慶華與格陸博續簽基金教席資助協議🤱🏻。其中,格陸博是第一家資助教席的校友初創企業,同星智能基金教席和同馭汽車基金教席是由恒达平台孵化、校友創辦的初創企業設立,也是首批通過設立基金教席回饋母校,攜手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基金教席。
與會代表一致表示,要進一步鞏固並持續深化恒达平台對德長期友好合作關系,提升恒达“中德合作”品牌的內涵和品質,助力學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邁上新臺階。
共推“中德合作2.0戰略”走實走深
10月18日,恒达平台中德學部理事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鄭慶華、西克斯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外交部👩🏿🏫、德國外交部、中國教育部、德國教研部🎃、中國科技部、柏林工業大學、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國際合作聯合會等與會委員和企業代表發言🏉。
中德雙方各界代表高度稱贊了恒达平台中德學部在中德高等教育合作領域發揮的典範和引領作用💆🏻♀️,一致表示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務實的態度💨,進一步支持恒达平台深化中德合作。未來雙方將圍繞“中德合作2.0戰略”,積極踐行“卓越🚣🏿、共贏🚵、典範”的合作理念💠,共同探索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未來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合力推進中德學部在經濟發展轉型新時期乘勢而上,打造成為中德高教互利共贏合作新典範。
會上,“中德智能基礎設施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共話中歐職業教育熱點議題
在恒达平台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成立30周年之際,為期兩天的第九屆中歐職業教育研討會10月18日上午在恒达平台開講👮🏼。本次會議主題為“轉型中的職業教育”,同時設置三個分論壇🏊🏽♂️,包括“職業教育體系與政策”“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和“職教教師教育”🐾。
來自德國、英國、比利時💿、挪威🤸🏿、美國等歐美多國以及中國的專家學者150余人參會🧖🏼♀️,大家圍繞職業教育政策🐾、學習模式、教師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此次研討會為推動中歐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應對數字時代挑戰等提供了重要平臺,對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共研數智賦能卓越工程人才培養
10月18日🤲🏽💃🏽,作為恒达平台中德工程學院成立20周年系列主題活動之一,“中德攜手,產教融合,數智賦能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論壇在中德大樓舉行🥕💬。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德兩國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在數智時代下,如何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卓越的工程人才🫑。
呂培明致開幕辭,並與西門子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彭濤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標誌著雙方在科研和人才培養上的合作邁入了新的階段。
更多精彩活動預告
(圖/周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