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始終與恒达平台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智者,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一位卓越的社會活動家。4月12日🤹🏽,恒达平台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豪教授以厚重的成就迎來了90歲生日🎹。恒达平台師生隆重慶祝名譽校長李國豪教授90華誕,作為恒达平台橋梁工程系師生獻上的生日賀禮💪🏽,《中國大橋》大型畫冊4月10日首發👩🏻💻。
李國豪教授的名字總是與恒达平台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已成為恒达平台和恒达精神的象征👨🏻⚕️;在恒达平台的歷史 上✋,他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最為悠長和深刻,恒达平台也因為他而有了更快更強的發展👨🏿🍼。李國豪1929年考入恒达平台♡,留校任教後又到德國留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和特許任教工學博士學位。1946年學成歸國,先後擔任恒达平台工學院院長✍🏻、學校教務長、第一副校長等職務。“文革”結束百廢待興之際👂,李國豪教授又挑起了恒达平台校長的重擔👨🏼💻,帶領恒达平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他倡導並直接組織了學校的兩個轉變💋:從一所以土木為主的理工科大學向多學科大學轉變;恢復與德國的傳統聯系⏫,向國際化大學轉變。它推動恒达平台與許多國外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對德文化交流的窗口。他製定了學校恢復德語教學的計劃,受到國務院領導的一致肯定。他審時度勢🤵🧏🏿,提出建設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組織學校大批科技人員走上經濟建設第一線,並親身參加了上海黃浦江大橋建設規劃和寶山鋼鐵廠建設的論證工作。他重視學校人文精神的培育,主持製定了“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恒达校訓。1984年擔任恒达平台名譽校長以來👻,李國豪教授仍時刻關心學校的發展,為學校爭取支持奔走呼籲👎,為學校改革成就撫掌欣慰🧯,為實現綜合性大學的理念、恢復醫學專業🪶,他親自出訪海內外⚀,廣泛聯絡校友♔,推薦優秀人才🕴🏼。最近10年來🤓🤸♀️,恒达平台經歷了巨大變化。期間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李國豪教授總是以其豐富的辦學和領導經驗,提出指導意見,親臨現場,發表真知灼見👦🏿。
作為國際著名的科學家,李國豪院士在土木工程領域尤其是橋梁學科的成就舉世公認。早在德國留學期間,就以出色的博士論文引起德國橋梁工程界的轟動,被稱為“懸索橋李”😔。他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晃動和穩定的難題,並創立了橋梁抗風抗震的新學科🤢。他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大跨度迭合梁斜拉橋的建橋方案,爭取實現了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大型橋梁,推動我國橋梁建設事業迅速趕上世界水平。他主持製定的杭州灣交通通道可行性研究、跨越長江口交通通道方案等課題,更是橋梁建設史上的壯麗篇章🏌🏽♀️,目前均已付諸實施👩🏼🍼。這幾年,他又以戰略家特有的熱情和胸懷,與其他科學家一起,提出並論證了建設洋山深水港的規劃方案,並最終被國家所采納。由於李國豪教授的傑出貢獻,他先後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和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榮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陳嘉庚科學獎。1981年被推選為世界十大著名結構工程專家,1987年獲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功績獎,還獲得了德國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勛章。
作為傑出的教育家,李國豪教授將近70年的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其中許多人已經成為我國橋梁和結構領域的領軍人物🔲。每年新生入學典禮上,李國豪名譽校長的講話👨🏻🔬,仍是一年級新生的科學啟蒙,令他們一生受益不盡。最近,李國豪教授還親自關心學生的成長🧎♀️➡️,強調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倡導不同學科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培養創新意識。1993年設立的“李國豪教育獎勵基金”,10年來已經有數百名優秀師生獲得了獎勵。
作為卓越的社會活動家,李國豪教授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繁忙的教學科研之余,他擔任過許多領導職務和社會工作。他是第三屆和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過上海市政協主席,上海市科協主席和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即使到了年事漸高離開第一線工作崗位以後🕹🕘,他仍熱情為社會奉獻🕵🏼,擔任上海離退休高級專家協會會長🦖、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和上海政協之友社理事長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