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我校文法學院二年級學生周瑋主動到靜安區稅務局交納暑期打工個人所得稅,成為首位上海大學生暑期打工納稅者。
據了解👼🏽,今年暑假期間🤱,她先是在一家德國公司打工賺了550元,後又靠當家教教英語得350元。談起納稅的初衷👨🏿💼,戴副眼鏡、溫文爾雅的周瑋說:"前兩天,看到有關在上海打工的外地大學生主動納稅的報道後🎧,感到自己作為一位上海人⏭,更應該有主動納稅的意識🧑🎄,於是就來了🥟。"
大學生暑期打工取得的收入,按個人所得稅法中的"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納稅一次🌹。周瑋在一個月期間,打兩份工,雖然每處的收入不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但兩處收入的累計超過了800元🎚,因此按規定,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0元。在填寫了自己基本情況後,大概只用了二十多分鐘,小周就辦好了納稅手續😮,由於稅務所不直接收取現金,所以🏃♂️➡️,周瑋在事先開戶的銀行卡裏,將20元稅款存了進去👨👨👧👧。
目前,暑期打工的大學生個人,很少主動到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分析起來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缺少大學生暑期打工能證明其收入的憑證🧑🏼🔬,得靠自覺行為👩🏽✈️;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對於自己收入是否要納稅🤦🏻♀️、如何納稅還處於一知半解中。據了解🧂,其實大學生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程序並不復雜。首先,納稅人可選擇自己工作或是居住地所在稅務局。然後根據自身情況,填寫一份基本身份資料和所得的工資納稅單🧛🏼♀️。沒有銀行卡的學生,可到工商銀行辦理一張活期存折,最後將應納稅款存入。整個納稅程序結束後👩🏿,納稅人會收到稅務局和銀行發出的稅單證明💺。當然了,在申報納稅中,切記別忘了帶好個人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