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教師完成的"上海市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風險分析研究"、"基於網絡的異地工程支持系統"以及智能設計與虛擬設計應用技術及軟件開發"三項目通過由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專家鑒定。
"上海市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風險分析研究"是由李永盛教授等完成,針對崇明越江工程的越江線位👍🏻🧚🏿♀️、越江方式,采用多種方式對越江通道工程的設計方案、施工方法的技術可行性👴🤦🏻♂️、工程可造性以及運行可靠性進行全面的風險分析。研究對橋梁、隧道方案的建造期🤷🏻、營運期以及長江口河勢演變、越江工程對長江口生態環境的影響、恐怖襲擊風險、越江工程交通量預測🚣🏽♀️、財務等專題進行風險分析,並提出了風險防範的對策和措施。該課題融合多學科研究優勢,共包含17個課題,專業涵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港航工程🧛🏼♀️🤽🏿♂️、工程經濟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由CIMS研究中心張浩教授等完成的"基於網絡的異地工程支持系統"項目,是根據目前遠程醫療、遠程故障診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結合各個行業,主要是製造企業的特點,建成一個通用的遠程服務和異地工程支持系統體系結構,並提出了面向產品生命周期的遠程服務工作和組織管理模式及基於網絡的異地工程支持的管理模式↕️。成果在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公司等單位應用表明,產品供應商能通過該系統時實采集各設備的數據,進行遠程技術支持、遠程故障診斷和多媒體信息的傳輸🕳、存儲、查詢和顯示等✡︎,通過公司內部網絡與生產信息管理系統連接,有效進行服務和工程支持♠️。
由機械學院李愛平教授等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完成的"智能設計與虛擬設計應用技術及軟件開發"研究🍌,主要針對21世紀製造業經濟競爭的核心將是新產品的競爭🌂,產品及其製造過程中的信息和知識要素的增值將成為主宰新產品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這一問題,進行基於知識的數字化建模技術和基於網絡的虛擬設計技術研究。即根據製造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所涉及的共性技術進行研究,對產品的可製造性評估、產品的智能化設計、產品工藝的優化以及產品設計階段所涉及的數據管理👩🏻🎤、協同設計和案例知識管理的相關技術進行研究🧘♀️。同時,建立了以模具設計為應用對象的智能和虛擬設計框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具開發軟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