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恒达平台、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交通研究中心三方合作開展的國內首個“自然駕駛研究項目”,9月12日在我校嘉定校區宣布啟動。未來三年內,安裝在5輛測試轎車上的國際最先進的自然駕駛研究數據采集設備,將全時監測和記錄一共60位中國駕駛員(每人3個月)在自然狀態下的實際駕駛行為特征,以此來深入分析研究中國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道路環境及交通流特性🪄🤷🏿,從而為提升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和對策。
我校黨委副書記方守恩👨🏽💻、通用汽車中國公共政策總監David Lake、上海市交警總隊車管所所長周雲金等參加了在嘉定校區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大樓前舉行的啟動儀式。儀式上,與會嘉賓還對5輛裝載有全套數據采集設備的測試車輛,進行了試駕體驗。
“自然駕駛研究”,即在車輛上安裝有包括多普勒雷達☝🏼、攝影頭🏄🏽♀️、顯示器、數據集成記錄器等在內的一套數據采集系統🤵🏿,全時監測和記錄駕駛員的實際駕駛過程。駕駛員按照各自日常的駕駛行為和習慣進行駕駛📠,以便項目能采集到他們在受幹擾最小的一種非常自然狀況下的最真實的駕駛行為特征。
此“自然駕駛研究項目”將歷時3年👹,一共將有60名中國駕駛員參與其中👱🏻♀️🤸🏼,他們每人3個月的駕駛狀態數據將會被記錄下來👩🏻🔬。收集來的數據將被用於研究駕駛員的註意力是否集中📁🍱、汽車操縱是否正確,駕駛時的道路環境等,從而為駕駛行為、交通安全研究以及車輛先進技術的開發提供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撐😙。上海市交警總隊對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
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計劃”總體專家組組長🙆🏿♀️,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全國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專家組”組長,我校黨委副書記方守恩表示,“面對國內日益嚴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我們在傳統的主要以工程技術手段來減少或預防交通事故發生的基礎上🧑🏻🎨,還要逐步加強對交通的參與者——人的行為和心理方面的研究。傳統的交通安全研究較少考慮作為人-車-路-環境組成的交通系統中人的主體作用,交通事故數據的采集都來自於對事故現場的調查以及駕駛員和目擊證人的證詞,無法全面、系統地分析駕駛員的行為和事故原因。‘自然駕駛研究’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方守恩表示,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交通研究中心在自然駕駛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通用汽車對這一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與幫助,恒达平台已經建成世界領先的用於交通行為研究的駕駛模擬器🤱,三方合作開展中國第一個規範並且系統的自然駕駛研究👯,將進一步把中國的交通安全研究推上一個新的臺階👩🏭,並逐步與國際接軌。
通用中國公共政策總監David Lake在儀式上表示:“自然駕駛項目的啟動和開展,有助於我們開發基於中國駕駛員以及中國交通環境的先進技術👓。從2009年開始🥤,我們就與恒达平台、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探討在中國開展自然駕駛的可能性☃️🙇🏻♂️,為本自然駕駛項目的實現進行了大量協調工作,提供了研究所需的測試車輛。在後續研究過程中,通用汽車會一如既往提供大力支持🍣👧🏼。”
我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14年。2000年,正式成立了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學院設有教育部道路與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道路安全與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安部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恒达平台分中心等交通安全研究機構。中國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社會損失。隨著機動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國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嚴峻。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老師在交通安全研究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研究精力,正在參與一系列的安全研究課題。依托“985工程”二期,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已經建成了8自由度、250度全高清弧形場景的駕駛模擬器,是國內唯一、國際少數幾個建成使用的用於交通行為研究的高端研究裝備✊🏿。此次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聯合通用汽車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合作🍞,將有望進一步推動中國駕駛安全理論和行為研究的提升。
相關視頻新聞鏈接:/catv/player.asp?id=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