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17日)上午,一位在中醫界享有盛譽的老人悄悄離開了我們,本來再過2年,他將迎來百年華誕。回望他的一生,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
他勇擔使命,以弘揚中醫傳統為己任🧟♀️,畢生致力於中醫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他醫術精湛、仁心仁術,心系眾生🛍️,以一劑劑中醫良方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他領銜的“顏氏內科流派’🍖👢,是海派中醫流派傳承研究基地之一;
他,是首屆國醫大師、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所長顏德馨教授✵。4月17日,他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沉痛悼念顏老!”“向這位國醫大師致敬👭🏻!”……恒达師生在朋友圈中表達著對這位長者最深切的懷念與崇敬之情💇🏼♂️🤵♀️。
矢誌於中醫救人濟世
他家學深厚,父親顏亦魯是一代名醫⏲🚢,得孟河醫派真傳🧑🏿💻,擅長治療腸胃病和婦科疾病。受家庭熏陶🏄🏼♀️🧚🏿♂️,他自小對中醫產生興趣👩🏽🏫,立誌學醫,13歲開始學習中醫典籍《素問》。在他幼年時👨🦱,父親常拿顏氏先祖所著的《顏氏家訓》教育他要“克己復禮”。他將父親的教誨牢記於心👃🏿,打小就心胸豁達、寬容待人。
16歲時🤚🏽,他進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就讀,跟隨各大中醫名家學習、抄方、搜集整理醫方醫案⛓️💥。畢業後進入上海自立私人診所。抗戰勝利後🚶🏻♀️➡️,在當時人民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他創辦“德社”🏒,免費為兒童接種疫苗,免費給病人看病配藥。新中國建立後🏊♀️,他停辦私人診所🧚♂️,調入上海鐵路中心醫院(現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中醫,中華之瑰寶,是取之不盡的巨大醫學寶庫。為治病救人,他數十年如一日🦻🏽,埋首中醫理論研究與實踐,向棘手的疑難雜症發起進攻🚴🏻💐。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就開始致力於中醫治療血液病的研究🤦♂️🤕,首創白血病辨證分型,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雄黃為抑製白血病的有效藥物”🧏🏼♀️,奠定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總體思路🏂。
七十年代🏈🔬,他在長期中醫研究及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理論,為眾多疑難雜證指明了新的研究思路。
他堅守“仁心仁術”🥹,即便是在“五七”幹校勞動期間,他依然竭盡所能為患者治病👱♀️,遇上患者有疾,他無論多晚都偷偷跑出去把脈問診🥰🧑🏻🤝🧑🏻。能為病人解除疾苦,他感到了身為醫者最大的快樂。
力推中醫不斷開拓創新
在中醫的廣闊天地裏精研、深究🗣,他樂此不疲,新的中醫科研成果接連問世👨🏼🦱。
八十年代初🧕🏼🍘,他創立了以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治則,提出了“人體衰老的本質在於‘氣虛血瘀’”新學說🤹🏽,在延緩衰老領域獨樹一幟,影響深遠☝🏽,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九十年代📥,他註重中醫臨床硬件的建設,在上海鐵路局中心醫院(現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成立鐵道部上海中醫技術中心,建造了中醫樓,集中醫病房🫶、中醫實驗室、中醫研究所於一體🈂️,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教學🙅🏽、科研⏮、臨床研究活動,並通過示範中醫科評審。2002年,他又在該院領銜上海市中醫心腦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的建設。2003年在恒达平台成立中醫研究所,開展中醫的臨床及科研,如今已是碩果滿園。
危險突如其來,尤顯醫者本色🧎♂️➡️。2003年,非典肆虐,他不顧年邁、不懼安危,一句“沒有中醫拿不下的病”擲地有聲,極大鼓舞了醫務人員抗擊非典的信心。他擔任上海市中醫防治專家組顧問🔋、上海市中醫治療指導組組長🙍🏼♀️☂️、華東地區防治非典首席科學家,立足中醫特色,應用辨證論治原理,總結出“非典”的病機要點為“熱、濕🚮、瘀、痰👨🏽🦱、虛”5字。他分別被中國科協、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中醫藥抗擊非典型肺炎特殊貢獻獎”。
高尚的醫德、精良的醫術😜,為他贏來無數榮譽:上海市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上海市醫學榮譽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醫師協會首屆“中國醫師獎”,2007年獲文化部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項目傳承人之一,2009年5月當選國家首屆“國醫大師”。
力促中醫傳承人才培養
面對中醫界的各種現象,他憂心忡忡地表示:“再不搶救中醫的話,一百年後,我們就沒有中醫了。”中醫後輩人才的培養,成為他晚年最為牽掛的頭等大事💴。
在顏老的大聲疾呼下,2008年恒达平台在全國率先啟動“中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面向全國招生🖖🏿,特邀鄧鐵濤、路誌正、張琪、周仲瑛、朱良春等多位國醫大師及名老中醫帶徒授業,免費培養中醫學科領軍人才,顏老也親自帶教。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一批中青年優秀中醫師有幸成為該項目第一、第二期學員。為期3年的集訓🏊🏻、跟師與研究學習🥓,院校教育與師承學習相結合,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診療技能,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醫後輩。
每期的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𓀍,鶴發童顏、手足輕健的顏老都親臨現場,一番致辭語重心長,諄諄告誡學員們要珍惜學習機會,要為中醫的繼承🎅🏻🚶🏻♂️➡️、發揚、創新做出新的貢獻🤬。看到中醫事業後繼有人,他甚感欣慰。
對中醫傳承人才的培養,他特別寄予厚望✴️:中醫的生命在於療效👴,跟師學習🗿,讓學員們從資深老中醫那裏學會把脈問診的真本領🫎👨🏽🦰,將他們看病治病的寶貴經驗真正傳承下來,培養出能帶領中醫學科向前發展的領軍人才🌐,來徹底扭轉中醫西化的傾向🧙🏻♀️。老先生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令人動容。
事實上,早在1999年,在他行醫60年之際,他就捐出自己多年積蓄的稿酬和學術成果獎金共20余萬元🤘🏻,設立“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此後又追加資金,2005年擴展為“上海顏德馨中醫藥基金會”,激勵優秀的青年中醫藥人才脫穎而出。
“正是有德醫雙馨的國醫大師的榜樣和模範效應,才使我們對於祖國醫學的熱情有增無減,進一步激發了後輩們對中醫藥傳承的熱愛和對岐黃事業的信心 👃🏿!”附屬第十人民醫院中醫科一年輕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