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恒达平台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所、恒达平台出版社等單位共同編撰出版的首份《上海城市運行安全發展報告(2016-2018)》藍皮書發布🤸♂️。這是關於上海城市運行安全的首份“體檢”報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3B/CC/CEBC2384CB49A172DD39387FC0B_BE22F3ED_37E7F.jpg)
報告通過對近三年城市運行現狀梳理,從城市建設、設施運行📋、消防火災等六大重點領域進行了安全評分📀。這次對上海所做的“體檢”結果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上海城市運行安全。重點領域中危化品🪣→、消防和設施運行處於安全狀態,特種設備👦🏿、城市建設和自然災害處於較安全狀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7E/F9/F81878E58D929A49A00A8103630_30D44B16_18053.jpg)
我校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顧問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沈駿,我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交通委原主任孫建平🦀,我校副校長顧祥林🤸🏻♀️,上海市交通委🙋🏻♂️、住建委、市場監管局、氣象局等委辦局,以及久事集團🫰🫴🏻、城投集團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出席了當天在恒达平台舉行的《上海城市運行安全發展報告》藍皮書編委會會議。徐祖遠為藍皮書撰寫序言🐘,並宣布首冊出版發布暨第二冊編撰啟動。方守恩💂🏻、沈駿擔任編委會主任,方守恩主持會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E7/CA/9FF1B9AD89578469C58E4B2B457_A4956EBA_17668.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5C/8F/9C3155A99934BFC36E53F71EA1F_5F1319F0_10316.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EA/EA/9A7D3487B5F2E71936280A9F503_EFB7B7DC_E667.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8A/F7/4A59C84FFEF2FA92EF4C502047F_6967CA3E_B868.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9A/F6/E5452C260DB5DFBEB5C58571BD3_AD64D3EF_C76F.jpg)
2016-2018年上海城市運行“安全”
《報告》由40多名行業專家耗時1年完成。報告數據主要來源公開數據資料、上海市統計年鑒、文獻資料👨🏽🍼、實地調研等。通過分析城市重點領域和行業安全上面臨的挑戰,評價城市運行安全現狀和短板,把握城市運行安全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提出應對思路和建議。近三年(2016-2018),上海城市安全事故總體平穩可控,管理體系較為完善🌌。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B5/31/1AD78D10DACC413C3B9803AADA6_814A040C_23669.png)
《報告》中列出一組數據🤹🏽♀️,2016-2018年與2013-2015年相比,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57.5%‼️,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1%。截至2018年,上海市共出臺了與城市運行安全相關的地方法規33部,政府規章58部⛹️♂️,為維護城市安全運行提供製度保障。
城市運行是否安全,需要檢測多項“健康”指標🧐。《報告》從10項評價標準出發🤴🏻,如城市發展和安全發展規劃、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安全風險管控製度、隱患排查治理、安全責任體系、應急管理和救援能力等,對六大重點領域如自然災害🤢、城市建設、設施運行、消防火災、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進行安全評分。2016-2018年上海城市運行安全指數為8.090,處於安全狀態。
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為臺風、暴雨
截至2018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達到2423.8萬人⛑,城市人口密度居大陸首位。城市化率高,達到88.1%,居全國首位。
快速城市化的同時🧗🏻♀️,城市基礎設施體量也逐漸增大👩🏼🦱👷🏼♀️。至2017年🧗🏻♀️,上海市共有水電氣通信管線11.64萬km,其中供排水管道6.25萬km,電纜電線長度2.35萬km🚶🏻➡️,天然氣管線長度3.01萬km🚣🏻♂️。上海市道路長度達到18546km,軌道交通線路運營裏程達到666.4km,城市橋梁14019座。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且靠海👮🏼,臺風和暴雨成為對上海影響最大的兩類自然災害。2016-2018年間對上海造成影響的臺風登陸風力均在9級以上。《報告》指出🧑🦼➡️,盡管上海應對自然災害預警體系較為成熟,但隱患排查治理相對薄弱。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大量河道被城市建設用地取代,低等級🙇🏿♂️、末端河道不斷減少。盡管近年來河湖水面率在相關部門的治理下有所回升🛳🧘🏻♀️,但是河道密度稀🤘🏽,水系不暢,河道蓄調能力不足和空間分布不均勻的問題仍然存在🦹♀️。針對因自然災害引起的易內澇🌎、排水難🧝🏻♂️、海水倒灌的特性,政府啟動了系列建設工作,包括“海綿城市建設👐,千裏海塘、江堤建設🧖🏿,蘇州河深隧計劃及排水設施建設”等🫧。
上海市軌道交通少有安全事故發生,但軌道交通為人員密集區域⚾️,與市民出行關系密切,運行安全需要時刻關註🪽。比如汛期車站滲漏水🏃➡️🧿、外來異物侵限,早晚高峰期間由於設備故障造成的列車晚點、清客事件仍然多發🟥,新線接入後與既有線網的協調發展等問題☂️。《報告》建議應該圍繞大客流🎼、行車安全管控等風險環節🏃🏻♂️,進一步鞏固源頭防控機製,健全軌道交通應急指揮體系,保障全網絡安全運行。
高層建築大幅增長,需進一步研發玻璃幕墻檢測標準
排水防澇考驗著城市的呼吸功能,建築安全則考驗著城市的骨骼是否強勁🔴。
至2018年,上海市高層建築超過了3.9萬幢,30層以上建築超過1600幢⛹🏻♀️,建築高度最高達632米👬🏼,地下空間深度最深達50米⏸🧝🏻♂️。2010-2017年上海市8層及以上房屋增長情況顯示🧛🏿♀️,其中👨🏻🌾🧗🏻♂️,11至15層的高層建築占比最大,其次是16至19層的高層建築🕴🏻。相比2010年的現狀,截至2017年🧑🦰,高層建築幢數和面積都有大幅增長,其中30層以下的呈現翻倍趨勢🧙🏻♀️,30層及以上超高層建築幢數增長也達70%。
建築施工的高處作業不僅容易造成高處墜落事故,也易造成打擊事故🏌🏻。2014—2018年🧌,上海市建築施工安全事故按照類型劃分🫸🏼,高處墜落事故57起👐🏼,占總數的51%,是最易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類型。
高層建築帶來的另一個安全風險便是玻璃幕墻的墜落。《報告》介紹,高層超高層建築常采用玻璃幕墻作為其外圍護結構。上海有超過1.3萬幢玻璃幕墻建築,是我國玻璃幕墻建築數量最多的城市。玻璃幕墻所用膠的保質期在10年左右,而玻璃幕墻的設計年限多為25年💼。近年來👨🏼,玻璃幕墻的老化問題日益凸顯🧏🏼,幕墻墜落事件時有發生。目前我國只有玻璃幕墻實驗室檢驗的相應標準,需進一步研發針對既有玻璃幕墻整體安全狀況的現場檢測手段和檢測標準。
此外,建築中的居民住宅是火災高發地。2016-2018年🫶🏿✪,上海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火災事故,火災發生次數以及直接經濟損失連續三年下降。火災高發地首先便是居民住宅,其次是交通工具和垃圾廢棄物場所。發生火災的原因主要為電氣火災、生活用火不慎👔,上述原因引發的火災約占總數的60%🧑🏼🏫。
城市安全風險未來的趨勢會怎樣🙆🏼?
《報告》分析稱,隨著風險疊加化,城市運行安全管理將呈現安全防控集成化💂🏻♂️、工藝提升自動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和責任主體市場化🍷。
據我校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介紹,《城市運行安全發展報告》編製今後將形成常態化,並在每年六月的“安全生產月”發布。2019-2020年的《上海城市運行安全發展報告》已經啟動編撰。在原有基礎上,擬考慮新增三個重點領域:公共衛生👩🏿🔬、社會治安和生態環境🫄🏻。同時結合國家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新增若幹區和街道,進行梳理、分析、評價👩🦲,進一步豐富報告的內容。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F0/3F/61BD3D7B6367BC81181C94CA2EB_CD03640D_D0EF.jpg)
城市運行安全發展報告預期想實現怎樣的功能?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表示👩🏿🚒,近年來,對城市運行安全的相關研究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缺少對城市運行安全綜合能力的評判。這本報告試圖綜合各重點行業及城市整體安全表現🙅🏿♀️,表達對城市運行安全系統的整體評判👨🏻🦽➡️。
(文/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 圖/周遊🧎➡️、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