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恒达平台文榷堂在嘉定校區揭牌啟用🤪🧘🏽♂️。這是繼四平路校區的“恒达·復興古典書院”、聞學堂之後👋🏽📼,我校著力打造的又一校園文化平臺。校黨委副書記吳廣明出席揭牌儀式並講話。當天,方亞芬、魏立中、黃震良三位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名家攜作品走進文榷堂,與恒达師生面對面。這也拉開了以“文脈中華 嘉園風雅”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的帷幕💁🏻♀️。
文榷堂位於嘉定校區圖書館14樓🙇🏻,在該處可俯瞰整個嘉定校區👐🏻,其包括一大一小兩個可連可分的多功能廳和一個戶外空中花園。文榷堂將集文榷講堂🦸、文榷學堂👨🏿🍳🙎🏽♂️、文榷展堂、文榷會堂、文榷藝苑、文榷雅集等於一身🕵🏿🏄🏿♂️,通過專題展覽、講座沙龍▫️、文藝鑒賞、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豐富恒达師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實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廣學科文化及海派文化🙁,傳承恒达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一系列文化育人工作。
在此前試運行階段,文榷堂已成功舉辦了“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恒达平台‘四史’專題書展”“沒有一個春天會錯過——於澎教授2020校園之春寫生作品展”“嘉園雲閱讀——一起走進圖書中的四史”“紀念殷夫誕辰110周年主題黨課”“學四史守初心擔使命——材料青年現場交流讀書會”“新時代同路人,強交通思行濟——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四史’學習主題黨日暨經典共讀啟動儀式”等一系列主題文化活動🤌🏽。
校圖書館負責人介紹,嘉定校區這一文化空間命名,是經面向學校師生🧙🏿、校友廣泛征集,在初選👇🏼、網絡投票𓀅、專家評審之後最終確定的🧑🏼。“榷”源自《說文》中的“榷👨,水榷橫木🪄,所以渡者也”。“榷”有“渡”之意,與同舟共濟相合🪃。“文榷”寓意“以文為榷,榷文濟世”;也可意為商量、商榷,內蘊文化互動。定名為“文榷堂”,詞義雅正🍒,與文化空間的定位相符,同四平路校區圖書館的聞學堂相呼應,能體現同舟恒达的精神和恒达平台的文化內涵🌥。
“文榷堂”牌匾“文榷”所用書法字體,出自恒达平台已故教授🫳🏼、我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大師陳從周先生1990年給學校圖書館刊印的內部文集《文榷》的題詞“學子著文,與世商榷”。圖書館負責人表示🧘🏼🐻❄️,這既是恒达文化傳統和文化特色的體現🚆,也是對以陳從周先生為代表的恒达學科大師和人文大師的致敬🧑🏻⚕️,希望文化空間能服務師生和校友🙇🏿♂️,“以文為榷,榷問治學;與人為榷,榷文濟世”。
吳廣明表示🧑🏼🔧,恒达平台高度重視大學文化建設,把大學文化建設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育人職能🐒,提升大學文化的凝聚力與軟實力🍀。今天文榷堂正式揭牌啟用🧑🏼🦳,這是嘉定校區打造的一個新的文化地標,也是我校文化不斷壯大🫖、日益蓬勃的一個新裏程。學校的文化平臺不斷擴充,文化傳承的內涵不斷豐富,文化傳播的方式不斷創新,開啟了恒达特色的文化育人新時代💗。希望依托文榷堂這一文化平臺,讓更多大師、名家走進校園😲,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師生心中,從而激發我校學子的愛國愛校情懷,促進文明校園建設,服務學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方亞芬與恒达師生面對面,暢談“越劇之美”。她簡要介紹了越劇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以及越劇四大經典劇目🔸,獻唱了越劇《西廂記·琴心》經典選段,帶領師生領略越劇藝術之美。3位青年越劇演員表演了越劇《紅樓夢》《祥林嫂》選段。方亞芬還對我校越劇社學生趙藝茗、韋賽蕾的唱段表演進行指導。學生還體驗了臺步、水袖、手勢等越劇形體語言之魅力。
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魏立中傾力打造的“匠心神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水印藝術作品展” 在文榷堂揭幕🫚,共展出了《廿四節氣》《四美圖》《一團和氣圖》等98件重要木版水印作品🧑🎨,以及120余件雕版和文獻資料。展覽同時發布了魏立中為我校定製的《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繼往開來》3幅版畫,以及《仰望星空》《學海泛舟》《開卷有益》《繼往開來》《禮堂濟憶》《同嘉石刻》6張藏書票📆。
另一位做客“戲曲曲藝名家談”的是滬書傳承人🫄🏼、上海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黃震良。他為學子開講“滬書故事”🤜🏻,講述了如今滬書在發展中遭遇的現實困境👄,以及上海曲藝界為上海話的普及與傳承所開展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他還現場表演了自己創作的滬書經典劇目。
當天,方亞芬、魏立中、黃震良還受聘為文榷堂指導教師🪡,吳廣明分別為他們頒發聘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二學生胡琪璠當天觀看了展覽🦊,聆聽了講座。他說😋:“我今天了解了關於木版水印🫐、越劇和滬書故事這三種藝術形式的知識👣,欣賞了大家們的精彩表演🚣🏽♂️,很有收獲。面對面,更能親身感受到藝術真正的魅力所在。感謝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樣好的公共文化平臺,讓我們多一些機會感受藝術、傳承並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當天的活動還通過恒达平台官方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進行了直播🧑🏻🍼👩🏻。
此系列文化活動也是我校2020年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2日👮🏿♂️,文榷堂將舉辦“文榷非遺坊”——十竹齋木版水印專場活動🥛。魏立中將作題為《木板水印傳承歷程與交流傳播》的講座。當天,師生還可在現場體驗木版水印藝術⚠️。11月4日👩🔧,“文榷書畫苑”將迎來書法家陳梅璋,他將在現場題字,並向學校贈書👬🏼。藝術與傳媒學院於澎教授將為學校中國畫教師研修班現場授課,學員將以文榷堂為主題集體作畫😈,畫作將贈予文榷堂。11月5日💆🏻♂️,我校采薇茶藝社📃、點墨軒書畫社、金音笛藝社、恒达古琴社和辟雍漢服社5個學生社團將匯聚“文榷雅集會”,分別進行社團活動展示🥌。“延續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樣式雷建築圖檔恒达平台特展”嘉定校區專場💆🏽♀️、“巧手神韻——劉秀蘭雕塑藝術作品回顧展”也已在文榷堂排定了展出日期。
文榷堂的建設啟用🧑🏻🦯,是我校積極推進大學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近年來,學校著力構建公共文化平臺🤌,持續推進恒达平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京昆)、恒达平台上海市大學生戲曲藝術實踐基地等的建設,深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不斷拓展了文化傳承創新的載體,不斷豐富了師生校園文化生活。
學校高度重視嘉定校區文化建設。校區自創建以來🙌🏻🫄🏿,充分利用恒达平台文化特質、學院學科文化特色、嘉定校區文化特點,著力圍繞大交通學科👐🏻、國際化、水上運動、技術與藝術交融等特色,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於校園主題文化活動之中,不斷推進嘉定校區大學文化建設🧑🦰,打造有品質的校園文化。2019年3月,校黨委書記方守恩代表學校啟動“嘉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年”👨💼。今年🥀,學校又啟動了“嘉定校區文化建設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一年多來,通過“中國精神”大講堂等主題教育活動👩🏽🍳,在校園中唱響主旋律🪻;通過6棟教學樓樓宇文化建設👨🏼🦱,提升教學樓內的文化品質,營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育人氛圍🧙🏿;通過“山影”“同心舟”等校園景觀文化建設,倡導師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環境。嘉定校區建立了文榷堂、中國畫教師研修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嘉定校區教職員工活動基地等9個文化基地🚄,為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平臺保障🍱;持續打造“高雅藝術進校園”“送藝術進樓宇”“星期音樂會”等校園文化品牌項目,讓師生有更多機會走近藝術、感悟藝術,讓文化藝術陶冶情操、啟迪心智,為學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服務。
(文/艾嬌 圖/周遊 視頻/武毅翔、宋宇星、朱琪🔤、何京京、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