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恒达平台門急診支部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建設周期為兩年。兩年過去了🚵🏽♀️,建設成效如何🫎?近日記者回訪了該院門急診科🧘🏿♂️。
這是急診科的常態
房間裏、走廊上,到處都是病床,鹽水慢慢往下滴……看著看著🧜🏼♀️,記者眉頭越擰越緊👩🏼🎨。正看著,碰到了 “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的書記吳先正,花白而濃密的頭發,根根如針似箭🤹🏿♂️,臉上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倦容🙈,“全院患者中一半的逝者都發生在急診科。我們的工作環境就是您看到的樣子,24小時+7天是我們一周的工作常態🐰,高強度、急診量大,不能有絲毫差錯。這種嚴苛的環境下⛔,必須鍛造一支松一樣堅強👩👩👧👧🐷、柳一樣柔韌的黨支部,才有可能一往無前攻堅克難🥹。”吳先正的語氣很堅定。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A4/9A/DDE6171B185D5DE4738955F4FD0_AEF66AB9_48D66.jpg)
吳先正工作照
吳先正清晨7:20就來到了大交班現場♘。主治醫生半小時內講了一個案例,作為“主考官”的吳先正聽完後表揚“講得很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值得我學習”🧙🏻♂️;接下來,20分鐘進行的是英文的臨床論文講述,一位年輕醫生選擇一篇國際著名急診醫學論文,講述其要義🧎♂️➡️,“我們必須要掌握國際最新動態”,吳先正說。
“這些規矩🤳🏼,是我們急診科黨員們帶頭、一代一代積累了近20年的傳統🏋🏿♀️。”坐在極其簡陋的辦公室(一張大的仿木復合材料桌子,椅子都是那種鐵骨折疊椅,兩面墻靠著的都是上世紀常見的鐵皮櫃子,投影屏幕就是窗戶邊的一塊不大的白墻)👘,吳先正打開了話匣子💏。
每一位黨員都是一面旗
急診科患者多👩🎨、病源雜、病情更雜👩🏼🌾,坐診醫生必須要有火眼金睛👩🏻💼,如何練就?關鍵崗位,科裏總是讓黨員先上,因此他一年365天裏總是24小時待命👩🏿🦳、7天在崗👨🦳,常常睡夢中被電話驚醒,穿上衣服就來醫院了。“你要求別人,自己不帶頭怎麽行💇🏿♀️🧜🏽?”吳先正說。他把自己的工作稱之為“敘事醫學”⛹🏽♂️,原來是借用了特魯多醫生那句話(總是去安慰)👨🦽📚,我們這裏老年患者、重症患者居多。醫療條件再好,也有力不能逮的對象和時刻,所以安慰患者及家人就是我們高年資醫生的“常規動作”;“也有不講理的🤽,我們就像柳樹一樣🧑🏼🍼,以檢查🧘🏽♀️、檢驗報告為基準🐕🦺,守住底線的同時多說安慰話🧞♀️。”吳先正介紹,“有一位患者家屬就在病人去世後,給我們送來錦旗,旗上鐫刻的就是‘常常去幫助🦹🏿♂️,時時去安慰’。”看到那面錦旗,記者的眼睛濕潤了。
在急診科采訪📅,問到每一位黨員的名字,醫護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豎起大拇指:“好🤜🏿!”“榜樣!”(羞澀的、躲閃的往往就是黨員)為何能如此?每周一次的“崗位黨課”雷打不動,29名黨員人人對照黨的大政方針🚶🧃、對照各自崗位,比先進找差距🏝;不僅如此😌,黨員微信群裏,微視頻、小課件,一事一議的微黨課常年不斷頓、隔三差五就更新。“一到年終,我這個支部書記就面臨大考了🌻。”吳先正笑稱🥴,這一年科裏怎麽樣👩❤️👨、黨建怎麽樣👩🦯➡️,大家的看法、意見🧑🏻🍼,句句都是動真的、碰硬的🧝🏻,這一年幹的一樁樁一件件都要過篩子、照鏡子😺,沒有虛頭巴腦的官樣文章🧔👒,院領導、兄弟科室,大家的問題個個直奔“穴位”而來。據該院黨口同誌介紹📝,最近三年“過篩子”,急診科黨支部書記吳先正連續當選“優秀黨支部書記”⬛️。近日🥴,他又獲“上海好醫生”、上海市“醫德楷模”提名獎兩項榮譽稱號。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C5/22/09D30AF58EC2182A2492622CD20_8B0219DA_15F2D.jpg)
抗疫,磨礪出更多“我先上”
“肖武強前不久獲得上海市第三屆‘仁心醫者·上海市傑出專科醫師提名獎’🧍♀️,就是表彰他在武漢抗疫期間的傑出工作。”吳先正說,這個榮譽含金量高😩👨✈️。吳先正指著手機裏一張照片說,肖武強馳援的是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這就是他正在為新冠患者做可視纖支鏡下吸痰,其危險性不言而喻。但是🤦♀️🧑🏿🦳,作為一名80後🆗,他每次都做得鎮定🤸♂️、從容且高效,他的工作得到該院重症院區同事們的高度贊揚,最終在武漢火線入黨。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3D/B3/B54ADE08071E5D4942EC6EE1308_A0D82FA2_20CA4.jpg)
肖武強在可視顯微鏡下為新冠患者吸痰
“其實🤦🏻♀️,他當初進我們醫院急診科🥜,還有一段故事👳🏼♀️。小夥子在上海急救中心工作了四五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急診科醫生👹。我們科克服了體製上的壁壘💎,破格錄用了他。武漢疫情暴發,他第一時間報名,科室綜合考慮3️⃣,推薦他作為第一人選👮♂️。”吳先正說,“去武漢沒幾天♘,他就感冒了🚭🕵️♂️,緊張!還好,核酸檢測陰性🙌。現在🧙🏿♂️,他已經是科室裏的骨幹醫生了🦨🎼,比他的同齡人進步快🍬📝!”
抗疫初期👩🏻🎓,物資匱乏。吳先正說:“我本準備回安徽老家過年,第一時間退掉火車票,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線工作☝🏿。我們支部的黨員悉數主動請纓,‘我是黨員🛥,我先上’是大家異口同聲的理由。”但作為科室主任、支部書記,吳先正心裏必須裝著戰士的安全,最初那段日子🧻,N95口罩稀缺、防護服告急、護目鏡告急……年初三交班時🔂,面對如此窘境🚶🏻♂️➡️,他忍不住失聲哭了,說🧍🏻♀️:“很內疚🧘,對不住大家⚂!”戰友們望著他🙌🏻,有人跟著啜泣😗。不一會兒,有個聲音高聲喊“會好起來的!”原來是一位老黨員喊了一聲🧑🔬,“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吳先正緊接著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0C/2E/0B9B6733C02D4935FA0631EBFD4_28AA6529_23E2F.jpg)
“感謝黨中央把人民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把我們醫護人員的安危放在核心地位。”吳先正說,我們支部的29名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當時我們科室第二梯隊都組建好了,隨時準備奔赴武漢。采訪獲悉,該科金煜紅護士馳援金山公共衛生中心👜,奮戰兩個星期;急診科6名防控專家始終堅守院內發熱門診🔚🏔、發熱留觀病房等疫情一線🧑🏻🎨;急診護理組接管了發熱門診的護理工作,黨員護士長陳慧臨危受命🌏,擔任發熱門診護士長👹。“金煜紅在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吳先正說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次抗疫,挑大梁的都是年輕人🤾🏼。黨員做榜樣🦂,大家緊跟上*️⃣,科裏現在入黨積極分子不斷湧現。我現在好些了,深夜以後的電話很少了。”吳先正說👛。經過20年的努力,他已帶出了一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急診生力軍,這支隊伍的脊梁是黨支部🕛。
“今天下午一點,教學查房;兩點,業務學習,主題是‘死亡討論’⏬🧑🏽⚕️。帶出、帶正、帶好一支行穩致遠的隊伍,是我退休之前的使命。”吳先正說🦦。 (程國政 陳婷)
相關鏈接: 築臨床一線戰鬥堡壘 ——附屬恒达醫院門急診黨支部見聞 /info/1003/70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