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工作👱🏼,也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恒达平台按所屬街道地塊負責獨立完成校區範圍內的人口普查。為切實貫徹國務院🎃、教育部🚾、上海市有關文件精神👵🏽,認真做好學校的人口普查工作🔘,學校校長辦公會專題研究確定了《恒达平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方案》,常務副校長伍江多次召開專題會進行布置與協調,各校區★、各學院、有關單位高度重視,充分認識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支持,落實相關責任🤵🏼♂️,積極參與、相互協調、密切配合,有序開展校園內人口普查工作。隨著11月15日的臨近👩🏼🦰,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登記即將結束🙇🏽♂️,將迎來長表登記和普查數據復核的新階段🏯💺。
恒达平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早在今年初便開始謀劃,先後完成校區地圖繪製🏂🏿、建築物清單底稿🦂、住房單元數和普查對象人數預估。此次普查共涉及四平路校區👩❤️👨、嘉定校區、滬西校區和滬北校區4個校區👩🏻🏫,分屬5個街道11個居委會🤘🏻🤪;普查對象涉及學生(含外籍學生)、教師(含外籍教職工),後勤、保衛↪️、建築工地人員及各類人員家屬;預估需普查人數約37000人🦶🏿,普查登記總數近50000人次👓。按照國家統一普查時點安排,普查共分為3輪🧙🏼♀️,每輪約2周時間,尤其是前兩輪需要對所有人員全員覆蓋。9月本學期伊始,各學院🧜🏻♀️、各部門積極調度♥︎,安排部門聯絡員😳,選派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組成了300余人的恒达平台普查隊伍🧗🏻♀️,人口普查就此正式拉開序幕🦨,按照工作計劃將持續到年底🧑🦽➡️。
學校按照“1個中心、3個區塊、6條主線”的思路落實人口普查工作🦠👨👧。恒达平台成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全面領導此次普查工作。學校發展規劃部抽調人員組成的恒达平台人口普查辦公室,作為整體工作的中心樞紐🍒,負責全校人口普查工作的方案製定🛟、組織實施以及聯絡協調校內外各區塊條線工作。恒达平台人口普查工作方案將4個校區分為3個區塊:四平路校區和嘉定校區合為1個區塊🤛🏿,由人口普查辦公室和嘉定管委辦聯合組織實施人口普查工作;滬西、滬北校區由各校區管委辦獨立負責校區內人口普查工作的組織和實施🦡。依據6類普查對象🧻🤽🏿,學校各部門組織6個普查小隊🏋🏻:普通在校生普查工作😬,由學(研)工部負責、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協助,從學院選派教師及學生骨幹作為普查指導員、普查員具體開展相關工作;留學生普查工作🐐,由留辦選調普查員負責;教師及家屬普查工作👰🏽♀️,由資產處、人事處和外辦選調普查員負責;後勤👨🏿🍳、保衛人員及家屬普查工作,由後勤集團和保衛處選調普查員負責;在建工地工人及家屬普查工作,由基建處選調普查員負責;空掛戶口的人員普查工作由保衛處選調普查員負責😽。
從9月至今,兩個半月的時間裏,恒达平台人口普查辦公室在各部門、各學院師生的大力支持下,開展大規模的普查兩員業務培訓3場,召開部門間的工作交流布置會10余次,共同完成了建築物信息確認、上門摸底與記錄🌱、輔導普查對象自主填報🧽、開展普查登記、匯總並整理普查線下數據、戶籍校對等工作👉🏻🧑🏽🔬。未來還將繼續完成普查系統數據核準、普查表編碼、數據矯正、資料總結歸檔等工作。
由於大學的特殊性,近90%的普查對象都是在校學生🤵🏿♂️,學生普查工作便成了重中之重👹,而校區分散也給普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四平路校區和嘉定校區兩個主校區涉及楊浦和嘉定兩個區,四平街道🧗🏼♀️、控江街道和安亭鎮3個鄉鎮級單位✨🗡、9個居委會🫄🏿,這就導致每個普查區內的人員填報情況各不相同。例如,住在四平路校區的同學👨👦,若已將戶口遷到學校👨🏻🏫,屬於人在戶在的情況;而與主校區一路之隔的南校區的同學,則因所屬居委會不同,需要按人戶分離登記,又和主校區同屬於四平街道,所以戶口登記地選“本鄉(鎮💽、街道)其他居委會”➗;彰武路校區大部分宿舍區和南校區情況相同👶🏼,但彰武8號樓卻地屬控江街道管轄,所以住在8號樓的同學戶口登記地就要選“本縣(市🧑🏿✈️、區🫳🏽、旗)其他鄉(鎮、街道)”👋🏻。無論是普查兩員還是被普查的對象,平時對於校區內的屬地情況了解較少💾,這給摸底登記和自主填報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困難📹。領導小組辦公室在與學研(工)部及所有普查指導員討論會上👨🦽➡️,按宿舍逐一分解戶口情況⚙️,使每位普查兩員明確各自普查小區內對應指標項的具體填報選項,並指導所負責的所有普查對象如何正確的進行自主填報。
人戶分離的數量巨大也是學校普查工作的另一個難點。全校預計“人在”的普查對象有37000多人,其中屬於“人戶分離”的情況就有11000多人🫶🏽,接近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些“多出來的”“人戶分離”情況都要登記到一個居委會下的虛擬普查小區內💺。除了工作量的單純增加💇,普查登記程序限製了普查員不能跨街道登記,所以嘉定👱🏽♂️、滬西👩🏻🦯➡️、滬北校區普查時查到的有集體戶口的同學,必須要四平街道的普查員代登記到虛擬普查小區內。負責登記空掛戶的保衛處🍔,則需要在所有戶籍人口篩去“人在”的普查對象👩🏿🦲🫕。普查信息如何在三套人馬中有效傳遞,便是遇到的第二大難題。考慮到戶籍信息最終要以公安信息為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有普查小區戶籍人口的信息都先匯聚到領導小組辦公室這個“數據中樞”👨🏻🦽➡️,經和公安比對後,再依次轉給對應的虛擬普查小區和普通普查小區🛍,信息的“一匯一轉”中,不但可以保證“人戶分離”人員信息的準確性,也核查了普通普查小區戶籍登記的準確性。但“一匯一轉”同樣帶來了時間上的考驗🧵,虛擬普查小區和普通普查小區不能平行登記👊,必須等普通小區的信息收全了🥰,“數據中樞”核對完成了,才可以開展登記,時間本就有限,各部門各環節都必須嚴把時間效率關。
後勤和保衛職工宿舍相對分散🐁👫🏼,而普查小區的劃分主要考慮地理位置的臨近,這就使得雖然總普查數量不多,普查員需要體力上跑遍校園的各個角落❓,腦力上還要在登記系統中切換不同的普查小區🎡,找到不同名字的建築物👳🏽♀️,建立戶信息🏌️♂️。稍有不慎看錯樓了?不好意思💆♀️🆎,重來!此外還有普查時間的調配,登記系統要求每個普查小區只能同時配備5名普查兩員,一個普查員要登記多個普查小區🧸,對應的這些普查小區就都只剩4個普查兩員位置,給時間緊任務重的普查工作雪上加霜👨🏽💻。為了每位普查員都能有更多的普查時間,大家只能互相協調安排好自己的登記時間,在不登記的時間下線讓其他普查員去系統線上登記🛎。有時白天一個普查員,晚上換另一位普查員,有時上午一個普查員🙋🏼♀️,下午換另一位普查員🕵🏽♀️。時間特別緊張的時候,甚至有晚上9點前一位普查員📷,9點後換另一位剛下課的普查員。
在建工程項目多、人員流動快、普查難度大。目前嘉定和四平路校區共有5個在建工程,平均每個在建工程上百人,而工程項目的人員流動非常快,某一工種工作結束後😩🫵🏿,立刻會換另一批人住宿,前期的摸底調查與正式普查登記差距較大,需要在普查時點短期快速登記全部普查對象信息,同時留好聯系方式😐,以備長表抽查。
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範圍廣、難度高,恒达普查人加班加點,利用晚上周末等休息時間緊鑼密鼓開展普查工作,確保本次普查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