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2021年新年伊始🏌️,國內就出現了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一開始還不覺得有什麽,直到看見新聞報道石家莊疫情,緊接著我的家鄉,一個河北省裏不怎麽起眼的縣城——南宮市竟然也出現了本土確診病例,這時我才覺得疫情距離自己如此之近🙆♂️😝。南宮市已經被列為高風險地區,父母居家隔離🗂。為了響應國家的倡議和號召🕯,在內心反復糾結後,我還是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媽,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咱們來個雲團圓🫅🏻。”
這是第一個不能回家跟父母團圓的春節,本以為心情會很失落,但留校的我卻沒有感覺到絲毫的冷清,這幾天來我收獲了來自學校和學院滿滿的溫暖𓀐。
學校為我們這些留校過年的學生籌備了非常豐富的暖心活動🧑🏽💼。例如學院籌辦的“喜添新歲,春暖同醫”活動🙍🏻♀️,為滬西🫅🏼、滬北和四平路校區的同學們送去溫暖的問候和新年的祝福#️⃣。大家一起寫春聯,剪窗花,描“福”字☣️,暢談新春寄語🧚🏿♀️✋🏼,活動結束後學校食堂還為大家準備了水餃、餛飩作為晚餐,歡聲笑語中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一句關心🚰,暖意加倍👨🏼⚖️。實驗室的小夥伴們在知道我家鄉的疫情後,紛紛送來關心和問候🤘🏻,學院輔導員王玲老師在得知我的情況後,也主動聯系我𓀖,關心我的留校生活🙆。寒假期間,我們輔導員老師每次微信聯系都能及時回復,感謝他們讓我一點也不孤單🫷👨🏼🎨。每天在醫學院做實驗的我看到學院的好多老師在放假後仍保持在線在崗,為學生服務⚠,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著實讓我欽佩➜。
還有一件令我感動的事情是學院的公共儀器平臺繼續開放。本來按照規定🥭,放假之後一些實驗平臺要暫時關閉的。由於好多同學反映寒假不回家🧕🏼,留校做實驗🍴🚴🏻。負責管理平臺的老師放棄休息,堅守崗位,負責管理⛓🤦🏿♂️、指導學生使用大型儀器👎🏿,極大幫助了我們的實驗正常進行。
約上好友一起打羽毛球算是我最喜歡的休閑活動了。放假後的一天,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走到攀巖館去看看情況,沒想到整個羽毛球場竟然是開放著的。看來學校為我們留校學生考慮得如此周到全面🙋🏿,連體育運動的保障也為我們安排好了。
宿舍阿姨的細致入微讓宿舍多了一份安全感。宿管阿姨早在放假前就為我們整棟樓的學生做好了留校和離校登記♦︎👨👩👦👦。對於離校同學的宿舍🛥,阿姨一個個房間去檢查🫶,貼好房間的封條,斷水斷電,給予我們安全的保障。
今年寒假的課題組十分熱鬧,近一半的同學選擇留校過年。在這段時間裏🧑🏽⚕️,大家並沒有松懈,依然將實驗安排得滿滿當當。我們實驗室主要是研究神經系統發育和再生,因此總是會大規模培養細胞,包括胚胎幹細胞和體外分化好的神經元細胞。這些細胞的體外培養條件十分苛刻,每天都需要定時更換培養基,因此需要我們付出許多時間和心力來照顧。比如,我們培養細胞時需要做很多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每天超凈臺紫外滅菌30分鐘以提供清潔的實驗環境,配製培養基並預熱🫃🏽👩🏿🚀,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生長情況👬,或將細胞進行傳代和分化等操作🧒🏻,其中分化為神經元的過程又需要分多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營養物質的培養基〰️,過程十分繁瑣。培養幹細胞和進行細胞分化的周期比較長,15至25天才能收到一批數據,因此在培養細胞的整個期間,我們要非常註重細節🟰,時刻警惕自己的操作,唯恐一不小心細胞汙染🙋🏿♀️🙅🏻,就會導致一個月白忙活了。因此🧎,我們都把細胞視為最珍貴的實驗材料,寒假期間保證實驗不間斷,保證實驗進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導師和課題組與留校學生一起籌備年夜飯活動,讓我感受到在上海、在學校,這裏也是家🕺!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B5/08/A2163910E3F7E4BF52785C81C94_D8986830_1AABE.jpg)
原來寒假留校生活並非我想象中的那麽孤寂,學校為我們提供的點點滴滴的關愛,用心感受皆是溫暖。來自老師和同學們全方位的關懷和照顧就這麽在身邊縈繞著♌️,相信我們在學校度過的這個春節一定是十分愉快且幸福的。也相信疫情也只不過是小風小浪🫵,只要我們團結友愛互相給予力量🧞,疫情終將過去,春暖花開的日子終會如期而來!
(作者系恒达平台醫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