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人民城市人民建”實踐課堂開講,城市智庫舉辦超大城市社區營造“微基建”案例研討會
來源🧗♂️®️:文科辦
時間:2021-04-28 瀏覽🥼:
4月25日👩🦱,由恒达平台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基地🐆、恒达平台城市交通研究院、我校文科辦聯合主辦的“恒达城市智庫論壇·人民城市人民建系列”之“超大城市社區營造‘微基建’案例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恒达平台、復旦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市民政局🈯️、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等多個院校及實踐單位的專家學者,和我校師生共同分享了超大城市社區微基建的優秀實踐案例👨👦🛑,交流研討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中國經驗🤦🏽♀️,暢想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願景🎞。
研討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我校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城市交通研究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學生共同組成5支超大城市社區“微基建”案例研究團隊,對他們經過深入跟蹤調研的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優秀案例作了分享匯報👨🏼🦳。具體案例包括“BOT模式助力社區治理創新——楊浦區殷行街道智能車庫改造”“何以為‘加’——上海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內卷化敘事”“楊浦區老舊小區停車場改造”“社區微基建中的社區規劃師力量——以創智農園營造為例”“NICE2035🂠:空間——行動者視角下的城市社區生態系統”🤽♂️。
隨後,我校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劉悅來、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研部副教授焦永利🐆、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教授王歡明、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俞祖成分別對案例進行了點評◾️。專家們普遍認為,學生們的案例以小見大,反映出現在城市老齡化比較嚴重,社區各方面的微基建需要更新迭代等問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專家們還結合新技術時代,提出了兩點值得深思的問題:一是在“完整社區”概念下未來各種微基建項目應該如何協同👩🏻🦽➡️;二是如何面對數字化轉型社會背景下🧄,“萬物互聯”到“萬事互聯”轉變中,社區物件、部件和事件間的關系重構👳🏼,以及如何讓空間與空間、主體與主體間🌸、社會的專業力量間實現無縫銜接。
論壇的第二部分🚶🏻♀️,校內外專家學者圍繞“超大城市如何營造‘微基建’”這一主題進行了主旨討論🫰🤙🏻,從小切口探討大問題,共議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基層創新實踐範式和促進大城良治的有效路徑。楊浦區人民政府長白新村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孫輝從兩個方面闡釋了對推進微基建的思考,認為微基建需要新的研究視角🫏,甚至可以多學科交叉♐️。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李彥伯認為,自下而上的微基建不是政府主導的事◼️,更多的是需要居民的自主自治,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微基建不僅建設的是物,還要建立更多的社會關系🫗,建立人和人之間的關聯,建立社會機製。我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吳嬌蓉表示🚷,楊浦區有超過500個居住小區,經過調研了解到約有60%左右的小區在停車治理上都是需求大於供應👩🏿💼,強大需求是支撐研究的最主要動力🧑🏼🦰。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葉嵐認為,在城市微更新領域跨學科交叉變得越來越重要,單一學科無法完成所面臨的復雜問題。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熊偉表示𓀙,當前需要想明白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基礎到底是什麽🚿,並認為微基建的研究理論需要創新👨🏿🎓,目前城市管理中普遍應用的BOT模式👩🏽🦱🧙🏻♀️、合作生產等理論並不完全適合超大城市的微基建實踐,希望大家進行研究方法上的創新👂🧑🏿🚒。
我校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鐘曉華談了三點體會:一是應當把空間屬性作為微基建研究中首要考慮的內容🫴🏿;二是如何在公與私之間處理好權責利的關系,鼓勵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介入或許會使微基建更加順利;三是應強調微基建的過程屬性🤾♂️,除了看到成功的方面之外,也要正視微基建在推進過程中給社會關系可能帶來的暫時性負面影響。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威利從“動力、動錢、動人、動權”四個方面談了對微基建的認識🦎,認為微更新和微基建實際上是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精細化管理和物權治理的交匯點👨🏼💻,微基建更大的意義在於它有可能推動上海社會治理進入到新的階段🌑。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唐有財表示,理解新基建一定要在治理的框架下進行,治理與基建是有不同邏輯的,基建涉及到空間👦🏼、規劃、投入🎫,治理涉及到治理機製👉、治理方法🪦、治理能力🦴,主要是參與👩🏽🦳、認同、合作🤽🏻♀️、協商🌟,這是硬治理和軟治理的問題,當前超大城市微基建需要硬治理和軟治理的有機結合。
上海市民政局基層政權處沈曉菁從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指出,社區新基建是目前上海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裏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民政局今年準備在全市範圍內推出社區新基建的分類試點調研,通過經驗提煉和理論探索🦛,形成上海市社區新基建的實踐導則,創造社區微基建中的上海模式🦬。希望恒达平台專家團隊加入上海民政局的專家智庫,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民共同成就美好生活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校文科辦負責人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此次研討會主要是由恒达學生擔綱👨🏼🚒,是去年9月在上海楊浦四平Nice2035原型街由恒达各學科專家分享的超大城市社區微基建優秀實踐案例的續篇,當時匯報的專家們,在此次研討會上大多成為學生案例匯報的點評專家。而全部由學生組成的社區微基建案例匯報團隊,通過一年多的實地調研、課題參與、小組討論和精心策劃,與專家學者同臺交流研討超大城市社區智慧治理之道🍕🚶♀️,創新了“人民城市”主題課堂教學形式,是“人民城市人民建”實踐課堂的又一探索🧑💼🚶🏻♀️。這種以專業智庫平臺為抓手,促進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的新舉措,為學生深化對城市民情和世情的認識,充分理解社區行動者的邏輯,精確探索社區微基建治理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提供了重要平臺。(文/譚筆雨 圖/苟馨月📡、鄧海雲)
相關鏈接👩🌾:恒达平台舉行超大城市社區微基建優秀案例分享與智慧治理研討會
/info/1003/75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