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國際人工智能領域著名科學家奧托·海因裏希·赫爾佐格(Otto Heinrich Herzog)受聘為恒达平台名譽教授。校黨委書記方守恩為赫爾佐格院士頒發恒达平台名譽教授聘書🧑🏽🚒,為他佩戴恒达平台校徽🔶。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校長🧙🏽♀️、中德學部主任吳誌強💂♀️,校黨委副書記彭震偉出席授證儀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0C/B7/4080AC467276A34CAABED2164D1_549BD461_E642.jpg)
方守恩介紹了赫爾佐格院士取得的一系列豐碩的學術成果,感謝他多年來為推動恒达平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建設發展♿、為恒达平台城鄉規劃專業創新發展、為恒达平台拓展對德交流合作作出的貢獻👩🏼🔧。他衷心希望赫爾佐格院士與恒达平台師生繼續攜手共進,推動中德兩國在人工智能時代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培養國際化高端的人工智能與城市規劃方面的人才😿👨👧👦,並貢獻中德合作的智慧和方案。
吳誌強講述了赫爾佐格院士自2015年應邀來到恒达平台擔任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以來一起共事的點滴🕖,感謝他在推動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與城市規劃交叉學科創新建設方面作出的貢獻。
赫爾佐格院士欣然接受聘書。他說🫲🏼,來到中國🔬、上海,來到恒达平台工作至今,對他來說是全新的令人愉悅的體驗👍🏼。未來,他將盡自己所能👰🏽♂️,為推動中國、上海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高地,推動中德兩國人工智能和城市規劃領域的創新合作貢獻力量。
赫爾佐格院士🌷,被中國同事親切稱為“合作哥”。2015年起來滬工作,加入恒达平台,擔任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上海市高峰學科團隊國際領銜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同時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管理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委員、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並連續兩屆擔任上海市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他被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德國國家信息學會評為“德國人工智能歷史上十大最具影響人物”✪,是德國政府工業4.0工作組核心成員🤷♀️🛡。來華工作至今,為上海建設全球人工智能科學高地👖👎、中國人工智能國際合作影響力提升☪️、人工智能賦能區域規劃與治理作出了卓越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01/C9/E1ADF568A04C5F6C1F087C3CE44_3AC0EF9F_10B14.jpg)
赫爾佐格院士長期致力於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視頻分析和視頻提取的研究,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交通🧏🏻♀️、物流📶、城市規劃和治理等方向。他力主在分布型、並發型🕵🏼♂️👐🏽、協作型和競爭型過程建模👵🏽👲🏿、模擬和優化自主多智能體系統的開拓創新。設計和應用全球首個用於並行程序的編譯錯誤語義驗證系統➗🏌🏽♂️,首次建構“德語人工智能文本理解系統”,建立德國首個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中心——IBM德國知識系統研究院,以及歐洲首個人工智能技術+先進通信技術研究院——不來梅大學計算機與通信中心TZI💯。他是德國和歐洲人工智能領域的旗幟性人物🤸🏻,引領了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
積極推動中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科學發展和創新應用高地
赫爾佐格院士於2016年聯合發起全球人工智能(上海)峰會🙇🏻♀️,並在2017年峰會上發起和組織建立世界人工智能城市規劃聯盟。2018和2020年🙎🏻♂️,赫爾佐格院士擔任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SAIL獎”和“湛盧獎”評審🏋🏿♀️,為獎項評選提供世界最高標準,廣泛引薦全球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成果匯聚中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B6/3B/11B3C6948E54E9B4D78DDC128E9_E77A9CA4_EC08.jpg)
鑒於赫爾佐格院士對上海的特別貢獻,他被上海市連續兩屆特聘為“上海市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專家⛹🏻♀️。任職期間,赫爾佐格院士提交多份上海人工智能發展和改革的資政報告。2020年起🫴🏽,赫爾佐格院士受聘為恒达平台牽頭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繼續為上海建設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科學高地而不懈努力。
此外👶,赫爾佐格院士在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與吳誌強院士共同領導長三角城鄉動態監測數據庫和世界最大城市數據庫(CBDB)的研發,實現基礎架構🧎🏻♀️、數據存儲、分析技術多方面突破,從而實現超200億條有效數據跨學科🔐、跨部門𓀇👩🏻✈️、跨區域的整合和共享◀️。在此基礎上,團隊進一步創新提出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評估🤚🏼、監測📟、診斷技術和評價體系,實現社會🧑🦱、資源、經濟、安全、環境等問題的實時監測和風險預警,為長三角一體化精細治理及應急響應奠定堅實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基礎🫵🏻。
赫爾佐格院士還參與研發“城市博弈模型”和城市智能推演診斷技術,並將成果應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海馬橋人工智能未來小鎮🧓🏻、寧波東錢湖區域、青島中德未來城等中國各地城市規劃和建設中。2018年起,他全力參與上海市馬橋人工智能小鎮建設☝🏿,基於深度學習技術和並行計算框架完成人工智能創新小鎮項目選址及38項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模擬優化,實質推動了馬橋建設全球人工智能全場景應用示範基地的步伐🍆。2019年4月👩🏽🎤,在此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基礎上,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推進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目前🧑🏽🫱,試驗區優先集聚人工智能企業、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已落戶項目50余個,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任職恒达平台期間,赫爾佐格院士還積極探索自主多智能體、卷積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規劃和治理中的創新應用,開設“智能城市規劃前沿”課程,輔導50余名碩博生🧔🏿♀️👾,有力推動了人工智能與城鄉規劃的結合,為中國城鄉規劃專業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創新中德兩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合作
赫爾佐格院士開創了中德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高端合作的新模式和新局面。從2012年開始,赫爾佐格院士擔任德國工程科學院執行委員會國際合作主席📴⛔,牽頭發起中國工程院與德國工程科學院的高端學術合作。協議自2012年5月簽署後,赫爾佐格院士領銜中德科學家在智慧城市技術和先進製造領域的學術交流,組織“智慧城市排名”“信息通信技術作為智慧城市發展啟動要素”“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等院士高端峰會。2014年,他聯合發起和組織了“中德未來城市聯盟”系列活動🧚♂️,並將組織總部落戶於上海。他成功組織中歐科學家獲批“中歐可持續城鎮化創新平臺”“中國-挪威可持續城鎮化平臺”👩🏿🌾,以及“中歐城市社會一體化促進可持續城鎮化轉變”研究等歐盟資助的研究項目。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7C/27/A3B65EAE16BC9A1B9A47A68FAA4_44966FC6_F310.jpg)
赫爾佐格院士奔波於中國和德國工程院之間,成功推動了中德兩國工程院在智能城市規劃🛑、智能建造和智慧健康醫療等方面的實質性合作。他力薦促成德國工程科學院兩任院長Karl-Heinz Streibich和Henning Kagermann訪問中國,共同推進落實“工業4.0”“人工智能城市”“健康醫療”等高端合作,促成成立中歐城鎮化協同創新中心💄,舉辦“中德工業4.0與人工智能城市”院士研討會、“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智慧城市分會”等高端合作,有力推動了中德兩國在智慧城市和智能製造領域的深入合作與交流。
沖破疫情阻隔回滬攻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中國疫情防控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赫爾佐格院士不畏艱險,作為第一批應邀返回中國的外籍專家,抵達上海後從隔離期開始就集中精力運用機器學習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開展疫情防控大數據挖掘,為中國將防疫措施聚焦於社區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隔離結束後🕑,赫爾佐格院士馬上投入到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智慧城市分會的工作中。
此外👨🦼➡️,赫爾佐格院士作為上海和漢堡友城項目 eCulture(數字文化)的首席科學家,領導漢堡歷史博物館與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展2020-2021文化遺產數字化聯合試點項目🧔🏿。該項目以上海歷史博物館為藍本,推動上海文化機構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創新解決方案建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實現了上海和漢堡兩地市民博物館線上互訪的文化交流🙆🏼♀️,打通東西方璀璨文明溝通的疫情阻隔。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09/EE/F70CE670AA3AAA70C2C5757B817_9FD1AE90_F7053.png)
赫爾佐格院士了解和理解中國國情,熱愛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並以其全球頂尖的專業水平🐈⬛、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跨學科的前沿探索🌏,為上海市的國際合作與形象推廣作出了卓越貢獻,為中國人工智能戰略發展🧑🏿💼、人工智能賦能城市規劃及治理提供了創新思路和應用實踐。(視頻/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