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矢誌探索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奧秘——記恒达平台2021年“追求卓越學生獎”獲得者陳禦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1-08-06  瀏覽:

他本科就讀於恒达平台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基地🫰🏽,兩次獲本科生國家獎學金🩺,兩次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他對生命科學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矢誌探索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更多奧秘🛍️,為健康老齡化提供科學支撐。他,就是恒达平台2021年“追求卓越學生獎(研究生)”獲得者😵‍💫、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21屆博士研究生陳禦。

 陳禦(左三)被授予恒达平台2021年“追求卓越學生獎”

今年7月🦆,他在畢業之際,選擇進入恒达平台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繼續開展他無比摯愛的科學研究工作。他說🙆🏻‍♀️:“支持我不斷追求卓越的🦡,是對於未知的那份最樸素的好奇與熱愛🪪,還有對關乎人類健康問題的那份情懷與使命感👨🏻‍🍼。” 

   一顆熱愛生命科學的種子破土萌芽

“興趣是最大的驅動力”🚷,這句話用在陳禦身上,再恰當不過。他從小就對生物學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身邊的花鳥魚蟲總是吸引著他熱切的目光。假期出行,自然博物館、動植物園是他的首選打卡點🍶。隨著年齡增長,人類健康與疾病的話題讓他著迷👨🏼‍🦳🌪。

高中時🥦💞,他與誌同道合的同學共同成立了學校的生物拓展實驗社團,利用課余時間動手開展生物實驗。他還買來數十本大學的專業書籍✌🏻🧑🏿‍🦲,如饑似渴地啃讀♉️,《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這些大部頭的專業書成了他放松身心的最佳課外讀物🫷🏽。憑借實力,他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勝出💁🏻‍♀️,斬獲一等獎👃🏻。

2012年9月,陳禦進入恒达平台就讀。順利通過選拔🧑🏼‍⚕️,他成為恒达平台第二屆生命科學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基地中的一員🖨。恒达平台“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基地”於2011年起開設🤰🏽,致力於培養有誌於基礎科學研究的科技領軍後備人才。

作為恒达平台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探路之舉🏛🖖🏿,這個拔尖班承載了學校對人才培養的殷切期冀👮‍♂️,學校從師資🪺、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為學生精心製定了一整套特殊的培養方案。面對這一極其寶貴的學習機遇,陳禦倍加珍惜,全身心投入專業課程的學習。

“相比偏向實際應用的學科,我更喜愛基礎科研,因為未來真正推動一個領域前進的重大技術進步,最初都來自基礎性的☄️、創新性的研究突破。”懷著對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強烈興趣,他從大一起就進入了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毛誌勇教授(目前同時擔任恒达平台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轉化研究中心主任)課題組🔦,該課題組主要從事DNA損傷修復相關研究👯‍♀️👨🏻‍🔧。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的實驗室裏,陳禦利用課余和寒暑假時間🏌🏼,蹲在實驗室裏🦔,跟著師兄師姐學習實驗的基本技術。隨著對生命科學的認知一點點深化,他開啟了生命科學探究之路😡🟧。

本科時🧖,他主持完成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一項,參與校級創新項目(SITP)一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用心體驗科研中的點點滴滴。“我發現了自己對生命科學的濃厚興趣🤪🚴🏽‍♂️,將這顆熱愛的種子小心呵護並悉心澆灌,最終品嘗到了種子萌芽的喜悅。”陳禦說🙋🏿‍♂️😊。他獲得了拔尖班特等科研補助,並在本科畢業時就以第三作者身份在著名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發表了一篇高水平論文🫔🧑🏻‍🤝‍🧑🏻,科研開始起步。

本科四年來,他的績點始終位列專業第一⛹️,他獲得本科生國家獎學金(2次)、郭謝碧蓉獎(助)學金🌦、恒达平台一等獎學金(3次),獲評“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恒达平台優秀學生標兵”及“恒达平台優秀學生”(2次)♦️👰🏼‍♂️。

本科期間,陳禦就有機會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包括美國細胞生物學會年會、第五屆國際生物醫學和環境科學技術大會(icBEST)暨第五屆DNA損傷應答與人類疾病國際研討會(isDDRHD)、國際衰老研究大會等。2014年,他還與同學組成了恒达平台第一支代表隊征戰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世界錦標賽,代表團隊在美國波士頓進行了成果匯報及海報展示♤🧗🏿‍♂️,團體獲得競賽銀獎⛸。 

從DNA修復角度持續探索衰老調控機製與幹預手段

專業排名第一,對生命科學探究的興趣始終熾熱,2016年本科畢業之際,陳禦毫不猶豫地選擇繼續留在恒达平台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選擇什麽樣的主研方向?“恒达青年要想成為一位真正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就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學科興趣與關乎國家與人民的重大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陳禦說,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受到廣泛關註🧒🏿,伴隨人口老齡化而來的是多種與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顯著升高🏊🏽‍♀️,而探索延緩衰老、預防衰老相關疾病的策略方法,將有助於我國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戰略目標。

DNA修復能力的動態變化,與衰老及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緊密相關。在與導師毛誌勇教授討論後🐫,陳禦決定圍繞“衰老相關DNA修復變化及其調控機製”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博士階段的科研🧑🏻‍🌾。在讀期間🤹🏽‍♀️,陳禦開發了DNA修復的新型研究工具,解析了衰老過程中DNA修復如何變化及其分子原因🧿,並基於此探索新型的衰老靶向幹預策略🧑🏿‍⚕️。

陳禦(右)與導師毛誌勇教授(左)在畢業典禮上

鑒於長期缺乏研究DNA修復能力的定量工具,DNA修復能力的具體變化特征與調控機製尚不明確,陳禦基於紅色熒光蛋白和綠色熒光蛋白,建立了在染色質同一位點同時檢測DNA修復能力的雙報告系統👮🏿,實現了對兩條關鍵DNA修復通路精確、定量和快速的效率檢測。這一研究工作2019年發表於分子生物學的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自成果發表以來,已經被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eLife等重要學術期刊引用,並應邀提供給中科院健康所、牛津大學、深圳大學🙀、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等全球範圍內十余家單位使用。

陳禦繼續在已有成果基礎上深耕,對該系統進行優化,建立了新型的基於DNA修復效率分析的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成果2020年發表於eLife期刊。利用這些系統,他深入解析了長壽基因調控DNA修復的分子機製,並從DNA修復的角度切入,利用新型小分子藥物或基因療法🧟‍♂️,積極探索診斷、治療與預防衰老相關疾病的新策略👨🏻‍🎨,為研究成果今後進行臨床轉化奠定了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Aging Cell、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

在組會上分享前沿科研進展

2020年疫情期間👵,盡管暫時無法在實驗室開展科研,陳禦還靜下心來📛,系統整理了衰老生物學及DNA修復這一交叉領域的研究進展,所撰寫的長文綜述發表於衰老生物學權威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s🙎🏼。

“當你鉆研越深時🌍,就會遇到越多的未知,會激發起你更大的研究興趣。”“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千萬不能因為實驗的失敗而一蹶不振。”“要善於從看似不理想的實驗結果中探尋潛藏的關鍵信息,它們可能包含著某些更有意思的科學發現。”陳禦還樂於與大家分享科研中的心得感悟。

在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作科普講座

由於在科研方面的亮眼表現🧒🏽👨‍👦‍👦,他兩度獲得博士國家獎學金😻,讀博期間又2次獲恒达平台“優秀學生”稱號,還獲評恒达平台2020年“學術先鋒”👃🏼。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這是讓陳禦深深觸動的一句話,來自《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未來我將繼續圍繞衰老與DNA修復的研究方向開展科研與轉化工作,希望自己不斷攀登科學新高峰🕵🏿🔞,努力在這一領域留下自己的名字。”陳禦說。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