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8日,依托我校豐富紅色資源原創的話劇《鑄詩成劍》在四平路校區大禮堂再度獻演。校黨委副書記彭震偉,黨委宣傳部、學研工部🧑🏽🚀、校團委、藝術與傳媒學院負責人及近4000名師生現場觀看了演出。這部原創話劇與恒达平台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原創大師劇《國之英豪》組成了“恒达三部曲”。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2F/E0/B2A5AE9F49AD609F1F6FD61D75B_8DEBCB99_13CC2.jpg?e=.jpg)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句經典詩句的翻譯者就是恒达平台傑出校友、“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殷夫。在那動蕩不安的戰火年代,青年殷夫的哥哥在國民黨內部已擔任要職,但殷夫卻主動放棄了安定豐厚的生活,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於革命運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A6/66/9C58BE1884A52964CAC83A7A5A5_660CEB24_48D6.jpg?e=.jpg)
《鑄詩成劍》是我校獻禮建黨百年的重要紅色劇目之一。劇目主要講述了殷夫在動亂時代中投身革命運動、力爭自由和獨立的故事🥁。該劇采用殷夫所作的多首代表詩歌作為聯接,形象地描述了殷夫在家鄉象山體會到的孩兒塔所反映的社會慘象,以及在之後“五卅”運動中親眼目睹帝國主義踐踏同胞生命的暴行後徹底覺悟,最終選擇踏上革命道路的風雨歷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47/43/9AEE4088962B9737937AB330E75_21BA2AD8_17721.jpg?e=.jpg)
《鑄詩成劍》全劇分為七幕:序幕“珠山歌謠”和“孩兒塔下”“五卅血路”“風暴之圍”“直面死神”“吳淞晨曦”“微光響箭”“血沃龍華”。全劇以恒达平台殷夫班學員暑期探訪殷夫烈士故鄉作為引子,逐步講述這位優秀的無產階級詩人短暫而壯麗的革命人生:年少時在家鄉孩兒塔下立下“救中國”的誌向,在五卅運動中目睹暴行👩👩👧👦、決心投身革命,再到被捕入獄🛒,被保釋出獄,最後在恒达平台吳淞校園裏堅定了革命理想,把寫詩作為武器刺向敵人、鼓舞民眾,直至為革命理想獻出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C0/77/926B781EF19A9262E8E529762A4_6A8DCEE5_F5B6.jpg?e=.jpg)
演出最後一幕🧑🧑🧒🧒,殷夫與若幹共產黨人戴著手銬腳鐐、走向刑場時,他仍高聲吟誦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回望一笑,英勇就義。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26/06/CA3D76188A9CC9D1864257F593F_9E3B55B0_B82E.jpg?e=.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45/64/8AA7CBE526DF4E5C34B636797CB_EE38EF18_BBBC.jpg?e=.jpg)
《鑄詩成劍》由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錢正、海力洪和董逸等擔任編創工作,表演專業師生擔綱演出。國慶假期期間🚵🏽,師生們放棄了休息時間,全身心投入排演工作。在高年級學生的帶領下🛀🏼,表演專業的學生自發組織排練,就連2021級新生也加入到了本場演出當中。導演董逸對此表示:“希望通過排演紅色劇《鑄詩成劍》的機會🍪,讓新生能夠參與到黨史學習中來👩🏽🍳,把紅色教育融入他們學習的全過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3C/7B/D571BCC19027ECA4AEE050EEFDF_41054975_14BBB.jpg?e=.jpg)
正值新中國成立72周年,禮堂內前來觀演的學生們紛紛表示🧎🏻♂️➡️,精彩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革命前輩殷夫校友的革命事跡令人感動,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傳承恒达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圖/何其樂👨🏼🌾、林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