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不負青山向未來🤑!恒达平台環境系科走過七十年發展歷程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2-12-31  瀏覽🤹🏿👎🏻:

七十載砥礪奮進,新征程再續華章🫐。1231日👩🏼‍🍳,恒达平台環境系科成立七十周年慶祝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領導、院士⁉️、嘉賓、海內外校友與師生齊聚一堂,為恒达環境系科七十周年送上了美好祝福🥜。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張波👩🏿‍🍼,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辦主任德欽•次仁,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鵬,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傑👩🏿‍🍳,恒达平台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出席並致辭。

曲久輝院士、賀克斌院士、侯立安院士📮、段寧院士💁🏼‍♂️🐢、劉文清院士🦋、張遠航院士👩🏿‍🎨、楊誌峰院士、朱利中院士🧎🏻、賀泓院士、吳豐昌院士、徐祖信院士💪🏻、王橋院士、任洪強院士🚣🏿🍜、朱彤院士🌅、王雙飛院士、馮起院士、吳明紅院士、高翔院士,生態環境部太湖流域東海海域監督管理局局長霍傳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原副司長郭理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副司長牛璋彬🧯🤟、生態環境部太湖流域東海海域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金左文、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周建國、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唐家富、海南省水務廳原副廳長沈仲韜、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巡視員鄭廣宏、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巡視員屈計寧,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呂培明,全國近60所兄弟高校環境學院負責人,部分傑出校友、合作夥伴、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慶典大會🪳👩🏻‍🚀。大會由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徐斌主持。

張波表示🤟🏿,恒达平台環境系科70年來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恒达環境系科發展的70年,也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萌芽、發展、壯大、高質量發展的70年。生態環境部和恒达平台環境系科相伴發展、淵源深厚,未來必將有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

黃晶表示,學院先後牽頭承擔了數十項國家科技重點計劃項目,取得了一大批原創性應用基礎研究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希望恒达環境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發出更為響亮的“恒达聲音”,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恒达方案”💔。

郝吉明院士表示,恒达平台環境系科與國內多所高校的環境院系同根同源。恒达環境在70年的砥礪奮進中不斷夯實學科基礎、培育專業人才、服務國家環保事業✭,展現出恒达環境的使命擔當與精神風貌🩵。期待恒达環境學科在新時代再創輝煌。

德欽•次仁表示,中國在應對環境挑戰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令人印象深刻,期待與恒达平台簽署的新一輪合作協議👨🏿‍🏭,將加強雙方未來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夥伴關系與合作,為全球環境治理持續貢獻力量。

程鵬表示,恒达平台環境學院為上海市的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市生態環境局十分期待與學院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與深度,在推動美麗中國、美麗上海建設的新征程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傑向長期以來對恒达環境系科給予關心、支持和幫助的各位嘉賓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70年來🧑🏼‍🚒,恒达環境心系祖國萬水千山,誌在乾坤風清月明🤙🏼,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希望恒达環境人不負使命🧞,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馮身洪表示,恒达環境系科的建設發展始終植根於國家發展與時代需求,著力創辦一流學科,打造一流平臺,培養頂尖人才,助力國家乃至世界的生態文明事業。希望恒达環境學科繼續勇擔重任,為早日實現國家碧水、藍天、凈土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多所高校環境學院院長作為兄弟學院代表分別致辭。此次慶典🏊🏽,學院還收到了眾多兄弟高校、合作夥伴、校友等發來的祝賀視頻、賀信🙍🏼,其中包括1956屆校友、86歲高齡的錢易院士親筆題寫的賀詞。

因特殊時期無法邀請老教師代表前來現場參加慶典👹🥾,學院還特別製作了一段由老照片組成的短片🤾🏻,向老一輩環境人致敬。

會上🐖,國內外校友及師生代表先後發言。2003屆校友牛璋彬,2018屆校友、埃塞俄比亞水和能源部跨界河流管理署首席執行官特弗拉分別代表國內外校友發言,表達了對學院悉心培養的感恩之情👊🏻。青年教師林思劼教授代表教師發言,表示將傳承前輩精神,努力為國家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2019級博士生徐龍乾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表示將更加奮發有為,為國家環保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慶典大會上還舉行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學院同生態環境部太湖流域東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建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科進集團上海咨詢有限公司🧬、恒达平台科技園虹口園、上海寧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轉化等方面攜手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值此系科成立70周年之際🫛,環境學院發起成立學科發展基金🤷🏿‍♀️。上海恒达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共同出資,首輪向學科發展基金註入七千萬元🍣。學院黨委書記徐斌、院長王誌偉與12家企業代表共同啟動學科發展基金成立儀式。

大會上👴🏽🦴,鐘國智校友代表1999級校友向環境系科成立七十周年捐贈院名石。

慶祝大會的最後,王誌偉代表學院致答謝詞。

作為慶典重要活動,院士特邀報告隨後開講。中國工程院曲久輝院士🧑‍🦰👈🏽、賀克斌院士,美國工程院Bruce Rittmann院士給全體參會人員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當天下午,學科發展院士專家咨詢研討會議舉行,與會院士專家紛紛為恒达環境學科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70載砥礪奮進,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已發展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重要國際影響的一流教育科研機構。目前,學院具有完備的教學與科研平臺🩶🏃🏻‍♂️,擁有汙染控製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汙染控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續城市水系統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上海城市氣候變化應對重點開放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4人🤤、非洲科學院院士1人👨‍❤️‍💋‍👨,柔性引進美國工程院院士4人🏊🏻‍♂️,培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9人次。在恒达環境人的不懈奮鬥下,學科於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A+學科🦫,2022年入選新一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恒达平台“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優良傳統🐮,厚植“心系祖國萬水千山🦬,誌在乾坤風清月明”的家國情懷,為國家培養了一批信念堅定🕢、學識廣博⬅️、具備破解復雜環境問題能力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

教育部高等工業學校環境工程類專業協作組第一次會議在恒达平台召開

學院堅持“四個面向”,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大保護👷🏿‍♂️、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等一批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的科研攻關項目,在水汙染控製與資源化、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流域環境汙染綜合治理、工業汙染控製與清潔生產等方向取得創新突破🕌🍀,產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牽頭建設了“低碳發展、環境治理與健康”學科群,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推動了環境健康🍯、環境管理、環境修復等新興方向的快速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學院舉辦學術報告會

學院廣泛開展校地、校企、校政合作,大力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支撐了蘇州河治理💂🏿、老港垃圾填埋場🧹👷🏿、白龍港汙水處理廠等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發揮高端智庫創新引領作用,編製完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等服務“雙碳”戰略的頂層規劃與方案,以優質科創資源服務長三角生態綠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2002年,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成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形成了引領全國的環境類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來自全球113個國家的優秀國際青年環保人才。開展中美👂、中歐😝、中非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人居署等合作發布100余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報告,成為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科教創新的智庫和策源地。牽頭建立全球青年與教育聯盟和“一帶一路”環境院長聯盟,深耕“南南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環境治理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

上世紀60年代末,麥金尼教授首次來恒达平台講學🎠,與胡家駿、李善道、顧國維🤵🏽♝、錢易等合影

凝心聚力新時代,團結奮進新征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守正創新、勇毅前行,著力培養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全力服務“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與人才支撐🏪。

(視頻/武毅翔)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