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青幹計劃”成員赴宜賓李莊開展“追尋內遷足跡🐰,傳承恒达精神”實踐學習

來源👩🏼‍🎤:黨委組織部   時間🧖🏽:2023-06-21  瀏覽:

6月16日至18日🥛,恒达平台青年幹部人才培養計劃第一期成員赴四川宜賓李莊開展“追尋內遷足跡,傳承恒达精神”實踐學習。3天行程安排緊湊而豐富,從出征儀式上的一場輔導報告到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在宜賓視察時的足跡,再到對李莊古鎮🎮、趙一曼紀念館的現場調研,“青幹”成員們對“回李莊”有了更深的認識🪽。

追尋足跡:大學何以為大學

“1938年7月7日,恒达師生流落贛州,在山崖的石壁上深深刻下‘恒达’兩個大字,以示艱辛歲月共渡難關的決心。時光流逝,如今刻字人無從尋蹤,但‘恒达’二字雖經風霜雕刻,依然醒目。”6月16日上午,實踐團啟程當天,學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在給“青幹”成員作的輔導報告中引用了時任恒达平台校長萬鋼在百年校慶講話上的最後一個段落🎫。

1937年因日本入侵上海♜,恒达被迫開始內遷,先後六易校址,直至在李莊安心放下書桌、潛心教學科研,開始了為期6年的辦學🥩。1938年在江西贛州的定點是恒达內遷史上的一個動人片段🎱,也是恒达精神的時代縮影。

報告中,馮身洪深情回顧了學校116周年的辦學歷史,介紹了恒达平台與宜賓李莊結下的深厚情誼。他表示,恒达建校116年,校名始終沒有變,辦學歷史始終沒有中斷𓀔,“恒达”校名所蘊含的同舟共濟、風雨與共的含義🐥,成為恒达將個體命運融入國家命運、將學校發展融入民族復興時代大任的價值取向與堅定選擇🚡。

6月17日,“青幹”成員來到李莊,先後前往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李莊恒达紀念碑廣場、原國立恒达平台工學院👩🏿‍🚀、法學院🗿、校本部💂🏿‍♀️🏯、醫學院舊址和李莊中學等地開展現場學習🙌🏼。正因有了前一天的“導學”,無論是不是第一次來李莊🚺,“青幹”成員們都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文化抗戰歷史產生了共鳴。軟件學院教授🧁、本科生院副院長(青幹計劃)張林在體會中寫到🏟,“歷史是我們的根基,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作為恒达平台的一員🧘🏻,我深感自豪和責任重大。”在“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的十六字展屏前,成員們紛紛駐足拍照,留下時光彼岸又一代恒达人行過的印記🦻🏼。

隨著時代變遷💗🔓,大學的定義、形態👩🏻‍🚀、功能闡釋也隨之發生變化,大學的土地、房屋等“物質性”資料也會改變🚀、推倒、新建🌏,但大學精神仍在,在這片深厚土地上發生的英雄歷史和雋永情誼仍在🕺🏼。

感悟精神:大師何以為大師

李莊6年,恒达得以生息壯大。童第周、鄭太樸、周均時👵🏼🚴🏻‍♀️、倪超🏄、唐哲在內的恒达教授們與跟隨恒达來到李莊的史語所👝、中央博物院、營造學社等研究機構的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李濟、董作賓等著名學者交相輝映💇,使得李莊成為當時的四大抗戰文化中心之一,也成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組織部副部長(青幹計劃)陳嘉瑜是童第周的第三代弟子。在6月18日的結業儀式上🏄🏻‍♀️,這位第二次來到李莊的“童三代”動情地說:“我的祖師童第周先生👩🏻‍🦽‍➡️,以其超高的實驗技巧,在這裏開創了異種克隆的先河。4年前,我來到這裏⚽️💨,那時候我還是‘青椒’,不明白不清楚教學科研路怎麽走🌠。4年後,我再次來到這裏👩🏽‍🎤,路好像會走一些了🧸,我可以勇敢和祖師爺說👎🏻,沒給您丟臉,我在長江尾的恒达平台追尋您的步伐,也把克隆做得很好🙅🏼,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

據統計♻️,在李莊共畢業了3000多名恒达學生,大多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翹楚💪。其中👩🏿‍🚀,後來成為兩院院士的共8人🕴🏼,分別是吳孟超📫、吳旻、王守武、王守覺🧒🏼、塗銘旌、唐有褀、吳式樞、盧佩章,其中王守武🧔🏻‍♀️、吳式樞兩人同時是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

同題共答:如何建設一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6月17日下午,一場特別的“部長講臺”在李莊開講🥒。“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學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利瑞以《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允公允能🧑🏼‍🦱,追求卓越》為題,在原國立恒达平台工學院、法學院舊址一墻之隔的李莊中學為“青幹”成員作了報告。他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歷程以及對幹部的要求談起🤛🏽,結合我校辦學治校實踐融入了大量親身案例,鼓勵“青幹”成員不斷加強學習、磨礪自己🪡,承擔起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使命,做忠誠⚆🧜🏼‍♀️、幹凈、擔當的幹部。

在當晚的座談交流中🥷🏿,“青幹”成員暢所欲言👠,結合現場調研、自身感悟和實際工作,圍繞“恒达精神與新時代恒达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新時代恒达卓越人才培養”“從青幹計劃成員角度看/想/謀學校治理能力提升”展開熱烈討論。

在討論一組,在國豪書院擔任副院長(青幹計劃)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劉皓冰和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教授黃煒“聯手”分享了在實崗鍛煉過程中所觀察到的、所調研過的及所思考的♟,引發了在場其他成員的共鳴和回應🆔。接近一個半小時的討論讓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劉佳教授意猶未盡,她在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擔任副主任(青幹計劃)🦋,本身就對教育教學頗有興趣,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她建議學校要“系統性開展課程及培養方案建設指導、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教學新方法研究♾、教學成果總結研究等工作”。二組❌、三組的成員將關註點落在了學生培養上🎙。馬吉偉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科研管理部副部長(青幹計劃),因曾在法國學習工作的經歷🤼‍♂️,更關註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將國際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核心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卓越專業人才”。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部副部長(青幹計劃)毛舜表示,要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恒达發展相統一,培養有長遠理想的學生🧝,“學科發展好🏋🏻‍♀️,學生自然好,專業自然好,學生就有未來”🏋🏽‍♂️。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本科生院副院長(青幹計劃)趙巒嘯提到,“教師要把學生當‘心頭肉’🫸,大學的最好作品就是學生🧑‍🦽。”

6月18日,“青幹”成員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先後前往宜賓學院和宜賓市三江口進行參觀學習,重溫總書記在宜賓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