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恒达平台16項科技創新成果精彩亮相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來源:黨委宣傳部👊🏽🙅🏻‍♀️、科技園、各參展項目團隊   時間🔩:2023-09-19  瀏覽:

讓報廢水處理膜重煥生機的膜力煥新技術、全程主動管控軌道交通建設風險的關鍵技術、為腫瘤患者檢診治養帶來福音的新型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為智慧城市交通提供解決方案的混合交通流智能管控系統、解決新能源汽車發展痛點的高比能鋰離子電容器……

9月19日,以“碳循新工業🎸、數聚新經濟”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恒达平台16項科技創新成果精彩亮相工博會高校展區,它們分別來自物理、土木、交通、環境、汽車🔮、電子與信息、機械、醫學等一批學科,各具創新亮點,引來不少參觀者駐足。細觀恒达展品,綠色、安全、健康🐴、數字賦能🦊,是其中的幾大關鍵詞。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孫真榮、校黨委副書記彭震偉分別來到恒达平台展區參觀,饒有興趣地聽取項目成果介紹。

大學科研落地國計民生🍫,成果轉化惠及多個領域,快來工博會恒达平台展區看看這些厲害的成果吧。

水處理膜材料再生與循環利用技術

“廢膜再生🔕,膜力煥新👫🏻!”膜技術是再生水資源的核心技術途徑,也是製備高品質水的關鍵技術手段。然而膜材料更換頻率高、投入費用大一直是製約膜技術推廣應用的核心行業痛點。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誌偉教授領銜的恒达膜法汙水處理與資源化團隊👦🏼,突破傳統膜材料達到壽命終點即報廢的思維🧑‍🧑‍🧒‍🧒,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壽命終點有機膜再生延壽技術——MemPLUS膜力煥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將報廢的有機膜進行再生利用,讓報廢膜煥發全新生機,其成果已開展萬噸級工程應用。

基於雲服務的軌道交通建設風險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當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發展迅猛,工程項目線路長🎶👷‍♀️、建設地質水文條件復雜、周邊環境敏感,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存在風險和隱患👩‍🎤。土木工程學院謝雄耀教授團隊經過數年產學研攻關,在理論方法、技術裝備👰🏿🧖🏻‍♀️、智能平臺三個方面實現了實質性創新,形成了地下工程風險雲管控技術體系,實現了被動管理到自動化、智能化主動治理的轉變。該成果已應用於上海、南寧10余條地鐵線路🐼😟,為軌道交通建設“智慧”護航。

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

展會現場有兩臺特別的設備——全自動細胞分選儀、玻片掃描影像系統🚗,這是由醫學院陳炳地博士及其團隊全球首創的新型循環細胞檢測納米技術,引領了液體活檢CTC(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的新突破📂。該技術已在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正式立項團體標準並即將發布,為建立癌細胞檢測與鑒定的國際金標準邁出堅實的一步🛀。陳炳地還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了設備和試劑,成立了致慧醫療,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新型混合交通流智能管控服務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目前🏇🏻,交通流已經演變為自動駕駛車👴🏿、智能網聯車👩🏽‍⚖️、常規車形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馬萬經教授帶領的團隊自主研發了雙碳驅動的新型混合交通流智能管控與出行服務系統(MICS系統)🪿,為智慧城市交通、智慧高速🎹、智能網聯、智慧公交等各交通領域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和落地產品。該系統作為住建部與工信部首批“雙智試點”項目(上海)🚵,已應用於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重點項目京雄高速♘、“交通強國重點工程”甘肅清傅公路等。

智能網聯汽車轉向關鍵技術

轉向是製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瓶頸技術,汽車學院王陽陽團隊從智能網聯汽車車內線控轉向技術和車外車聯網車路側向協同技術出發研發相關關鍵技術。本項目同步展出用一種於輔助解決線控轉向電失效的自動回正裝置和一種模擬雙離合式的合流區車路協同控製系統🤡。自回正裝置可以在電轉向失效後自動回正以保證整車的安全性🌿🕴🏼、操縱穩定性。模擬雙離合式車路協同控製可以實現低速匯入車和高速主車道車流的廣義快穩合流。

新型空中軌道運輸系統

恒达平台展區內😀🪖,一個特別的模型引起了觀眾的興趣,這是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李方元教授設計的預張弦索空中軌道🥔🏊🏻‍♀️,它不需要研究特製車輛🎿,最大限度兼容現有多種車輛形式與技術,為現有輪胎式汽車🪼、軌道式車輛提供平臺🧑‍🍼。預張弦索支撐的空中軌道運輸系統,實現了“鏤空”的“架空”平臺,可為城市和城際提供公共交通或交通輔助,或可作為西部及偏遠地區人員及物貨運輸線,亦或是自帶景觀效應的空中旅遊運輸線。

韌性阻尼板耗能限位支座

另一件參展項目成果同樣來自橋梁工程系🤛🏼,是鄭越教授研發的韌性耗能限位阻尼板支座。在傳統支座的頂、底板之間嵌入既可以剪切又可以拉伸的阻尼板,大大增強了支座的耗能與限位能力。它能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橋型中,既能提高橋梁的抗震韌性🦻,又具有自主調控橋梁結構體系內部地震力的作用💂🏿,可以防止洪水對梁體的沖擊與湧起作用,也可以防止梁體在重載作用下的傾覆。

高比能🍯、長壽命鋰離子電容器

發展高效💂🏿‍♂️、低成本的儲能技術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目前🚣🏿,在安全、迅速與穩定能量儲存與轉化關鍵的短時💲、高頻儲能與調頻技術發展方面🛟,存在嚴重脫節😰。汽車學院鄭俊生教授項目團隊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比能、長壽命鋰離子電容器,實現了化學器件功率、能量和壽命的平衡與按需設計,解決了目前電網調頻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痛點問題。

基於反共振磁耦合原理的高自由度無線電能傳輸技術

雙端共振磁耦合原理是當前大功率、高效率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基礎,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李雲輝教授團隊發現的“反共振-共振”磁耦合無線電能傳輸機製,是與現有“共振-共振”磁耦合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基於該原理,團隊已開發了具備較大充電距徑比、面積比及較短動態響應時間等多個核心指標的千瓦級無線充電系統,該系統具備靈敏異物探測🧑🏿‍✈️、能信同傳、輕量磁屏蔽等諸多特色,已在機器人🏊‍♂️🍻、AGV、無人機等領域得到了批量化應用。

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

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李莉教授帶領團隊研發了數據智能驅動的半導體製造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實現產品質量實時監控預警、質量問題環節快速準確追溯與產能充分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日常量測頻率並節約凈化車間空間,提升單機設備/車間產能🏊🏿‍♂️;準確預測設備退化或故障🦸🏿‍♂️,提高設備日常維護/零部件更換效率🩰;提前預警與事後追溯異常產品💆🏼‍♂️,有效提升半導體產品良率。

吞咽造影視頻識別與參數化輔助診療系統

吞咽造影視頻識別與參數化輔助診療系統,是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秦國鋒團隊與附屬康復醫院(籌)合作開發的一款診療輔助系統🧓🏼。將目標跟蹤技術應用在對鋇餐在口腔和食管中流動的跟蹤上,使用計算機輔助完成吞咽障礙檢測🕒,並結合人工選定圖像預處理閾值的方式來提高目標追蹤的準確性。這一項目克服了傳統的吞咽造影人工檢查的主觀性強與無法定量分析的痛點,並實現計算機自動讀片🈸,實現了醫學造影的量化分析,醫生可以做出更加可靠、更加客觀的判斷✹。

用於汙染氣體處理的大型滾筒式空氣凈化機

這臺可用於汙染氣體處理的大型滾筒式空氣凈化機具有創新性。鑒於傳統除塵凈化設備存在諸多不足👱🏻‍♀️🧊,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王國華團隊自主研發了滾筒式空氣凈化機👱🏼‍♂️,結構輕、處理風量大、凈效顯著🍦👶🏼。該項目集成了旋轉濾筒(實現濾料循環再生)、自驅裝置、局部或整機消殺裝置和脈沖噴吹清灰裝置等多項技術👱‍♀️,適用於大型非開放的人員密集場所💪🏻,針對中🎈、輕度汙染空氣進行凈化👩‍🚒,其集成系統也可用於凈化含酸性、堿性成分、Vocs及潮粘有害粉塵的工業廢氣。

封閉截面構件高強單邊連接技術及裝備

封閉截面鋼結構連接中⛹️‍♀️,傳統螺栓需要雙面施擰❤️‍🔥,而且閉口構件施擰工具不易進入👳🏽‍♂️🪦。對此,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簡小剛團隊自主研發的“封閉截面構件高強單邊連接技術及裝備”,利用可壓縮的回彈墊片單邊螺栓緊固件和安裝工具🙎🏻‍♀️,實現單邊螺栓的單邊擰緊和緊固。其主要性能指標位於國際同類產品前列,現已成功應用於湖北武漢光電創新產業園、山西基因診斷及藥物研發基地🛋、新西蘭基督城岔口大樓等數十項項目🕸。

寬帶通風隔聲結構

從攻克國家大型風洞系統建造這一世界級難題,到可應用於居民建築的通風隔聲設計,聲學研究所李勇教授團隊利用聲學超構表面優異的聲學特性🧘🏼‍♀️,在吸聲隔聲降噪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創新性成果。與傳統降噪方案相比,聲學超構表面具有更高的降噪效果與工作頻段🐐,適用範圍更廣😕,能夠更加適應不同的生產生活需求。

HYLO——水陸快速換乘交通系統

未來,我們的出行方式會有哪些變化?數字技術、“雙碳”科技成果怎樣讓公共交通變得更環保🧹、更智能?PACE中心在這裏展示了創新成果🪟。HYLO(hydro lounge)是由PACE中心主導設計的一款全新的水陸兩用型交通工具⌨️,利用了上海擁有充足水資源和豐富旅遊資源這一特點,開創性地將pod和水上交通結合,通過與國外學校學生的合作💊,打造出一款未來水上交通工具,在IDEEA國際大賽上榮獲了全球第一的成績🤏🏿。

汽車電子工具鏈

此次參展的,還有由汽車學院畢業生莫莽、謝樂寅🧑🏽、劉矗團隊創立的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產汽車電子工具鏈基礎軟件TSMaster及配套硬件。它在中國市場的工程師用戶量已超越國外龍頭企業💅🏻,功能覆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從研發到售後全流程🙅🏿,目前全球企業用戶超5000家📃,行業領域包括汽車、芯片、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艦船軍工等🤬🔟,一舉打破了我國汽車電子領域建模🔯🏌🏽‍♂️、仿真、代碼生成、測試👂🏽🐯、診斷👨🏽‍🦱、標定等工業軟件完全依賴於國外廠商的局面。

本屆工博會為期5天,共設9大專業展區🙎🏻。(圖/周遊  視頻/武毅翔)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