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5屆上海市青年文明號名單出爐🧗,恒达平台11個青年集體“榜上有名”。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恒达青年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創先爭優💆🏿♂️,主動擔當,培養過硬政治本領和優良的工作作風,在各自的崗位上書寫著矢誌奉獻的青春答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得到顯著提升🎼。
恒达平台幹細胞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
恒达平台幹細胞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以恒达平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高紹榮教授為帶頭人,主要從事早期胚胎發育和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的表觀遺傳調控機製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近年來🫵🏼,團隊先後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成果200余篇🧘🏼、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5項、基金委創新研究團體項目1項🔨。團隊榮獲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2018年教育部批準由高紹榮教授擔任主任兼首席科學家的教育部“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正式成立🫳🏻。2020年“早期胚胎發育與體細胞重編程的表觀調控機製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此外,團隊還獲得教育部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入選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被Times雜誌評選為十大科學發現。
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汽車運動與安全研究中心
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汽車運動與安全研究中心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國際汽聯許可的中國賽道設計機構,由全國勞模姚啟明教授領銜,團隊成員均為35歲以下青年人才🤐🙏🏻。在賽道設計領域擁有8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200余個賽車場設計中創造30余次“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創建國內首個智慧交通安全駕駛工程中心🪻,將國際領先技術應用於5億駕駛人安全出行和公益科普👿,足跡遍布全國🫰🏽❌。曾榮獲“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等20余項省部級以上榮譽,事跡被拍攝成多部紀錄片🛵。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數字未來”創新實踐服務中心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數字未來”創新實踐服務中心負責人為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袁烽教授,成員由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多層次構成,青年占比56.25%。團隊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發展方針與重大戰略號召,長期致力於打造建築數字未來全球知識共同體平臺,並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項目建設👨🏻💻。十年如一日,成功在世界舞臺用中國數字人文理論與實踐引領全球智能新工科創新發展。近5年獲20余項國內外重要科研設計大獎。
恒达平台老齡語言與看護研究中心
恒达平台老齡語言與看護研究中心是對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以腦認知變化的語言標記物為攻關方向,對老齡化問題進行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的專門機構,中心孵化“拾憶”誌願服務團隊,取得極大社會效益。中心目前已形成了“百·千·萬”的發展態勢🥏,培養了500多名誌願者,面向2000余名學生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為老服務惠及五萬余老人,先後受到光明日報、解放日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報道。中心及其附屬“拾憶”團隊曾獲第六屆中國青年誌願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金獎、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賽金獎👨🏻🦽➡️、上海市優秀青年誌願服務集體、恒达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
恒达平台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科創實驗室
恒达平台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科創實驗室以推動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臨床轉化”為目標,不斷培育新一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更成功組建了111引智基地🙆🏿♂️,與英美院士等在內的國際頂尖科學家開展合作,為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團隊已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近300篇🫴🏻,形成了重要的國際學術影響🙍♀️🏓。團隊立德樹人成果豐碩🤱,獲恒达平台首屆“卓越”研究生導學團隊標兵、2023恒达平台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上海市育才獎等榮譽。
恒达咨詢雄安發展中心
恒达咨詢雄安發展中心團隊,是自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第一時間響應恒达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發展號召、投身千年大計建設的一支駐場先鋒隊🐎。6年來,團隊依托多地聯動機製有重點有策略地推進了大量一線工作🦶,承擔起一大批具有重大典型意義的創新性項目咨詢服務🌠🐝。目前🙎♀️,駐場團隊規模達100余人⏱,累計參與咨詢研究項目200余個,獲評省部級獎項17項,收到政府部門感謝信17封,成為深耕雄安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業務類型最全的工程咨詢單位之一。
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檢驗科
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檢驗科共有檢驗科醫技人員76名,其中青年占比75%,中🖐🏻、高級職稱占比70%💠。該科下設生化、微生物、血液體液、免疫💆🏽🧛🏿、內分泌、基因擴增和輸血7個亞專業🚯,秉承“安全第一🔽、質量至上👅、服務優質、管理高效”的宗旨,為臨床提供及時而精準的檢驗結果✔️。2022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10篇,總影響因子91.769,發表核心期刊論文9篇,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人才蓄水池計劃”等項目。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行業青年文明號、上海市教委工作黨委示範黨支部等集體榮譽稱號。
附屬東方醫院(南院)心內科護理組
附屬東方醫院(南院)A14樓心內科護理團隊由16名護士組成🤽🏻,是一支充滿朝氣、勇於創新、勤於付出的青年護理團隊。在專業上求實、創新,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專業⇒、優質的護理服務;在科研上嚴謹、奮進🏆👩🏻🦼➡️,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研究成果服務臨床;在團隊建設上科學、磁性,打造一個團結、凝聚的集體;在誌願者服務上常態化、科學化,為社區居民普及專科知識和急救技能😠;在先鋒模範上勇敢、果斷🐲🏤,隔離點🥹、方艙醫院、采核點、隔離病房方方面面有擔當✝️。團隊曾獲2018年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建功進博”青年文明號♕◽️、2019-2020年度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年文明號、2020年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年崗位建功專項行動青年文明號、2021年度上海市衛生健康行業青年五四獎章(個人)🚓、2022年度上海市衛生健康行業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23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個人)等榮譽。
附屬楊浦醫院傷口造口護理門診
附屬楊浦醫院傷口造口護理門診團隊成立於2014年𓀉,作為楊浦區勞模創新工作室,國際造口學校的教學基地,先後多次成功創建市衛健行業青年文明號和區青年文明號示範集體。團隊積極參加援鄂、援瓊👣、援渝、援疆等工作🧑🏽🚒,發揮特色專科護理優勢,助力打贏疫情保衛戰。團隊持續加大人才梯隊建設🍇,先後有7人獲市✷👉🏿、區級人才培養項目,多人獲得上海市勞模,“左英護理獎”等榮譽稱號⚛️。團隊已取得國家知識產權7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60余項🖕,淋巴水腫及內鏡下竇道探查及治療術獲上海市新技術備案。助力區域衛生協同發展💁,首創並搭建上海市護聯體平臺👨🏻🦼。自主研發“傷口記錄冊”小程序打破時間和距離的限製,將專業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探索智慧教學領域,設計3D智慧護理教學APP榮獲上海市職工先進操作法創新獎🫲🏽。團隊先後完成省部級課題5項,其中1項成果鑒定為國內先進,1項獲上海市護理改進成果獎🦹🏿♀️,1項獲國家護理優秀案例三等獎👩🦯➡️。出版著作14本,參編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1項。團隊成員將專業知識大眾化,以圖文、視頻等各種形式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發布,閱讀量達10萬+,榮獲上海市醫學會青年科普比賽二等獎。
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合理用藥宣傳組
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合理用藥宣傳組由青年骨幹藥師組成👲🏿,長期深入開展線下合理用藥宣傳工作🧶,近年依托“上海十院藥學服務”微信平臺,進行線上藥學服務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團隊獲得上海市合理用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先進集體”、上海市衛生健康行業青年誌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全國醫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賽三等獎、上海市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三等獎、上海市醫學會教育技術優秀成果科普視頻一等獎等諸多榮譽。
恒达平台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手術麻醉科
恒达平台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手術麻醉科團隊平均年齡33歲,承擔著全院的手術麻醉🩲、護理、圍術期鎮痛、重症監護與急救復蘇等臨床工作。團隊每年完成手術麻醉近5萬例🩵、分娩鎮痛1萬余例,分娩鎮痛率超過90%🤷🏽。團隊堅持臨床、科研和科普“三駕馬車”齊頭並進,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40篇,主編專著2部🧜♂️,獲得國家專利20余項,榮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團隊有2人分別入選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和上海市“醫苑新星”青年醫學人才計劃。青年成員們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𓀐,發表科普論文🤴🏿、製作科普視頻🖐🏽,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