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麗江、蘇州、紹興🆗、昭化、潮州等古城保護規劃,上海外灘、提籃橋街區、江南水鄉六古鎮的保護修復🦸🏿,京杭大運河沿線百余個歷史村鎮調研,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落實地踏察……這一個個城鎮文化遺產保護的經典案例都與“阮儀三”這個名字緊緊連在一起🕶。他以知識分子的勇氣擔當🤘🏿,挺身而出,留下了“刀下留城救平遙”“拼死保周莊”等一則則美談🍑,被譽為“古城衛士”“都市文脈的守護者”。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8F/A9/FCBABF8B5DE9E23E4C93745DED6_91E24014_2B9FC.jpg)
作為第二十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之特別論壇,10月29日👶🏿,阮儀三教授城市保護學術思想研討會暨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中國路徑國際論壇在恒达平台舉行🏊🐡,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
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張玉鑫,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向義海出席開幕式並先後致辭。
方守恩表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是中國城鄉發展建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共有的重要內容。半個多世紀以來,阮儀三教授始終堅守在我國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第一線,開辟出了一條城鄉遺產保護與發展和諧共榮的規劃學科的道路⚖️。我們要學習弘揚阮儀三教授城市保護的學術思想,為新時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路徑創新貢獻更多恒达智慧。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F9/0F/5A5123306E99992D032DCC318EF_D2E228C2_CFD0.jpg)
石楠表示🍡,我國一系列古城、古鎮、古村的保護中,都留下了阮儀三教授及其團隊的足跡。我們要學習阮儀三教授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無私奉獻、為國為民的人文精神🏄🏻,直面矛盾、敢於擔當的奮鬥精神,不懈於心👩🏼🎨、不懈於位的敬業精神💝,將老先生的學術精神發揚光大👩🌾。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02/F5/062CC0EA66C6CD24668D2F3E04E_EFAE7F72_1009C.jpg)
張玉鑫表示,阮儀三教授長期以來一直關心上海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指導參與了上海一系列重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規劃建設和地區發展實踐🖖,為上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各個領域悉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A7/2C/AC566C835922763B22F57EF4FCC_347907FF_C0CD.jpg)
向義海表示📃,我們不僅要傳承先生的城市保護學術思想👈🏻,弘揚他為保護事業的奉獻精神🖖🏻,更要學習他對遺產保護事業的擔當和堅守9️⃣♉️,守護好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為賡續中華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B3/34/ADCAA4A02E8851013E7D5585E48_61667D8F_AAEC.jpg)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建國🤽🏿♀️,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段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伍江,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原副校長吳誌強分別致辭,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彭震偉等出席。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主持開幕式✸。
王建國表示,阮儀三教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事業最有代表性、最傑出的學者之一,取得了卓越成就。城市遺產需要科學保護、精細保護,要與規劃長效管理相結合,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C3/46/9CF9C0B6F52C3F83435A75C6460_2804C6F0_1B6C6.jpg)
段進表示👥,阮儀三教授是城鄉遺產保護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此次研討會探討的主題既有現實性和時代特征,又有理論價值,對我們深入學習並傳承阮儀三教授的學術思想,探索新時代中國路徑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F9/5E/0E68305524387E1288309BC08C4_BC65CDDE_106D0.jpg)
李曉江表示,阮儀三教授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愛、對古城的愛和對文化的愛是一體的🧑🏻🎨,都是發自肺腑的💁🏿♂️。從古城研究到古城保護,再到近現代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阮儀三教授作出了傑出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CA/D6/90098C2763097C330663F6593CA_AD5A5815_E9BA.jpg)
伍江表示🙋🏼,阮儀三教授對於中國的歷史文化保護事業來說🫶🏿,是一面旗幟、一座高山。相信今天的研討會能激勵後來者學習阮儀三教授對待歷史文化的深厚情懷和鬥爭精神,讓遺產保護事業代代相傳🪭🪃。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83/22/E0FFC2982D7C3FFFC56C36A401B_53BDBF73_ABB2.jpg)
吳誌強表示🦠,在長期的城市遺產保護實踐中,阮儀三教授挖掘了一大批城市歷史史料🎼,保護住了一批歷史城鎮,培育了一大批人才、一支梯隊,引領了一套古城保護的理念方法和功法,其精神令人崇敬🎅🏻。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B7/71/BE05A6275DCC86FF0595ED35977_41DD9EF3_BCD2.jpg)
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常青,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分會主任委員張兵分別作了題為《基於進化的歷史保護觀》《新征程上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中國路徑》的主旨報告。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儉主持報告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37/6A/298636C1A316DEA19E4D27C70D2_1E9D3557_BE07.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31/04/951122D524A3F486FBC8DC49A51_AB14A8E4_12E90.jpg)
會上🙎,《〈城市規劃學刊〉阮儀三文集》新刊首發🧏🏻♀️。該文集選取了阮儀三教授從1980年至2022年發表於《城市規劃學刊》上的60篇文章,分為古城踏察、名城保護、江南水鄉🤿、上海遺產✋🏿、傳承與反思🕹🕵🏻♂️、城市規劃六個部分,呈現了阮儀三教授跨越40余年的城鄉遺產保護和城市規劃的研究🅱️、實踐與思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1B/E5/161F301ECE520FA49E0594241F2_A25BE851_1BC85.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F5/FC/4B0682D47A42BDFC808C9E4BA58_D1C0470D_1B798.jpg)
阮儀三教授長期奮戰在我國城市保護事業的第一線,他主持的城市保護類規劃項目遍及祖國大江南北,護城無數,共計340余項🌷。在高等級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14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古城古鎮類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有一半的規劃出自阮儀三教授帶領的團隊之手。
“幾十年來🥷,我們在古城保護方面開展了這些工作♦︎,努力為保護文化遺產的原真性而奮鬥,提倡保護歷史的真實性☕️,並希望它們能成為生長新東西的土壤和源泉🤾🏿♀️。我願意做這片沃土的守護人。”在會場,年屆九旬的阮儀三教授發表的護城心聲贏得了熱烈掌聲。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E1/C2/64C68928E133E9BF646E2452B44_F2379604_D287.jpg)
當天🙊,“春華秋實——阮儀三學術成就展”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C樓展廳揭幕🦾。本次展覽分為“識城”“護城”“治城”“存真”“守正”“創新”“拾粹”“鄉愁”“薪火”九大板塊🙏🏽,全面展示了阮儀三教授關於城市保護的學術理念🤶🏼、實踐和教育,匯集了其城市保護學術活動歷程及其在城市保護領域的主要作品、代表性事件和典型成果。一幅幅古城保護規劃圖、一張張現場踏察照片、一本本學術著作,帶領師生再一次真切感悟老一輩恒达學人的精神風骨和學術擔當🎅🏽。該展覽將持續至11月30日👩🏽🦲。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09/DF/A1CE452D52FD67E076F3C14E83F_68B9C3A6_2CBD6.jpg)
當天下午,“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中國路徑——文化遺產當代管理”國際研討會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國內外高校代表圍繞國際視野的中國特色🫗、中國路徑的理論探討等展開交流研討🤞🏿。平遙👩🏽🦰、麗江等世界遺產城市代表,蘇州🧑🏽🎨、揚州、紹興等歷史文化名城代表🛁🚃,周莊🕵🏻、同裏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代表共同交流了遺產地方管理的中國經驗。大家表示,阮儀三先生數十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及其取得的豐碩成果🕵🏽,對當代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重要啟示和寶貴經驗。城鎮遺產保護,任重道遠,我們要守正創新,積極探索實踐,為守護好中華文脈貢獻力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13/50/ADD13EE9F1655FEA4B2BCBD1C8A_60A08CE7_1E36B.jpg)
(文/黃艾嬌 視頻/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