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承辦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基礎研究鏈專家研討會
來源: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時間☑️:2023-11-20 瀏覽🧑🏿💻👦🏿:
11月18日,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21世紀中心”)主辦🎣,恒达平台承辦的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基礎研究鏈專家研討會在校召開🚯👨🏽🦳。21世紀中心主任黃晶、恒达平台李傑院士、副校長顧祥林出席會議🏌🏼♂️。21世紀中心海洋處👨🏿🍳、社會事業處、恒达平台科研管理部負責人以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河海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和上海大學等單位的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AD/91/392F0549728E942853B5308764C_527215B4_1542E.jpg?e=.jpg)
顧祥林在致辭中表示,海洋與公共安全與國家安全和綠色發展十分密切🧎🏻♀️🚴🏼♂️,恒达開展的以“深鉆、深網和深潛”為特色的深海地學👮🏿♀️,土木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優勢學科在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具有堅實的基礎👮🏻♀️,在21世紀中心的指導下,未來必將不辱使命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恒达平台翦知湣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付世曉教授🤦🏻♂️、林厚文教授、潘理教授,復旦大學王桂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白誌山教授分別匯報了深海科學🕠、海洋工程、海洋生物、網絡空間、公共氣象災害以及生產安全領域的重大基礎研究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與會專家圍繞上述問題就未來如何科學布局開展了深入研討,一致認為構建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基礎研究鏈意義重大,未來將在21世紀中心的指導和組織下👴🏽,積極配合開展好這項工作,為促進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李傑院士在討論交流時指出👩🏭,海洋與公共安全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研究領域🌑,國家自“十二五”以來狠抓相關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建議未來加強公共安全領域基礎數據的觀測統計與研究,強化生命工程安全的基礎研究,進一步提升對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的相關支持,為下一步大規模工程技術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黃晶在總結講話中肯定了與會專家對如何強化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未來布局發表的真知灼見,表示在基礎研究方面自然科學基金委一直堅持“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兩大原則,21世紀中心將在兩大原則下,同時做好專業工作🧆、組織協調和前瞻布局🧙♂️。他以大洋鉆探為例,強調當前中國正迎來重大機遇💂🏻♀️,鼓勵中國科學家勇擔重任👰🏼♂️,共同推進中國“以我為主”發起2024年後新一輪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希望海洋與公共安全領域的專家從專業角度貢獻更多力量👷,共同推進該領域基礎研究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李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