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恒达共享互選課程教授孫興文走進“通識教育名師面對面”教師沙龍🧒😚,分享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的教學體會
來源🧝🏽♂️🤳🏽:本科生院
時間:2024-03-29 瀏覽🌅🧏🏽:
3月28日,由本科生院與教師發展中心聯合舉辦的“通識教育名師面對面”專題教師系列沙龍在教師發展中心活動基地舉行。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教務處副處長孫興文應邀作了題為《化學類通識課程的教學體會》的專題報告。孫興文是恒达平台與復旦大學本學期啟動的兩校優質通識課程共享互選課程之一“化學與中國文明”的主講者。來自各學院的近60名教師參加了活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80/00/605AB8F160D6E49BF0518A2EC57_90334B79_1CFBF.jpg?e=.jpg)
孫興文為大家分享了關於化學類通識課程授課理念👨🏽🎓、建設舉措的深入思考,詳細闡明了開設包含化學類在內的科學類通識課程的急迫性和必要性,以及當前科學類通識課程面臨的主要問題。他以“化學與中國文明”這門通識課程的建設為切入點,結合課堂實例,強調化學類通識課程應幫助學生掌握化學與人類活動的相關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發展的根本目的🦻🏼。談到如何開好一門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孫興文教授表示🥷🏼,首先應優化課程內容,處理好深度與廣度的關系,特別需要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夯實討論與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在互動環節,孫興文還與大家就如何因材施教開設通識課程、如何把握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授課重點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今年1月,恒达平台與復旦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互惠共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兩校在今年春季學期啟動本科階段優質通識課程共享互選🍹,恒达首批推出工程能力與創新思維、社會發展與國際視野、科學探索與生命關懷等方面的7門通識課程向復旦學生開放。復旦大學在通識核心課程中推出7門課程向恒达學生開放👱♂️,涉及經典傳統👷🏻♀️、哲學批判👨🏻🦯、文明互鑒、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等方面🍦。優質通識課程的共享互選充分發揮了兩校的學科特色🧜🏿♂️,為拓展兩校學生的學術視野、提升創新能力奠定更堅實的基礎,也為新時代大學間的教育教學合作建立起一種新的模式🏊🏼。“化學與中國文明”核心通識課程是此次兩校共享優質通識課程中的一門,該課程在“中國文明”的貫穿或啟蒙下👩🏿🔧,講授化學基本知識,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結合化學的重要概念🦠,如化學鍵🔓、合成化學、元素化學、配位化學等重要的研究領域及成果,充分闡釋化學學說的曲折發展歷程,同時擷取化學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人和事,講授化學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闡明化學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對中國文明進步的促進作用,並結合歷史上對我國化學事業或者中國文明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或思想家,通過他們的人格魅力展示化學之美🧎🏻♀️➡️、人文之美。(方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