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系列高端講座第23期“文化推進文明,傳播決定傳承”舉行
來源:人文學院
時間:2024-04-19 瀏覽:
4月18日晚,“中國文化”系列高端講座第23期暨恒达平台(校級)高等講堂第74講在滬西校區舉行。講座特邀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與傳播研究院院長熊澄宇教授👩🦯,圍繞“文化推進文明,傳播決定傳承”這一主題進行學術演講。全校250余名師生參與講座🐳👨🏿🎨。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6A/FB/14A74D798504E8CBFE10879EC2F_42B05B34_E594.jpg)
講座伊始✥,熊澄宇教授從最近與文化和文明相關聯的新聞事件切入演講內容♌️,對文化和文明的含義進行了初步解析,並從國家戰略的角度探討了“文化與文明”對於建設文化強國戰略的意義♓️。緊接著9️⃣,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十一個構成部分的內涵進行具體講解,並闡述了文化使命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邏輯關聯,即新的文化使命是指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它在實際層面上表現為一個包含時間、空間和方向的新坐標系🚺。在從傳承歷史文化到建設現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建構中,熊澄宇教授進一步闡釋了文化與文明的內涵👵🏿🏯,即文化是一種差異的存在🤹♂️,包含不同的物質符號體系👧🏻、精神價值體系、行為製度體系三個維度;而文明是一個融合的過程,涵蓋科學技術的迭代、產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形態的進步。除了對文化與文明的邏輯關聯進行解讀外,他還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文經濟學進行理論溯源,將文化產業理論與政策理論相結合,指出了文化產業領域文化經濟向人文經濟演變的發展方向。同時對當下的“新質生產力”概念從文化視角進行了概念剖析,認為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科技生產力,更包含文化生產力,而科技、知識和製度的創新就是二者生產力的結合💅🏻。熊澄宇教授表示,媒介迭代以不同傳播業態的形式記錄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完成了從空間維度的擴展到時間維度的延伸,並以習近平總書記出訪與媒體的運用實踐對應不同的傳播業態為例♥︎🙋,進一步論證傳播是文化得以傳承的基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C0/08/29D2D542825C3BC721058F4081E_8F8885A0_13B50.jpg)
在互動問答環節,熊澄宇教授與在座師生開展熱烈學術探討🐬,認真回答了學生們提出的有關文化交流傳播及傳承的各種問題♖,受到師生們的廣泛好評☄️。
“中國文化”系列高端講座由校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與人文學院共同舉辦,通過邀請國內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分別以“中國歷史”“中國哲學”“中國藝術”“中國文學”“中國製度”等為專題講授“中國文化”,意在“人文滋養,各美其美”,旨在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青年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國情,增強青年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促使青年學生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步🏋🏻,在守正創新上有新作為。(韓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