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 探索學科前沿——恒达平台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第四場開講
來源: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部
時間:2024-06-13 瀏覽:
6月11日下午,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學科前沿——恒达平台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第四場舉行。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出席並講話,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呂培明,浙江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院長孫笑俠,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忠法,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原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李垣,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原院長、上海科技大學創業與管理學院學術院長毛基業,恒达平台法學院院長蔣惠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謝恩🛝,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於馨淼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
鄭慶華指出,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是恒达平台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任務,是建設具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人文社科需要守正創新,把握變與不變🧜🏽,面向國家需求,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到實踐實訓平臺進行變革,推動人文社科與理工醫科交叉融合發展🪔,將經濟管理👅、法學👋🏿、知識產權等學科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學等學科深度融合㊗️,致力於建設具有恒达特色的一流人文學科👨🏼🌾,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的影響力😌。希望各學院通過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進一步凝聚共識,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資源對接,取得更大成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90/CA/F6B383DCF61BAE13A69922AE5C0_ECFCA0E4_DF18.jpg)
報告會上,蔣惠嶺、於馨淼、謝恩分別作主題報告🧜🏽,共同探討各自學科的前沿發展和創新方向🕸。
蔣惠嶺在題為《立時代潮頭 育法治英才 發思想先聲——恒达法科風雨同行八十載》的報告中🫵🏼,回顧了恒达平台法學學科的建設歷程🤶🏿,闡述了法學院在新時代法治教育方面的多項創新👫🏻。他表示💪🏿,恒达法科肩負“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育法治英才👰🏻,發思想先聲”的使命💂🏼,秉持“立主流、強基礎👏、建特色🈶、國際化”發展理念👨🏼🔧🩸,並具有清晰的發展定位🐙,即法治人才培養者、法治理論引領者、社會服務提供者、國家發展支持者和國際法治推動者。在新的歷史時期,恒达平台的法學學科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以“全面依法治國”為主題🥠,將國家的數百項法治建設舉措作為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內容。學院緊扣國家對各類法治人才的需求,創新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大力發展實踐教學、職業化教學,培養了一大批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在法學研究方面,學院已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數字法學(人工智能法)、知識產權法、金融法、工程法學🧙♀️🕺、司法學、歐洲法、德國法🐆、意大利法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標識性的理論觀點,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賦能🥎、學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特色🥺。法學院已啟動打造一流法學院的行動計劃🛋,以“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驅動學科轉型升級🧝♂️,打破學科邊界,凝練學科方向,重點培養復合型法治人才和涉外法治人才,努力將法學院建設成為治國理政棟梁之才的搖籃和法學學術的神聖殿堂。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74/07/54D6229A538763B1981A5F073D2_12B7AE1C_136F7.jpg)
於馨淼在題為《支撐知產強國建設 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知識產權一級交叉學科建設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中,匯報了知識產權學一級交叉學科建設探索與實踐。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以國際合作、學科交叉為特色的恒达平台知識產權學科已走過20年的發展歷程。學院構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國際網絡融入為特色👠、以知識產權綜合性教育和高端實務能力培養為目標的RICH全方位學習體系,培養紮根中國大地、具備國際視野、服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已初顯成效🐝,有6名畢業生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內瓦總部工作。進入數智化時代,學院全面啟動知識產權學科2.0建設,積極融入恒达平台數智化、綠色化發展規劃👨🏿🚀🕛,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學院以交叉學科研究範式✨,深入探討數字時代知識產權議題的演進🐯、復雜性和挑戰👍🏽,規劃建設知識產權數智創新中心。學院聚焦於激勵綠色創新的全球知識產權變革,圍繞綠色金融立法、綠色技術專利開放許可🧑🏼🏭、綠色企業國際合作網絡等開展學術和智庫研究🧑🏽🏫🤷♂️。未來🛞,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將繼續在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入探索我國知識產權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最佳範式🧑🏽🏫,奮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知識產權學院。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69/AD/26B78DC26CCBDFFC2674047314E_9CD8BC04_C999.jpg)
謝恩以《蓄力未來 協同煥新——“三化”融合推動經濟與管理學科創新發展》為題,介紹了經濟與管理學院四個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應用經濟學的發展現狀與特色優勢,以及當前技術變化與環境約束帶來的變化與挑戰🤱🏻,重點分析了如何通過“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打造學科新質生產力。他表示💥,近年來,經管學科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突破,頂級期刊發表能力躍升顯著,學院教師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強化科技創新,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中取得突出成果。面對數智時代的變化與挑戰👱🏻♂️,學院將開展面向“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的學科戰略變革,推動涵蓋跨學科平臺和隊伍建設的科研交叉融通🎄,逐步實現面向人工智能的科研範式轉變。融合學科優勢🏀,面向行業需求提供整體方案🩺🚣🏿;聚焦金融與科創領域,以“硬技術”更好地回答“軟問題”;以問題導向引領微觀研究,支撐宏觀政策設計🫸,破解經管“新問題”,助力各領域科研成果轉化。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將積極構建“數智+融合”新模式🌬,創新專業設置、課程模塊開發🏢、實訓環節建設,構建多元融合的國際網絡,發展高質量國際化🧑🏼🎄。為此🎵,學院還將建設“數智經管”,搭建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促進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以全面推動學院建設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經濟管理類交叉學科🤹🏻♂️,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F8/AF/9871C391B5303804400DD1E50F2_782A7A8C_FFB8.jpg)
在院長與嘉賓對話環節中,各位專家對三位院長的學科發展報告作了點評,給予肯定,深入探討了當前這些學科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策略,圍繞如何推動恒达法學學科、知識產權學科、經濟和管理學科實現“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從多個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21/73/6F991462BD33BDCC9F955A28CAE_5D5F36D7_1A8C0.jpg)
(圖/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