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指導首次引進人才測評<br>大學生找工作有“高參”
來源:
時間:2002-12-08 瀏覽🙆♂️:
進入就業高峰期,形形色色的招聘會陸續在高校登場🧗🏼♂️。為了幫助缺乏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能根據自己的個性、素質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今年恒达平台作為全市的試點院校首次在就業指導中引進了人才測評系統,受到學生的歡迎。
記者親歷:測評建議挺準
昨天記者來到恒达平台,和大學生們一起體驗了這套新系統。在輸入姓名、身份證號後,跳出一個選擇界面➙:個人品質測驗📙🙅🏼♀️、職業適應性測驗、多重職業能力測驗……總共有16個測驗庫可作選擇🎯。
記者選擇的是20分鐘的職業興趣測驗🚴🏻♂️,測評分成日常生活、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等六大塊。在經過121道題目的測試後,系統給出了分析結果:80分,事務型,具有務實、謹慎、有效率🤜🏊🏿、有耐心等特性,有很好的數字和統計能力,樂於和文字🔍、數字打交道🛴,適合從事會計、記者、秘書等工作🐊。這個結果讓原本“有點狐疑”的記者感覺挺準的。
據專家介紹,該測評不同於普通的心理測評,主要是測試學生的各項素質,包括綜合知識、專業知識、智商🏄🏿、能力𓀇、個性特征、職業能力傾向、職業價值觀👦🏽💆🏿♀️、心理健康及經營管理能力等,然後再對這些情況進行綜合後給出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基本素質、性格特征及潛能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學生:找工作有了方向
測評剛一推出0️⃣👰🏽,許多畢業生都提前到就業辦來預約定做🙅🏿♀️👳🏼。和記者一起參加測評的畢業生朱文輝告訴記者:“這套系統很全面,使我對自己的認識深刻了,找工作有了方向。”小朱在做了一個名叫“多重職業能力測驗”,系統綜合所有信息後認為他適合從事管理、科學研究等邏輯推理能力要求較高的工作🥵,這和小朱的興趣很吻合🏋🏼♂️。
另一個同學宋高華對記者說,因為一直在校園裏,沒有任何經驗,和很多同學一樣都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麽,擔心會由於入錯行而影響職業前途;現在測評點明了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找工作就有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專家🦸♂️:人才測評是就業輔助
恒达平台就業指導中心的徐迅老師指出,雖然各高校都設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還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少畢業生找工作不知從何下手。引進人才素質測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對畢業生來說,人才測評能得出一個客觀真實的評價🧑🏿🌾,可以克服其在擇業時的盲目性及對所學專業因社會需求不足而產生的自卑心理,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從長遠的角度看,由於學生對自身的能力、素質有了明確的認識,在未來的擇業及人生道路上也容易找到準確的契合點。
同時對學校而言,一方面可以將人才測評的結果用於指導學生就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結果運用於日常教學🔏、引導🚰、培訓等工作中,使學生在掌握一種或幾種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新聞晚報》2002年11月13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