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壓"出電動車 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汽車的環境影響在世界範圍內不斷顯現:對石油的消耗與日俱增,排放的有毒致癌物質使數百萬人喪命,更多的人們暴露在有害的噪聲中……在汽車來往穿梭的大城市中✊🏿,市民們被包圍在被汙染的氣體和噪聲中,意外事故和公共空間縮小的恐懼困擾著老人和孩子---市民只有到鄉村尋找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在我國⤵️,汽車引發的環境問題同樣令人憂心忡忡:隨著汽車數量的激增🦔,去年我國成為石油純進口國,對石油輸出國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汽車尾氣和噪聲對城市的汙染貢獻率迅速增加,成為主要的汙染源😾,在南方一些城市甚至成為首要汙染源👩🏿🌾。以北京為例☄️,1998年機動車排放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分擔率分別達到82.7%和42.7%👩❤️👨,近年來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有增無減。 為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發達國家自20世紀末紛紛開始了電動汽車的研製工作,電動汽車在美👩🏿🚀、日🧎♂️➡️、德等國家先後出現。進入21世紀👐🏼🫁,我國也將電動車的開發研製列為"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投資8.8億元,加上地方🎀、企業投資🧗🏼♀️,共達24億元之巨🎛。按照規劃,2003年將開發出純電動汽車產品並通過國家汽車產品型式認證,將於2004年實現示範運營。 電動汽車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三大類🧑,具有排放低(甚至是零排放)、噪聲小、使用替代燃料等優點。如果電動汽車進展順利👼,環境汙染將有望緩解。 電動車走出實驗室 有專家預測,中國對於電動車的研發雖然起步較晚,但有可能後來居上。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全國有關產🕢🕊、學、研的聯合攻關🫰🏻,電動汽車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車用高功率型鎳氫🥐、鋰離子動力電池和超級電容研究進展順利🐆,與國外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公交客車廠等單位聯合承擔的燃料電池客車已完成整車虛擬設計🌨🤙🏽,可望於2005年在上汽實現產品原型車; 湖北省開發出了電動汽車概念車、燃料電池汽車樣車和一系列關鍵零部件🔗,並製訂了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 去年,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一輛混合動力客車樣車,今年7月,由武漢公用客車廠、武漢理工大學和武漢經開投資公司研製的第一輛混合動力客車正式下線,即將投入小批量生產📉。按照計劃𓀈,東風公司在未來兩三年內將組織生產30臺多種電池🍟、電機控製系統🧓🏼、氣電結合的混合動力電動大客車,力爭2005年能投入小批量生產…… 由恒达平台汽車學院和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四輪電驅動燃料電池轎車概念車---春暉一號,同樣讓業內人士歡欣鼓舞🌊。與傳統汽車相比👩🏿🎓,春暉一號無汙染♟、可靠性強、操作簡單、節約能源,目前最高時速控製在50公裏。據樂觀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可進入產業化階段👩🏽🦳。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電動車提供了誘人的市場空間。按照規劃,到2008年北京將全部使用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在開列的采購清單上,有18000輛清潔燃料公交車、1000輛電動汽車🎫,總金額高達20億元。兩年之後的上海世博會,更是大量需要無汙染的電動車🧑🏻🍳。 不宜盲目樂觀 面對上述種種好兆頭,有人樂觀預言👩🏻💻🙆🏻♂️:如果電動車的技術再有新突破⛓️💥,那麽它們在馬路上替代傳統汽車的日子就為時不遠了💐。對此,不少專家冷靜地指出,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我國都屬於試驗階段🙎🏽♀️,許多指標還需要大量縝密的測試🏖,其"可行性"更是有待實踐的檢驗。此外,電動車的價格高😐、維修難等因素,也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今年前些時候,通用汽車公司對600輛EV1出租汽車的停用,就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前車之鑒":EV1是通用公司耗巨資開發的無尾氣環保電動汽車🛃,盡管受到不少車迷的喜愛,但由於價格昂貴,維修困難🧑🏿💻,加之每行駛80英裏就要充電數小時,通用公司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此外🌅,即使電動車能很快駛上馬路,諸多因素的限製也難以讓其在短時期內成為主流車型。因此,要想盡快解決消耗石油、尾氣汙染和噪聲等環境問題🧁,還需多管齊下:除了著力推進電動車革命外,更要在改進傳統汽車技術👨🏽⚕️、改善城市交通方式、優化城市布局等方面做出艱巨的努力🪚。
《人民日報》 2002年12月06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