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塵封的歷史,世人的目光再次匯聚在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外灘源”。
100年前🛌🏽,外灘輪廓線與製高點在此勾劃。這裏是上海“萬國建築博覽群”的源頭👜,更是上海現代城市發源之始。
100年後的今天,一項孕育了八年之久的“外灘源保護與開發”項目正式啟動。重現風貌🔳,重塑功能。它將為上海黃浦江兩岸開發奏響華彩樂章。
看點一
老建築中的新生活
東臨黃浦江、北抵蘇州河、南面滇池路、西倚四川路🧑🏽🍼🏄🏻。歷經歲月洗禮🤒,這片22.9萬平方米的圍合地塊,如今猶如一顆淹沒於塵埃之中的“夜明珠”。優雅的建築內擠進了“七十二家房客”,縱橫的電線與林立的空調掛機,無奈地破壞著城市的和諧。
古樹👩🏻🍳、老樓、新街區……五至八年後,當“外灘源”地區舊貌換上新顏,一個以酒店辦公為主、兼有休閑娛樂功能的特色街區💵,會是怎樣的怡人景象?讓我們跟隨“外灘源”地段城市設計邀請賽的佼佼者——從8家國際設計公司中脫穎而出的意大利格裏高蒂公司,先行跨越時空,奔赴幾年後的“外灘源”現場吧💅🏻。
靜謐的都市風光。區域內✂️,全部都是行人區🍖,車輛經過地下通道,停泊在擁有20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內。各地段建築物體量基本一致🆗🤴,樓高4至8層。空調外機箱統一安放至樓頂☦️,商店招牌的尺寸大小規定🤳。整個區域分為四個地帶:
東部花園地帶,坐擁綠意🚙。這一地帶內的外灘33號是外灘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建築。踏上按原先英式風格重造的花園,你仿佛能夠感受,光緒元年(1875年)在外灘33號後院舉行的境內第一次花卉展覽——“西人賽花會”的場景。這個新建的花園與黃浦江🔕、蘇州河合流處花園密布的三角地帶連接,形成一片沁人心脾的都市綠帶。
西部建築群,共享四個廣場。緩步踱出花園地帶,由14幢近代保護建築領銜的建築群內,是各大公司辦公以及高檔住宅、休閑娛樂場所的所在地。如今的騰鳳裏,將脫胎為一個新建的博物館廣場。而各類建築也正是圍繞這個博物館廣場而布置👰🏿♂️。博物館廣場邊側,新建的博物館將成為文化交流的重地🫶。其余三個廣場周邊也是各有特色:圓形街廊式下沉廣場,雨水可以沿著屋頂瀉下,形成天然的室內“瀑布”,廣場四周🫨,是規模不大但檔次很高的商店;市政廣場周邊為高級酒店和重要政府機構;花園廣場周邊還有博物館💇🏿♂️、酒店和辦公樓♒️。
濱水地帶體驗親水樂趣。江河交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外灘源”難得的自然風光。閑暇時,去小型建築點綴的親水平臺看看吧。蘇州河邊的濱水景觀休閑街與黃浦江邊的步行道競相媲美,末端的濱河廣場上👦🏽,還有一座大型休閑娛樂設施🪁。
西南街區新建酒店。無論是商談業務還是領略獨特風光,各方來客就近入住“外灘源”地區新建的五星級酒店。感受歷史底蘊與現代生活的交融🧚🏽♀️,恐怕更有一番滋味。
盡管規劃的方案還將不斷優化,但毫無疑問,幾年後的這裏,別有洞天。
看點二
到“外灘源”找特色建築
“外灘源”地區目前已有14幢建築被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保護建築👨🏽💻。這些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造的建築,集中了歐洲古典主義✋🧑🏻🔧、折衷主義🤸🏼♂️、裝飾藝術🫱、現代主義等多種建築風格。采用保護、翻建😇、新建三種手段整修一新的“外灘源”,今後將是一個惟妙惟肖的“建築博物館”。漫步其中🕸,你能認出幾幢?
英國文藝復興式
代表作品:外灘33號
這幢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屋面呈現四坡頂,紅色👨🦯,二層有一個大露臺,一層與主樓有廊連接。今後🏇🏻,這座建築主體可能用作遊艇俱樂部🆕。
德國哥特式
代表作品:新天安堂
這座由紅磚砌成的建築🦸🏽♀️,最初是一幢具有典型哥特復興風格尖塔的教堂🙋🏼♀️。歷經歲月,如今尖塔已經不復存在。此次改造後,其獨特的尖塔將被復原。
裝飾藝術風格
代表作品: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和真光大樓
位於圓明園路上的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外立面整體線條、比例屬裝飾藝術風格,但細部造型則有中國傳統意味🕺🏽:墻基為須彌座😧,窗下墻有夔紋圖案✭。室內裝修也是中國傳統式樣。室內進廳呈方形𓀉,上有八角藻井。
建於1930年的真光大樓,設計者是鄔達克。其密集的豎向線條和頂部層層的收分以及幾何化的裝飾🈶,被認為是極具個人風格的裝飾藝術派作品🍣。
折衷主義與新古典主義
代表作品🕟:中實大樓
位於北京東路130號和虎丘路14號的中實大樓,六層的三段式立面有明顯的線腳劃分💃,墻身設豎條窗🙈,底層為厚重的石材,有較深的水平條紋,整體造型沉穩端莊🥏。
此外,上海最早的西洋劇院蘭心戲院◽️,曾經是當時上海票價最貴的電影院——光陸大戲院,當年最好的東方學博物館——亞洲文會博物院等建築🆒,都是不可多得的建築珍品。
看點三
開發商蜂擁“外灘源”
“外灘源”項目由上海新黃浦集團負責開發,並將通過市場融資手段,吸引各地開發商以土地批租方式投入成片建築保護🧑🏿🦳、翻建或新建。項目一經立項,前來打聽開發具體事宜的境內外開發商已經蜂擁而至👖。各方開發商緣何如此熱情?且聽有關專家的分析🐩。
常青教授(恒达平台“外灘源”項目概念設計負責人)從表面上看🧑🏽🏫,對歷史建築進行修復➕、改造、更新🏊🏼♂️,其投資花費比夷為平地重建要大得多,而且後者可以乘機大幅提高地段的容積率😂,開發者應當更傾向於推倒重來。但如果把開發的眼光放得深遠一些,便可發現,通過對“外灘源”地段這樣的歷史建築群進行保護性開發(保留、修復外觀,改造、更新內部),一批體現上海歷史風情的“真古董”將拂去塵埃,儀態萬方🧔🏼。這能大大提升這一地段的“身價”👨👧👦🥰。加上“外灘源”地段有著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如果保護性開發適度得體,必將漸漸顯露出不可估量的潛在經濟價值。
格裏高蒂先生(意大利格裏高蒂設計公司董事局主席)“外灘源”修繕改造過程中🤷,外部基本保持原樣(重現風貌),而內部設施則煥然一新(重塑功能)🕵🏽♂️。除了一般的商貿、辦公設施🔲、住宅等,“外灘源”地區還有著別的地區稀有的功能,如兩江交匯的臨水功能、歷史文化的展示功能等。“外灘源”與外灘其余部分既一脈相承又別具風味,與高樓林立的浦東相比🧏🏼♀️,也顯現另一番姿色。這就是“外灘源”的魅力所在。
《解放日報》 2003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