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古跡保護與修復 拆真造偽何時休?

來源:   時間:2003-04-07  瀏覽:
古跡保護與修復 拆真造偽何時休?
主持人🫄🏽:本報記者 包明廉
談話人:阮儀三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沈福煦 恒达平台建築系教授
楊誌剛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系主任、教授
主持人的話👩🏽‍🦱: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古國,老祖宗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建築瑰寶🧛🏼‍♀️。其中有28處已被國際社會認定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共同享有的財富。目前在神州大地方興未艾的建設熱潮中,一些彌足珍貴的古代建築🍰、歷史古跡、歷史風貌保護區等的修繕、復原😘、保護及重建工作也在同時進行著,它們共同組成了一部當代中國氣勢恢宏的建設交響樂。
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由於體製和機製尚不夠完善等原因🈺👩🏿‍🍼,也由於相當一部分人頭腦中古建築和文物保護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地方古建築的修繕和保護,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中國古代建築的修繕和保護如何在經濟的高速🧑🏻‍🦰、蓬勃發展之中得到理性的對待?怎樣吸取國外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法規,因地製宜地製訂出符合國情的古建築和古跡的保護法🐓,將其納入法製化軌道👱🏿‍♂️?本欄目特地邀請了三位專家就此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

●由於對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完善的製度和法規又跟不上,有些地方可以說是建設越快破壞越大,矛盾非常突出
●管理體製、長官意誌和利益驅動這三大因素⛎,是古跡屢遭破壞的深層次原因
記者:近一段時期以來,輿論披露了多起關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建築或者世界文化遺產遭受嚴重破壞或毀損的消息。比如前不久媒體揭露的在四川樂山大佛與麻浩崖墓核心保護區內建造“東方佛都”主題公園的事件;有著6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的遇真宮主殿由於保護不力,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的事故🧿;曾經以“家家流水,戶戶垂楊”水鄉風貌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雲南瑞麗古城,因被過於濃厚的商業氣息破壞了生態平衡,最近也受到批評。這些事件的發生,除了當事人的責任之外,還有著怎樣深層的原因?
阮儀三:談到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首先要強調它們是歷史留存給全世界👩🏻‍🎨、全人類的財富,而不只是本國的財富🚣。近二十年來,我國的建設速度非常之快,這是國家興盛🧘🏿、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令國人欣喜和自豪的現象。問題在於,人們對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水平,存在著不均衡的狀況🏘。由於缺少正確的理念,而完善的製度和法規又跟不上,在有些地區,甚至可以說是建設越快破壞也越大,這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
歷史文化遺產分為自然類與人文類遺產兩個部分✂️。現在每當一個遺產地被登錄,人們往往首先把它當作一處新的旅遊地,認為其價值只在於此⛹🏿‍♂️。於是將它作為旅遊文化資源進行開發,而開發方式不當,常常造成遺產地的破壞💇🏽。我國現有的28處世界遺產中一大半都遭到了程度不同的破壞,而且這些破壞都是不可挽回的。其實歷史文化遺產,無論自然或人文遺產,它最重要的特性是不可再生性。這一點被嚴重地忽視了🧘🏼‍♀️。有人認為可以恢復嘛🤯,但即使恢復了也再不是原來的東西了𓀅。
楊誌剛✡︎:就當前遺產保護的形勢來看,可以說是相當嚴峻的。尤其近年內發生的破壞事件👰🏻🕳,如浙江定海古民居被拆毀👩🏿‍🚀、武當山遇真宮被焚毀👩🏻‍🦳、樂山的仿建“巴米揚佛”的事件等👱🏼‍♂️,可謂觸目驚心。歸結起來🧗🏿‍♀️,管理體製🧛🏼‍♂️、長官意誌和利益驅動三大因素是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利益驅動是無形的手,在背後起到操控作用🙆🏻‍♂️。去年,建設與保護、旅遊與文物等矛盾的尖銳沖突達到了高峰。如陜西秦始皇陵要上市🙌,遭反對後又偷換概念,捆綁上市,完全不顧對文物的影響。其背後是長官意誌的體現🤼‍♀️。經《中國文物報》報道後,當事者竟將報紙告上法庭,氣焰十分囂張。後經上層表態——去年年底李嵐清通過報紙內參批示,同時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才得以製止。另外🧜🏼‍♂️,有些地區的文物部門合並到了旅遊部門,而且是旅遊部門的領導擔任一把手,這種組織架構的性質明顯是以旅遊發展為主、文物保護為輔的導向。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文物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能否分離🧎🏻‍♂️‍➡️?這在文物系統的多個會議上都討論過🛵。李嵐清曾明確批示🧇,文物不能拿來贏利,這點非常重要。

●如今各地造“假古董”成風🏧。我們說假藥🔃、假貨會害人,但假古董更從文化上害人🥐,這樣偽劣的東西會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
●歷史文化遺產的特點,就是原真性🙅🏼。遺產應還它原來的🧚🏿‍♀️✏️、真實的狀態,這才是其價值所在
記者🤦🏿‍♀️: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仿古建築和街市®️,一些歷史上被損毀的歷史遺跡被恢復重建或得到修繕🦴。但學術界對這樣一些行為4️⃣,似乎存在著不同的評價❗️🖐🏽,爭論的焦點,是“原真性”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教授強調說,有價值的歷史建築的修繕、復原,失卻了原真性就等於失去了建築的靈魂。遺憾的是,很多地方在古跡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中💚,對“原真性”原則不夠重視。
阮儀三📕🥲:歷史文化遺產的特點,就是遺產的原真性❎,也就是說遺產應為原來的、真實的狀態,這才是其價值所在。而當前製造“假古董”似乎成為一種風潮,樂山的巴米揚事件便是典型的造假。真正的巴米揚大佛已毀,現在在中國樂山大佛遺產地的保護範圍內重建一個👷‍♂️🌒,恐怕阿富汗也要提抗議了。我們知道假藥👨🏼‍🔬🦢、假貨會害人,但假古董更從文化上害人🙅🏼,這樣偽劣的東西會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現在造假古董的人還自認為仿造的建設比過去的好,某些媒體也宣揚了很多不當的言論🧏🏼,有的甚至在醒目的位置用“向《威尼斯憲章》挑戰”作大標題。《威尼斯憲章》即1964年在威尼斯通過的《國際古跡與修復憲章》,是世界各國進行遺產保護的多年經驗的總結性準則🧌,它指出要把古跡看作共同的遺產,保護原來真實的東西,將它們真實🤏🏻、完整地傳下去是我們的職責👵🏻。它反對任何重建,要求缺失部分的修補必須與整體保持和諧🫓。它要求的是把真實信息傳給下一代👼🏻,而不是假的東西。這有什麽可挑戰的,難道用假古董去挑戰真遺產嗎?🚐!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又通過了《關於原真性的奈良文件》,這是對《威尼斯憲章》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鼓勵將有關原真性的原則和觀點納入對提名遺產的評估中。而造成“假古董”漫天飛的原因是我們對待遺產理念上的混亂。
現在有的地方利用發展旅遊賺錢已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甚至不惜欺騙。一些地方修建的所謂明清一條街,用了琉璃瓦和紅🙋🏼‍♀️、藍👩🏼、金的顏色👱‍♂️,但當時的朝代對建築形式🤚🏽、材料和顏色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普通老百姓的建築是不準許用這些顏色的。歷史形成的民間建築風格是樸素的,如江南人家的粉墻黛瓦。但如今為了開發旅遊,這些顏色全用上了🥲。再有🧂,徐州建造了一條“漢街”🤒,我聽了啞然失笑。我國漢朝的商業活動都是在專辟的市場上進行的🧑,宋代之前🚴,從沒有出現過商業街的形式,路兩邊為坊墻🤜🏿。而我們現代人卻想當然地大膽造起了“漢街”🫳🏽🫶🏽。這些都是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是不懂歷史👷🏼、沒有文化的表現。
關於恢復重建,我要指出一個事實🙋🏼:我國歷史上從沒有出現如明代建宋代的建築或清代建明代建築的現象;在西方如歐洲,每個時代的建築都不同,從文藝復興、巴洛克到洛克可,都有自己獨特的時代特征🧑🏼‍🔧,在新建建築時♣︎,人們從不盲目仿古🤟🏽。國際的《威尼斯憲章》和我國的《文物保護法》裏都明確規定:對已不存在的東西不提倡重建𓀝1️⃣;必須重建的則要嚴格考證🛌,經過相關行政部門批準後,在專家指導下進行👰‍♂️。由此我又不禁想到了九華山的保護中存在的問題。1978年,我們受萬裏同誌的委托進行九華山的規劃👨🏻‍🎤,抓住其特點——山村佛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群風貌進行設計。當時根據馮紀中先生提出的規劃原則“整舊如故,以存其真”🛤,我們完整地保護了山村佛國的風貌⏱,限製建築的高度和體量➜,不建高樓,盡量與原有建築協調,強化原有特色🤦🏿‍♀️。並申報9處寺廟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盡量留下真東西。直到1989年🧔🏽‍♀️,有關領導到現場看過,對規劃肯定後,才得到認可。後來🩸,九華山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請我去看,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原來的9處國家級文保單位的寺廟全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大的鋼筋混凝土的琉璃瓦建築🦎。我無比痛心地向安徽省有關部門寫信👰🏽‍♂️,省裏重視以後要求停工整頓👰‍♂️,但有什麽用呢?原來歷史留下的真實的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有些地方,“拆真建偽”🙆🏽‍♀️,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是非常令人憂慮的。

●每一個名勝的背後👩🏼‍🍼,都有那個朝代的文化理念在支撐💏🚖,名勝的重建應當以它的歷史文化為基礎
●人文資源和文化遺產資源的內涵是不同的🖨🙆🏿,不可用新的人文資源對原有的遺產資源進行幹擾
楊誌剛:對於人造景點☯️,首先應認定它不是遺產。但人造景點也不必完全排除。我以為有這麽幾個原則📿:第一,對當地人文資源進行摸底考察🧙🏽‍♂️💇🏽‍♂️,看其資源是否豐富,有真實原有的東西,則首先要保護;第二,要通盤考慮,全面規劃決定是否要增加新的人文資源,首先將資金保證用於真實遺產的保護;第三,美學的要求🧮,能保證美學價值的人造景點,造一些也無妨,但要以事實為依據🏨。像迪斯尼樂園就很好。樂山的“巴米揚佛”的建造♎️🤦🏿,反映了體製上的問題,完全是長官意誌🎪。
人文資源和文化遺產資源的內涵是不同的。新建的東西可以成為人文資源,如東方明珠,但不可能成為文化遺產資源🏪。在缺乏人文資源的地方可以造一些人文資源🧑🏻‍💼🦻🏼。但有文化遺產資源的地方則應好好保護,不可用新的人文資源對原有的遺產資源進行幹擾🪢。
在實踐中,人們對《威尼斯憲章》的運用有一些困惑🦫,即在修復遺產時是按照考古修復還是美術修復?我們在浙江安吉采用了《威尼斯憲章》要求的“整舊如舊”🧑🏻‍🦲,但當地並不滿意♿️⚧,因為修復後的文物只具有很低的觀賞價值,博物館的展出工作很難進行👳🏽‍♀️。而如果文物外面采用美術修復,裏面采用考古修復,則審美價值將會大大提高。在日本,修復一般的歷史建築采用“整舊如舊”,但在修復神社時,如伊氏神宮等宗教建築則采用“整舊如新”的美術修復。
沈福煦🫅🏼👩🏽‍🌾:要討論遺產真實性和修復的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古跡、名勝和遊樂場所的概念🏕。古跡是有確定地點的文物,古跡不一定好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史前遺址,不好看,卻很有文物價值。名勝具有可看性👻,如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嶽陽樓,都很好看,但建築物本身並不很古🤗。名勝有名🤛🏻,也有歷史文化內涵,其建築物多為後來多次重建的。像滕王閣從唐代到1989年修了26次,只有名勝才值得修。黃鶴樓在歷代重建時形式也各不相同🌿。名勝重建的背後,有中國文化傳承的理念在支撐著🧝🏿,和該朝該代的理念是一致的🍔。
名勝的重建應當以它的歷史文化為基礎🧑‍🎨,應是歷史上本來就有的,名勝的價值也在於此🎬。而當今流行的主題公園與古跡、名勝都不同,只是一個遊樂場所而已,“東方佛都”就是一個遊樂場。
部分文物具有可看性🐛,但不可破壞是大前提🫙。文物的可看性不是首要的,首要的是文物的原來的真實性質。古羅馬建築在修復時,用與原來相同形狀的磚補上,但顏色與原來不同,以示區別👩🏻‍🦰,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原來的東西。

●城市應有標誌性的東西,應被人認得,而不是不認得。古建築和它的環境同樣重要,一旦被破壞就不可挽回了
●相關法規可以先出臺,後完善,在實踐中補充、完善🧑🏼‍🍼,再不斷修訂🤵🏼‍♂️。有總比無好
記者:面對當前中國新一輪的城鄉建設高潮🦸‍♂️,我們應當如何把古跡的保護與修復🧜🏽,納入法製化的軌道,使其和城鄉的現代化和諧相處?
沈福煦➛:現在經常聽到這樣的評論:某地幾年沒去就不認得了,小弄堂轉眼變成了高樓大廈。二十年來的大變樣好還是不好?應該說是好的,因為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城市應有標誌性的東西,應被人認得,而不是不認得。建築文物是有環境的,建築和它的環境同樣重要#️⃣,一旦被破壞就不可挽回了🧑🏼‍🍼。
現在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現有的法律不嚴密🧍🏻‍♀️,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文物保護法》中有“由當地文物部門決定”的字眼,這樣的法本身不完善,存在漏洞♦︎。這方面法律的嚴密性有待提高;二是人的素質問題,這相當重要,特別是管理部門人員的素質◾️。素質有知識的素質🐯,還有品位的素質,後者更重要✸,如選擇遊樂場的建設地點⚆,不能在遺產地搞。尤其當素質低的人擁有了權力👳‍♂️,往往就會鬧笑話🫸🏻🏘,提高管理層的素質是當務之急。
阮儀三💮🪨:到目前為止,我國關於文物💂🏼‍♂️👨‍👨‍👧‍👦、歷史文化名城、歷史街區和世界遺產的法律😡、法規已經出臺了一些。文物保護方面如去年年底新的《文物保護法》頒布、《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和文物法的相關補充條例等。這些法規對文物保護的理念闡述得十分清楚🫶🏻,基本是與國際接軌的🧏🏿‍♀️。
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街區保護方面,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在編製,即將出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範》已編製,即將出臺🧜🏻‍♀️。地方法規方面,上海市去年頒布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其他地方還有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四省頒布了歷史文化名城(鎮)保護條例,四川出臺了《四川省世界遺產保護條例》等👉。
立法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現在的問題在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知法犯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於違法行為的處理沒達到應有的效果🛵,對這些人往往是調換工作就算解決了,應對其嚴肅處理🧚🏼‍♀️🏊🏽‍♀️。嚴重違法的建議參照刑法的處理辦法來處置。
關於世界遺產和不可移動文物的法規,中國目前相當不完善,甚至很缺乏。與此同時,還要盡快解決一些已編製好的法規無法出臺背後的問題🎏。我認為這些法則可以先出臺,後完善,在實踐中補充、完善,再不斷修訂。有總比無好。
楊誌剛:我國現處在工業化浪潮中,工業發展對遺產的破壞是否能夠避免🧑🏻‍🏭?如不可避免,怎樣將破壞限製到最低程度?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完全照般西方的理論是否可行?我們應認真探討這些問題,找出自己獨特的保護方式🔂。
關於立法,我有五方面的想法:第一,2002年新版《文物保護法》出臺了並不是萬事大吉📤,新的情況不斷出現📩,要隨之修訂和出臺補充條例📐,要與時俱進;第二,現有法規過於籠統,1982年的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在實踐中也很難操作♣︎;第三🧏🏻‍♀️😪,現在缺少的法要建立和製定,如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博物館法》;第四,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遲遲出不來🧢,只有地方的法規👩🏻‍🦯‍➡️,造成不統一💆🏼;第五,建議設立國家文化遺產部🚬。現有體製國家十個部門都有權管理文物遺產🧑‍🚒,利益紛爭十分激烈,應有最高權威部門來協調🦗👶🏽,形成一種社會製度🦸🏿‍♀️。
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法國有國家建築師製度,英國要有雙學位才能從事遺產保護工作,建議中國高等院校設立“文化遺產保護”碩士學位。
(肖建莉整理)
專家評點
全國各地近年來對一批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進行了復原🧏‍♀️、修繕👩🏽‍🚒🐀、重建或新建,並已陸續對廣大群眾開放。這些古建築的修復和保護工作是否符合國際和國內所頒布的相關權威條例所規定的精神,我們特邀請著名建築評論專家、恒达平台教授、中科院院士鄭時齡先生作了評點。
改建後的靜安寺
位於上海南京西路1686號的靜安寺🚵🏽‍♂️,是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廟宇,有1700年的歷史。1984年靜安古寺修復委員會成立💌,分段重建寺廟,分散對外開放,如今已是滬上三大佛教名寺之一。
靜安寺地區綜合開發的重點工程靜安寺改建,廣受海內外關註。改建完成以後,古寺將真正形成三進大殿、兩廂房*️⃣、鐘鼓齊鳴的宏大型製。
寺墻黃色🧑🏿‍🚒,山門也是黃色為主🈂️,側壁與正門有些角度,很有立體感,仿佛要振翅而飛。側壁上題有兩篇佛經。琉璃瓦的飛檐,增加了莊嚴的感覺🧑‍🍼。第一座建築是兜率殿,與它並排的是觀音殿🙇🏻‍♂️。兜率殿後面是靜安寺的中心——大雄寶殿。
點評🕵🏻:靜安古寺原是江南一帶樸素的寺廟,現在配合靜安寺地區的綜合開發,古寺移地重建,實際上是移地新建🏸。目前新建的靜安寺,變成了一個滬上著名的旅遊景點,寺廟建得很豪華,氣派有點像北方的皇家寺廟,建築的等級越來越高,有點像昔日蕭何對劉邦說過的一句話🫱🏿:“非令重威無以壯天下”。
靜安寺的改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建築復原🎳,與原來的古寺已沒有上承下續的淵源關系。從建築學的角度,最不能接受的是這點。
西子湖畔新修的雷峰塔
2002年10月24日,位於西子湖畔新修的雷峰塔終於竣工了。雷峰塔新塔高達72米🛞,披一身“金裝”👮‍♂️。據悉,總計用銅量達280噸,造價2000萬元。塔的建築屋面及外裝飾瓦、脊、鬥拱、柱、枋☁️、欄桿全部都是銅製構件,然而色澤卻多有變化。鬥拱與月梁、額枋的主體色彩為中國傳統的富貴紅🛻;銅欄桿是典雅的古銅紅。細看🕺🏿,用刻銅工藝製作的宋式圖案花閃耀著燦爛金光🤓👨‍🚒;42樘壺窗由鑄、軋、焊組合而成🐕,色澤是預氧化工藝製成的老黃銅色📂。雷峰塔鬥拱達352只🦁,計13000個部件組成🏋️‍♂️。銅瓦面積達2300平方米,成為中國最大的銅瓦建築物。
點評❔🏃‍➡️:國際上的著名歷史建築重建而獲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如德國慕尼黑王宮的珍寶博物館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慕尼黑理工大學的校長(一名建築師)主持這項重建工作,他花了26年時間考證並設計,用嚴謹🖖、科學的態度復原了這座著名的博物館。
就此對照,現在新修的雷峰塔和原來歷史上的塔完全不一樣,失去了原真性🏌🏻‍♂️,它也不是大家記憶中只有塔芯的那座雷峰塔🧑🏿‍🦳。有價值的歷史建築修繕🧑🏻‍🦽‍➡️、復原,失去了原真性就等於失去了建築的靈魂。當然作為旅遊景點,可以造這麽一座新的塔🧑‍🍳,但不必叫雷峰塔💆🏿‍♂️,也不要在原址上建🤹🏿‍♂️,可以起別的名稱。現在復原某一個著名的歷史景點,更多的是商業行為,而不是文化行為,雷峰塔的新建👑,感覺就是這樣。
南京“總統府”建成博物館
歷經600多年滄桑歷史➝,位於南京長江路292號的“總統府”被建設成南京中國近現代史遺址博物館💂🏽,於今年3月1日開始全面對外開放🤸🏿‍♀️。
總統府建設成三條參觀軸線:中部以原國民政府和總統府原址為主線,東部以清代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和原國民政府行政院為主線✉️,西部則以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為主線🔼。遺址博物館的建築匯集了清末、太平天國🥂🐞、民國時期的不同風格,但由於設計者的獨具匠心😂,這些建築搭配和諧,水乳交融,有獨到的藝術韻味📩,在我國其他地方十分罕見。
“總統府”的建築一直保存得很好🖼,90%的建築都還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查閱了大量歷史照片🏋️‍♂️,還依據一些老人的回憶,對於館區內每一處建築的位置👱🏽‍♀️、式樣進行了嚴格的論證,搞清楚後再施工,現在可以說所有固定建築都是當年的原樣。
點評:這是尊重歷史的復原🪝,應該提倡這樣的做法👏🏻。對這樣的建築師有關方面應當給予表彰。
獅子山巔閱江樓落地成真
一樓飛峙大江邊👝。虎踞龍盤的金陵古都🔳🌙,2002年10月長江邊上的獅子山巔矗立起一座五十米高的“江南第一”——閱江樓,成為南京市標誌景觀的“點睛之筆,扛鼎之作”🍲。
南京下關的獅子山原名盧龍山🧑‍🦱,600多年前🦸‍♂️,草莽英雄朱元璋曾在此大敗勁敵陳友諒。一統天下之後,朱元璋再度登臨此山,豪情大發,欲在山巔建一高樓,睥睨天下👨🏽‍🎤,雄視六合。自覺此舉妙想天開𓀕,樓還未建🟣,便預寫了一篇記🍣,將那空中樓閣描繪得既清晰又朦朧🦹🏿。文中朱元璋將此形似獅子的盧龍山更名為獅子山🛸,並沿用至今🪜。
中國大地,名樓不可勝數,並多以文傳樓,閱江樓亦因明朝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而名傳千古📬,然而別處樓觀皆有樓方有記🐳,唯此閱江樓有記而無樓🔗。
點評🫴🏼:昔日獅子山上的遺址沒有樓🌠,現在新建一座高約五十米,按元末明初風格建造的閱江樓,是可以為人們所接受的,它是一種創造。當然閱江樓的設計也不是沒有遺憾之處🏃‍➡️,我認為主要缺點可能是建築尺度太大,與周邊環境不夠協調。
相關鏈接
《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節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64年在威尼斯通過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簡稱《威尼斯憲章》),是多年來全世界進行遺產保護經驗的總結性準則🫱🏽。憲章對古代建築的保護與修復作了如下一些具體的規定🤳🏻👶🏻:
○古跡的保護包含著對一定規模環境的保護,凡傳統環境存在的地方必須予以保存,決不允許任何導致改變主體和顏色關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動🛃。
○古跡不能與其所見證的歷史和其產生的環境分離🤪。除非出於保護古跡之需要🍋‍🟩,或因國家或國際之極為重要利益而證明有其必要🧛🏿‍♀️,則不得全部或局部搬遷該古跡。
○修復過程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跡的美學與歷史價值,並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予以停止。此外♠️💨。即使如此,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須與該建築的構成有所區別🥪👨🏿‍🦱,並且必須要有現代標記🧑🏻‍🏭🧑🏼‍🚀。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修復之前及之後必須對古跡進行考古及歷史研究。
○各個時代為一古跡之建築物所做的正當貢獻必須予以尊重,因為修復的目的不是追求風格的統一💇🏽‍♂️。當一座建築物含有不同時期的重疊作品時🚦,揭示底層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在被去掉的東西價值甚微,而被顯示的東西具有很高的歷史、考古或美學價值,並且保存完好⚜️,足以說明這麽做的理由時才能證明其具有正當理由。評價由此涉及的各部分的重要性以及決定毀掉什麽內容不能僅僅依賴於負責此項工作的個人👇🏻。
○缺失部分的修補必須與整體保持和諧,但同時須區別於原作,以使修復不歪曲其藝術或歷史見證。
○任何添加均不允許👰‍♀️,除非它們不至於貶低該建築物的有趣部分🙍、傳統環境🧝🏽、布局平衡及其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關於原真性的奈良文件》(節選)
《關於原真性的奈良文件》是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根據《威尼斯憲章》的精神構思,在其基礎上獨立製定並延伸形成的,以回應當今世界對文化遺產的關心和興趣的不斷擴展。文件認為:
保護各種形式和各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要基於遺產的價值🪟。人們理解這些價值的能力👩🏽‍🦳,部分地依賴與這些價值有關的信息源的可信性與真實性。對這些信息源的認識與理解ℹ️,與文化遺產初始的和後續的特征與意義相關,是全面評估原真性的必要基礎。
以這種方式考慮,並在《威尼斯憲章》中確認的原真性🧑🏽‍⚕️🌌,是與遺產價值有關的最為基本的資格因素。在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保護與修復規劃⛽️,以及依《世界遺產公約》規定的登錄程序和其他文化遺產清單使用時,對原真性的理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不同文化🦊、甚至在同一文化中🚣‍♀️,對文化遺產的價值特性及其相關信息源可信性的評判標準可能會不一致。因而🌘,將文化遺產的價值和原真性置於固定的評價標準之中來評判是不可能的。相反🤦🏿,對所有文化的尊重🧝🏿‍♀️,要求充分考慮文化遺產的文脈關系✪。
因此,在每一文化內🧑‍🦽‍➡️,對遺產價值的特性及相關信息源的可信性與真實性的認識必須達成共識🦹🏼‍♂️,這是至關重要👱🏻、極其緊迫的🙊。
基於文化遺產的本性以及文脈關系,原真性的判別會與各種大量信息源中有價值的部分有關聯。信息源的各方面包括形式與設計、材料與物質、使用與功能➞、傳統與技術🆔、位置與環境🤸🏻、精神與感受以及其他內在的👸🏼、外部的因素🗑。允許利用這些信息源檢驗文化遺產在藝術、歷史😣、社會和科學等維度的詳盡狀況。

上海30年代蘇州河兩岸最具風情的廠房👨‍🦳、倉庫👰🏽‍♂️,經過利用與改造已逐漸形成了蘇州河畔的“藝術倉庫”區。圖為一家租用四行倉庫作設計室的公司內景🥮。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